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天禅语生命需用在人、事、理会合的生活中。
02、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财富从布施而来,施比受更有福。
03、 远离谄曲,质直无伪。《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04、 善需大家做,力量才会强;福需大家造,福气才会大。
05、 记住,别依靠, 不能依靠别人,自己才是自己的佛。
06、 佛陀曾说:“安稳最大利。”我们如果能乐道,即使生
07、 乐观者在灾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难。
08、 人医,是守护生命的磐石;人师,是守护慧命的磐石。
09、 无我,天地澄明,花香鸟语间蕴涵的禅机都会拥至眼前。
10、 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文殊说般若经》
11、 天天禅语享福的同时,要撒下福的种子,方能生生不息。
12、 大慈大悲,依大方便善巧。《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13、 生活常常斑驳陆离,一堵墙,常常遮挡了我们前行的方向。
14、 设彼唯有所食一抟,要分施他,然后自食。《本事经》卷二
15、 邻里和睦,处处净土。(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6、 天天禅语社会需要爱,人人需要爱;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17、 佛心禅语 有和无是佛法的一物两面,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18、 我缺少一个把我名字当成口头禅的人,那个人却始终不出现。
19、 色贪,不净能断;淫贪,舍心能断。《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卷七
20、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21、 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22、 从某种意义上说,痛苦和不幸,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和幸运。
佛语表明心静的句子(二)
23、 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24、 佛心禅语 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25、 最有禅意的句子无论处于任何领域,坚守岗位、向前精进,才能成功。
26、 世界是神奇的,人心是奇妙的。有些人当面不相识,有些人未见已结缘。
27、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28、 迷真起妄,假号众生;体妄即真,故称为佛。(唐)澄观《大华严经策略》
29、 佛心禅语 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一切随缘,将来你才不会后悔!
30、 佛心禅语 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单纯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够单纯。
31、 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长阿含经》卷十六,《坚固经》
32、 最有禅意的句子有一志一同的人时时彼此鞭策、勉励,才能照顾好自己一念善心。
33、 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愿生善道,暂时不闻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
34、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5、 菩萨不以欲因缘故,恼一众生,宁舍身命,而终不作恼众生事。《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
36、 多闻圣弟子不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见者。《杂阿含经》卷三,第64经
37、 大多数男人爱女人时,不自觉地会扮演强者的角色,照顾弱小的女子是他们阳刚的天性使然。
38、 布施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施、戒亦复然,菩萨众行本。《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9、 念佛要念得这颗如针孔般细小的心,能够开扩成“量周沙界”,如明月般洁净,如静水般透彻。
40、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41、 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42、 汝于一切刹海中,微尘劫海修诸行,一切如来诸行海,汝皆学已当成佛。《华严经》卷十一,毗卢遮那品
佛语表明心静的句子(三)
43、 佛心禅语 有时,人之所以难以坦然面对贫富、祸福、悲喜,是因为心不安定,容易被外界的境遇扰乱。
44、 佛心禅语 一片秋光对草堂,篱边金菊预闻香。蝉声未息凉风起,胜似征人归故乡。——《法演禅师语录》
45、 ~前世~人若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那么,我们的前生曾会是什么?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46、 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知己,最懂自己,最爱自己,最心疼自己的人,永远爱自己,会一直爱自己到生命的尽头。
47、 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
48、 我们不求名,但要做好事,人家要称赞我们是另外一回事。不为名去做,但做了就一定有名,这是辩证法的道理。
49、 佛心禅语 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并不在于他能从外界获取多少智慧和信息,而在于他对自己内心的智慧开发出多少。
50、 习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须从人的习性中去体会、修为、契合,谓之“神会”,即是由精神体会而领悟出来的真理。
51、 总而言之,要时时刻刻打开信任之门,接受阳光的照耀:让我们共同扫除“疑心”的阴影,走向踏实而有意义的人生。
52、 佛心禅语 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妙叶禅师)
53、 聪明人即使受到挫折,也会更加机智顽强。当兽王饥饿的时候,能迅速撕裂大象的脑袋。(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54、 归命阿弥陀佛,我就不再是我的,而是阿弥陀佛的,是佛的产品、佛的作品,所以不能嫌弃、厌弃,而是欢喜感恩、全面接受。
55、 学禅,要有悟性,要有灵巧;至于谁能直探禅门本源,就要靠众生求法的宏愿和实践了。诚如惠能所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56、 慈悲不只是悲悯孤弱,也不只是助人为乐。慈悲,蕴藏在每一个生命的心中,它是一种超越感性的悲心,也是一种别于理性的智慧。
57、 “绮语”意谓专爱说甜言蜜语的话。这种好听的话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因为缺乏诚意,久而久之,就会显露出言行不一的虚假面目。
58、 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59、 佛心禅语 菩提之道,不可图度。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故谓之道也。——《椤伽师资记》
60、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用颠倒的眼光去看别人,那不是正常的眼光。只要以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就行了,此外不要再有其他的想法。
61、 学佛一定要从最基本、自己做得到的功夫做起,不要错过时机。功德是由时间累积而成,“路”愈早走愈早到达,“德”愈早修愈早完成。
62、 喜而不语是一种豁达,朋友之间的戏虐,遭人误解后的无奈。这时过多的言辞申辩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做评。
63、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楞严经》卷七
64、 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视众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65、 人们往往无法逾越欲望这条鸿沟,甚至会因为过强的欲望而毁灭了自己。人心难满,欲无止境,人们就这样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66、 佛心禅语 有了淡泊之心,天天都是好日子。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 开朗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处世心理。有了这种心态,还有什么不能 忍耐?
67、 佛法在世间,无论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开悟不可脱离世间,不可拘囿 于身份所限,唯以修行为要。在家人证悟,一切治生产业或经商或从政 或娱乐,皆为佛事。
68、 心似莲花,当一个人的心向往清净,就会渐渐地止住妄想与追求,不被欲望所支配。一直说过,世间万物皆有佛性,只是隐藏得很深,倘若不去发觉,甚至会封存一生。
69、 是菩萨摩诃萨见生死无始,皆悉空寂,所谓空者,常乐我净皆悉空寂,无有变易、众生、寿命、三宝、佛性及无为法,是名菩萨观无始空。《大般涅粟经》卷十六,梵行品
70、 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