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中华圣贤经中的名言

2024-03-17 03:51: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得安详之人际环境者,必得幸福之人生!

0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快乐源于感恩,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0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大珠禅师语录》

0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越不能忍耐,会越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做磨炼?

0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对于正确的决定,这叫坚持;对于错误的选择,这叫固执。

0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0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写作时,有见解从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才能写出空前绝后的佳作。

0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无非外境;佛心也罢,禅心也罢,俱是自心。

0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除去我们心中的杂草:一切嫉妒、怨恨、猜疑、迷茫、空虚、孤独。

1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我们要爱整个世界,爱所有的人;只要心中有爱,一切皆在。

1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真妄总是假名,二事对治,都无实体。穷其根本,一切皆空。——《司空净》

1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文字集 wWw.WEnZiji.COM

1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棵小草,没有参天大树的伟岸身躯,却依然是无限辽阔的草原中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

1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切烦恼由我执来。我执是虚假的自我,因为有我,就有我高兴、我不高兴。——耕云先生

1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利益面前,不贪得无厌,时刻想到还有别人,将心比心,这样就容易感到满足。——净慧

1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1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论基督教,还是佛教,其中都有很多睿智的哲理,觉者们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相互沟通的共识。

1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怎样才是正确的修行?答案是:以智慧去净化H己,以慈悲去感化他人,这才是正确的修行。

1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蹄子踏出的坑容易灌满水,小仓库容易被装满东西,小块的田地很容易播种,学识浅薄的人容易自满。

2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莫逐有缘,莫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一三祖僧璨

2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因为慈悲,人生路更宽 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 己慈悲。

2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心中,都有爱的种子。我们可以培养这美妙的能量之源,孕育那不求回馈的无条件之爱。——海涛法师

中华圣贤经中的名言(二)

2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大烦恼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维摩经》

2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切相分,皆是心影;一切见分,皆是心光;一切自证分,皆是心体;一切证自证分,皆是心性。——《法语四》

2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灵的统调和非常难,如果我们心里不调和,紊乱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环境里也不能够去领会、享受。——耕云先生

2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文人、诗人、艺术家也是一样,兴之所至,锲而不舍,久之,一如十月怀胎期满的产妇,想不生都不行。——耕云先生

2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般人说:“理直气壮。”师言:“理直要气和。”一般人说:“得理不饶人。”师言:“得理要饶人。”——证严法师

2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贪心是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佛陀的格言》

2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追逐物欲,如渴饮盐卤,转增其欲,有情之于五欲,亦复如是。故应于诸资生物具,勤修舍心是菩萨行。——■妙峰法师

3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只有正确地闻、思、修佛法,才会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只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才有能力彻底根除内心的无明。

3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佛陀的格言》

3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拥有比较健全的意识是成功的关键。习惯于听吩咐才能做事,不懂得主动自发,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你就永远抓不住新机会。

3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坛经》上的这段话告诉人们,若想摆脱人生中的各种困惑,必须要 做到“淡泊清心”。将一切烦恼、困惑看淡,那天天都将是好日子。

3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倘若我们正遭受着别人的非议,千万不要以(mà)止(mà),而应该多向释迦 学习,只有像他那样处世,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无言以对。

3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华严经》中有一首偈语:“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能保持心灵平淡清静,佛性就会自显。

3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性相近,习相远。此语直示千古修行捷径,吾人苟知自性本近,唯因习而远,顿能把断要津,内习不容出,外习不容入。——《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3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生活中,我们因为心中的杂念太多,往往会迷失了自己。在心中保 持一份澄清,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我们才能去除烦恼,找到真正清净的 自己。

3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的觉悟本性并不像一棵菩提树,先天纯洁清净的心也并不如同镜 子,原本就不是有形体的东西,又能在哪里沾染上尘埃。

3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尽量要学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你都敬佩你,见你和蔼可亲;不是满身炸弹,满身机关枪,人见人怕。——宣化上人

4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达摩大师悟性论》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