01、 感冒药及止痛剂会降低血液中维生素A的含量。
02、 维生素C补充剂大把大把在吃会赶跑体内的叶酸。
03、 利尿剂及泻药会导致体内钙质、钾、维生素流失。
04、 抗酸剂、碱性药物会导致体内微量元素铁的流失。
05、 避孕药有阻碍维生素BB叶酸及维生素C吸收的作用。
06、 阿司匹林会使排出体外的维生素C较正常排出量增加3倍。
07、 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
08、 餐后服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用于心肺胸膈、胃脘
09、 冲服沉香、木香等贵重药或芳香药,久煎影响药力,需冲服。
10、 抗生素长期服用会使维生素B群及维生素K流失,影响肠胃功能。
11、 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儿,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
12、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
13、 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14、 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导致服药者嗓音变哑。
15、 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16、 餐间服即在两餐之间服药。常用于治疗脾胃病或用于攻下,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17、 遇热不稳定类药物制剂。维生素C等。维生素C是水溶性药物,遇热不稳定,易失效。
18、 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
19、 隔夜服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一次,以便把虫杀死排出体外。
20、 餐前服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用于治疗肝肾虚症和肠胃病,以及腰
21、 但丙种球蛋白对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预防无效。
22、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和儿童相对更容易出现吞药困难的问题,这时就一定要注意药物的类型。
中医学服药忌讳需辨证(二)
23、 性激素女性长期使用雄激素后.可造成声音嘶哑。同理,男性在使用雌激素后,嗓音会变得尖而细。
24、 抗组胺药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等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口干、声音沙哑现象。
25、 服用止泻药物,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26、 具体讲,就是有表症时,如发热、恶寒、出汗、头痛、肢痛腿酸、脉浮时,不得用收敛药与补剂。
27、 钙片补钙期间不宜食用菠菜,因为菠菜中所含有的草酸容易和钙结合成草酸钙,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28、 乳酶生不能与黄连素、痢特灵等抗菌药物同服,因为这些肠道抗菌药物可以抑制乳酶生的活性,使其失去药效。
29、 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30、 痢特灵服用痢特灵时应加服两片酵母片或复合维生素B,这样能降低痢特灵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31、 抗过敏药——奶酪、肉制品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
32、 镇咳药咳必清、咳美芬、咳平清等镇咳药,具有阿托品样作用,会使腺体分泌减少,进而产生明显的口干音哑不适感。
33、 糖浆不宜在饭前、睡前服用各种药物糖浆制剂,因为糖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饭前服用则会使儿童产生饱胀感而影响食欲。
34、 即先将药物置人杯中,乘热将汤药冲人,温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红花等热水浸泡后服用,以免久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
35、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6、 中医临床有避免闭门留寇之戒,即在外感疾病早期,邪气未清之时,不得过早应用收敛药、补药,否则使邪气未尽,滞留难去。
37、 抗胆碱药阿托品、颠茄、山莨菪碱、普鲁本辛等药物能减少唾液和消化液分泌,引起口干、咽干,长期使用极易诱发声音嘶哑。
38、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39、 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
40、 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凡与上述病人有接触者,可以使用丙种球蛋白。
41、 有的婴幼儿一旦患感冒或蚊虫叮咬后,父母也喜欢为其涂擦清凉油或风油精。其实,这些做法对孕妇、胎儿和婴幼儿都是有害的。
42、 但就发热而言,不仅有外感发热,还有内伤发热。在内伤发热中,有虚有实,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不能拘于发热不能用补药之说。
中医学服药忌讳需辨证(三)
43、 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44、 止咳糖浆类制剂。这类糖浆多为复方制剂,若用热开水冲服,会将糖浆稀释,降低其黏稠度,不能在咽喉部形成保护膜,影响治疗效果。
45、 服用缓释类药物和肠溶片时,都必须采用其他方法来帮助吞咽,不能掰碎。比如尽量让老人取站位或坐位,适当多喝一点水将药片冲下。
46、 肠溶片外有肠溶衣的保护,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刚进胃部就被溶解,无法安全抵达肠道。这不仅会影响药物正常发挥药效,还会刺激胃黏膜。
47、 酶是多酶片等助消化类药物的有效成分,酶这种活性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失去应有的助消化作用,因此服用多酶片时最好用低温水送服。
48、 茶水中含有约10%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两小时内不能饮茶。
49、 脑中风病人,虽有淤血在脑内,但患者诱发脑出血、脑栓塞、大多兼有肾虚(或肾阴虚,或肾阳虚),此时阳气冲动,血管破裂或瘀血内阻而发病。
50、 三是睡眠期间不要服药。因为睡眠期间大脑处于抑制状态,腺体分泌和吞咽能力都显著降低,病人感觉迟钝,此间服药容易使药物与食管黏膜接触而损伤食管。
51、 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生活规律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52、 调查是为了向公众传递一个信息:即使在使用常用的较安全的中药时,也存在不安全因素,提醒公众用药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
53、 服用维生素C前后两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54、 空腹服凡滋补类汤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人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
55、 中药具有发散驱寒作用的中药,如麻黄、肉桂、细辛、苍术、桂枝、荆芥、附子、干姜、吴茱萸、鹿茸、仙茅、红参等,也可导致口干、咽干等副作用,故不宜多用。
56、 酶类制剂。酶类药物是一种蛋白质,遇热水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活性作用,达不到治疗目的。常用的有复方消化酶胶囊、胃蛋白酶合剂、乳酶生、酵母片、多酶片等。
57、 服用降压药期间不能饮用西柚汁。因为西柚汁中的柚皮素成分会影响肝脏中某种酶的功能,而这种酶与降压药的代谢有关,将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副作用大大增加。
58、 铁剂不宜与牛奶、豆浆、茶水、菠菜和苏打饼干等食品同服,因为这些食品均有碍于机体对铁的吸收。在服用铁剂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或橘子汁有助于铁剂的吸收和利用。
59、 利尿剂——香蕉、橘子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60、 研究表明,多数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