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普贤法身遍一切,可间自由主,无始无终,性相常住等虚空。
02、 心如坐,境如禅,如不动,大道无中边,如果能达到,所谓火中莲。
03、 一路走歌是大家向往的境界,但一路走悲伤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
04、 人心平均,都一样,相见欢乐,善言相对。《加一阿含经》卷44,十不
05、 承诺一定要完成,所谓君子一言难追。(当代)星云《人间佛教戒定慧》
06、 世界的艰辛与磨炼,是一种考验与修炼,也可能是幸福与财富的 基础。
07、 佛心禅语 人活一辈子,醒悟少,疑惑多,最大的疑惑就是认不出自己。
08、 心弱,缺乏勇气和信心面对现实的人,容易被人事问题困扰,浪费一生!
09、 悟,是人生的大突破,大飞跃。这种境界,只有通过人生的大战才能拥有。
10、 佛心禅语 信与否,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11、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无分别心,那么,立足于世,也就没有好坏之分。
12、 佛心禅语 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梵网经)[ WwW.weNzijI.coM 整理发表 ]
13、 若自知不住一切,即名见本心也。(唐)大珠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
14、 不思正法的人,如到宝山空手而归,真是无意义。(宋)冈波巴《宝莉集》
15、 人要有自制力 人要有自制力,自制力可以提升自己,抵御诱惑,助人成功。
16、 但是一法而自勤行,就是一切法如掌中得,什么样的法?所谓大慈。圣法集经
17、 星斗是禅,明月是禅;烈日如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白雪是禅,细雨是禅。
18、 顺其自然不是消极的等待,不是听命运的安排,顺其自然是寻求生命的平衡。
19、 因为菩萨利的智慧,一时能有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81
20、 佛心禅语 时间如眨眼,瞬间消失。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幸福?
21、 佛心禅语 佛说,我们要爱整个世界,爱所有人;只要心中有爱,一切都在。
22、 佛教经典禅语 只有时刻警告自己要以慈悲为怀,才能培养出利他的高尚情怀。
佛心慧语含意(二)
23、 人生这段路不长,但不容易走,所以一定要一步步谨慎,不要迷路,走错方向。
24、 虚心倾听批评,坦然接受批评,真诚接受批评,从批评中受益,是一种大智慧。
25、 宁未来无间苦,终不发起一念心,在一蚊一蚁微细众生中烦恼。四十华严卷十二
26、 佛心禅语 问:生死来临怎么样?师日: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大随法真禅师
27、 佛教的禅定叫三昧,意思是正定,是日常生活中磨练所成就,是修道的方法之一。
28、 执着的人可以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每天进步一点,久而久之就会有飞跃。
29、 真诚是一种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的品质。真诚是人性最美的一面,有着无限的魅力。
30、 自古以来,男人为阳,女人为阴,才能保持自然和谐,阴阳平衡,万物自然变化。
31、 让众生幸福安全!让他们都快乐!让一切众生都快乐!《经集》第八章《仁慈经》
32、 经典佛语录 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的基础。这个技字是广义的——俗称360行。
33、 悲伤不要带到明天,更不要挂在脸上让别人看到,影响别人0。《星云大师演讲集》
34、 盲目坠入爱河,会被欲网覆盖,被魔罗俘虏,如鱼被捕。即兴自言自语·贪欲经二》
35、 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36、 珍惜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身体、祝福、命运和时间,因为这符合佛教 佛教。
37、 人生无常清净禅悦,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禅净戒行平等忍,羞愧感恩。
38、 开悟其实是人生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我们的心被彻底净化了。
39、 初学者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果分心太多,最后只能当柴烧灌木,不能当材料。
40、 毫厘系念,三途因,瞥尔生情,万劫羁锁。(唐)德山宣鉴禅师(《传灯录》卷十五)
41、 佛心禅语 问:平时怎么没有生句?师日:白云覆青山,青山顶不露。-大阳警玄禅师
42、 出家或不修善,不如在家;在家修善比出家好。(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佛心慧语含意(三)
43、 眼无色尘,意不知诸法。这个名字最真实,世人无法度过。(古印度)龙树《般若灯论》
44、 若从闻思得自证悟,无处不在。不仅能以闻思慧解,还能证人一切法门。四十华严卷32
45、 他家嘲笑我贫穷,我贫穷快乐,没有牛也没有马,不愁抄袭。(王梵志《他家笑我穷》)
46、 安徐如王,勇敢无畏,犹师子,不动如山智如海,大雨除众热。《华严经》卷十八,明法
47、 见怒能忍,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恨彼此,是梵行。《法句经》卷一,慈仁品
48、 经典禅语悟道 别人不相信一个人的传说。但如果成千上万的人这样传说,别人会相信。
49、 尽职尽责如果我们能把所有的工作和努力都当成自己的责任,我们就会做出谦虚的修养。
50、 佛心禅语 诽谤之言,不攻自破 若心脏污浊,则行为污浊;行为污浊,无法避免其痛苦。
51、 真正的妙法是:用智慧表现出来的方法;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促进济世志业的愿望。
52、 心灵若能守在道上,必能深邃博大: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论,也如空花水月,一事无成。
53、 如果一个人连对手都没有,那就是孤独和悲伤;如果一个人树敌太多,那就是悲伤和孤独。
54、 佛教大师经典语录什么是智慧?佛日:奉行正见正意,兴发不退。是日本的智慧。《贤劫经》
55、 世界上所说的一切都是分开的,从来没有一种方法,这是法性的。《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56、 在这个世界上,为了不断进步,你必须始终保持谦逊。你必须经常仰望,才能有机会看到星空。
57、 如果众生不需要弥陀无条件的救援,那就好了;如果众生需要弥陀的救援,没有人能阻止他们。
58、 背叛是男人的血统,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看到异思迁是男人一贯的时尚。
59、 最禅意的句子时间用了之后,就会有结果,就是够了;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收获,也就是不够。
60、 佛法能得到现世果报:……尊重、名气、禅定、神通等利。(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61、 弱者生气有什么用?强者为什么要生气?生气是没有意义的。(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62、 心定之后,便有了积极的心态,若是想将之付诸实践,还需要为自己的工作设定一个正确的目标。
佛心慧语含意(四)
63、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做了多少事,就等于了多久。因此,我们必须与时间竞争,不要让时间空虚。
64、 不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及物不能得故。《一般若经》卷四。二、快乐产品
65、 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始终一致。只有把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个人利益才是永久的。
66、 众生因为认识不清,经常把无常误为常,把不乐当乐,也因为心性颠倒,导致很多恶业掉进地狱。
67、 佛语:爱欲不如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四十二章经
68、 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也是如此,诸法也是如此。《维摩经》卷,弟子品
69、 遐想滑入渐渐残留的荷塘,在睡莲的缝隙中,伸展自己一念一禅的理解,在残莲的悲哀中独自萧然。
70、 佛心禅语 普贤像大多戴着宝冠,穿着菩萨服,坐在一六颗牙白象上。普贤菩萨有延年益寿的美德。
71、 服用空药,除邪见已,自觉悟心,能发菩提,这种觉悟心,即菩提心。《心地观经》卷八,发菩提心
72、 宁以热铁挑两眼,不以染心看他好色。宁以利斧斩身,不以染心贪触。《一般涅盘经》卷十一,圣品
73、 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74、 天地万物的奥秘,可以从自性中验证如何理解自然之道?佛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
75、 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没有菩提和涅盘,没有成佛和不成佛,没有错误的轮回和非轮回。《圆觉经》卷
76、 聚会时,要表明自己是佛教徒,不劝酒,不喝酒;不方便的时候,至少要以茶代酒(不醉为原则)。
77、 周日在社会上的一般行号是休息日,不仅是身体上的休息,还有精神上的调息,这就是所谓的周日。
78、 佛心禅语 秋光对草堂,篱笆旁金菊预测香味。蝉声不息凉风起,胜如征人归乡。-《法演禅师语录》
79、 慈悲喜舍,乐拔苦 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难之旅,乐拔苦,营造清新洁净的慈济世界,修佛之道。
80、 所有的修行方法,如坐禅、念佛等,都是为了收集心灵。修行主要是为了摆脱假我,增加真实的自我。
81、 一切如来,以无限便利,度脱众生,人佛无漏智。如果有闻法者,都会成佛。《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82、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虚,后悔无追!《一般涅盘经后分》卷1,遗教品
佛心慧语含意(五)
83、 一个是真诚的,两个是深心的,三个是回归愿望的。有三颗心的人一定会生在另一个国家。观无量寿佛经
84、 耐心嘲讽庄严福慧,耐心嘲讽诽谤,增加福德智慧。嘲讽诽谤不仅是逆上缘,也是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
85、 在日常生活中,一切都要做好安全的准备,以防万一。不要轻视风小,不要轻言火弱,因为星火可以燎原。
86、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有快乐,我们可以接触到同情心。如果你经常练习同情心,你可以得到超然的冥想。
87、 佛陀说:如果你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在对自己有益的同时,同情众生,用财富救助,施惠于人,那就是布施。
88、 心如幻化,驰骋六情,常常妄想,分别诸法。就像世人,驰走空聚,六贼所害,愚不知避。《金光明经》卷二
89、 生活在贫困中,心安理得,脚踏实地地努力工作,挖掘心中的能量,发挥生命的潜力,才能富有,才能幸福。
90、 晚上10点以后,不要打电话给人聊天,也不要谈生意。拨打越洋电话时,要注意时差。偶尔有特殊情况,例外。
91、 有四种方法可以让后世安后世乐,什么是四种?信有足,戒有足,施有足,慧有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92、 孔雀虽然以色严身,但不如洪湖高飞。虽然它的外表很漂亮,但它没有断绝功德尊严。《不要翻译杂阿含经》卷一
93、 佛心禅语 如果上根众生,突然遇到好的知识指示,言下理解,更不历于阶级地位,顿悟本性。-《大鉴下二世》
94、 所有的机会都被观察到了,先保护彼意,没有任何建议。普及众生安隐处,方便者行道。《华严经》卷20、10行
95、 净土因缘有三件事:一菩萨功德;二众生;三众生功德。三因既净,就得净土。(东晋)鸠摩罗什《注维摩经》卷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