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佛祖的聪慧经典短语佛家禅语

2024-03-18 14:06: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天天禅语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02、 每日读藏经一卷,增加闻思慧,是为修行的密行。

03、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让父母欢喜、安心,就是孝顺。

04、 一个人必须自信、信他。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对

05、 真正知“道”的人,往往会比开悟前更加谦卑谨慎。

06、 心灵禅语 比喻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

07、 最有禅意的句子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08、 佛语禅话不想“做不到”的事,不烦恼“不能做”的事。

09、 生活修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所进退,逍遥自在。

10、 人都是在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钟开始懈怠,应时时自我警惕。

11、 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12、 要有一种主动的承担精神、奉献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

13、 佛心禅语 人们总在年轻时卖命赚钱,又在有钱后花钱买命。

14、 雄鸡唤梦人、往事乃幻影 五更雄鸡唤梦人,顿悟往事乃幻影。( www.weNzIjI.Com 编辑 )

15、 与诸众生世间、出世间种种乐事而为依止。“四十华严”卷二十七

16、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宋)杨杰《净土十疑论序》

17、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不真不实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无知。

18、 天天禅语用菩萨的智慧,看待家人;用父母的包容,关怀天下人。

19、 佛心禅语 万事皆有自然定律,任何事物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20、 无儿无女者,私下认为,留财无益。有这种心思,送人钱物,是不净布施。

21、 此三业如是相似,我施设意业最重。《中阿含经》卷三十二,《优婆离经》

22、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放下心中的妄想、分别、执著,就能成佛。

佛祖的聪慧经典短语佛家禅语(二)

23、 不能容纳破戒之心经刹那顷,况经多时。《大般若经》卷三四九,初分相摄引品

24、 做个高尚的人不容易,做个卑鄙的人同样不容易,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平常。

25、 世间所言论,一切是分别,未曾有一法,得入于法性。《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26、 佛心禅语 心安才能身安,安贫就是一个人在不利条件下,也能够保持心灵的安宁。

27、 有大智慧的人没有烦恼,因为他把万法的本质都看得非常透彻,不被一切现象所迷惑。

28、 有贫穷已,始有劫盗;有劫盗已,始有兵杖。《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

29、 菩萨闻未闻,应思其义理,不应作是言:我昔未曾闻。《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30、 彼师及弟子,当互审其器,若不先观察,同得越法罪。(古印度)马鸣《事师法五十颂》

31、 佛教的修行,以信为基础,以解为先导,以行为落实,以证为圆满,是为信、解、行、证。

32、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大乘密严经》,阿赖耶微密品第八

33、 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华世间故。《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

34、 佛心禅语 诽谤之言,不攻自破 若心污浊,则行为污浊;行为污浊,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35、 佛心禅语 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啦严法师

36、 修一善心,破百种恶。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37、 若说第一义谛有我是为身见,若说世谛无我是为邪见。(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一

38、 佛心禅语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古今中外,多少对生命的描述,都不及佛经 这般精彩。

39、 内心善良正直的人,即使看到坏事,也能往好的一面想,为对方的坏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40、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生。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亿杂类之身。《净度三昧经》

41、 一切所有及其果,尽施于人舍心生。说名布施波罗蜜,是故彼唯心体性。(古印度)月称《入菩萨行论》

42、 人有了慈悲之心,也就懂得了感恩。人生如寄,我们的生命是借来的,迟早要还回去。感恩是人的本性。

佛祖的聪慧经典短语佛家禅语(三)

43、 在家菩萨若得自在,为大国主,拥护民庶犹如一子,教离诸恶,修行善法。《优婆塞戒经》卷三,摄取品

44、 人的个性,不要像山上刚炸碎的石头,每个角度都锐利而刺人,要如海滩小圆石的光滑,让人摸了很舒服。

45、 天天禅语悟与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与你同体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46、 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佛?如何是众生?”师云:“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赵州真际禅师语录》

47、 生命是由一连串的因缘组成的,我们要体验更深刻的生命,发现内在的灵性,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

48、 磊落做人,坦然做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急人所难,济人所需,以诚以信,自在行世,或不可及,孜孜以追。

49、 浮生似梦,与谁为仇,云烟过眼,与谁结怨。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50、 某先生喜欢参禅。师言:“参禅不是光坐在那里而已。行住坐卧、担柴运水,无不是禅。我们要行禅,不是坐枯禅。”

51、 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往往具体地表现为能力或者财富的不够;但是最使人不能自由、不能自在的,是时空的局限。

52、 佛心禅语 我们都是“发光体”,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53、 世间原本有许多美丽的东西,只宜远远的欣赏,而不宜去获取的。心若在幼稚、贪婪、愚钝的控制之下,是不懂此中微妙的。

54、 在行走时,保持持续地觉知禅修业处,这是在修止;持续地观照行走的名色法,或观照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是在修观。

55、 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56、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对自己缺乏基本的满意,那么变得更好的愿望本身,就应该算是我们所有的“不好”中最坏的一种。

57、 佛心禅语 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达摩大师血脉论》

58、 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大般涅槃经》卷三十,狮子吼菩萨品

59、 佛心禅语 有情不是罪过,痴爱才生烦恼,在自己感觉幸福的时刻,就要认真享受它,这样才能在情爱适度的状态下平静生活,不起烦恼。

60、 佛心禅语 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和佛天的原谅;最肯责备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和佛天的宽恕。——耕云先生

61、 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欺诳抵突者,宁乞勿举与。《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62、 念佛人,无始罪障一刀顿断,三界业系从此不牵,即是横超三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出罪,即是跳出三界;跳不出罪,便永在三界。

佛祖的聪慧经典短语佛家禅语(四)

63、 用事宁失于宽,勿失于急;宁失于略,勿失于详。急则不可救,详则无所容,当持之于中道,待之以含缓。(宋)佛眼禅师(《禅林宝训》卷三)

64、 佛心禅语 以平常心对待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但平常心并非“四大皆空”, 平常心更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

65、 佛心禅语 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66、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67、 瓶、衣、车乘等,名言所分别,色相虽可说,体性无所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

68、 佛心禅语 佛说,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是 为慈悲。宽容待人,以德报怨,懂得感恩,广行布施,就是在修福。

69、 佛心禅语 佛说:“吵架是一种罪过。”俗话说:“和气生财。”不只做生意的人注 重一个和气的氛围,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要相亲相爱,和谐相处。

70、 沾染古迹的青石阶上,几株新抽出叶儿的兰花,在月光下衬着微微迹痕,曵然舞动,似若你最美的音影。愿点燃一盏青灯,怀一颗禅心,祈你此生安好。

71、 佛心禅语 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在定。——《达摩大师悟性论》

72、 当你倒霉时,你身上的阴性场态总是占主导,而阳性场态也是最弱之时,当阴远超于阳时,就会麻烦不断,祸不单行,此时遇见小人或撞见鬼都是常有的事。

73、 疯话之人生语录真恶人,如同明枪明刀,容易使人躲避。善人,仿佛暗枪暗箭,令人无法提防。以被真恶人骗了或害了的人少,被假善人骗了或害了的人多。

74、 一个人的惯性就是一个人的特质所在,也即障碍所在。顺则凡,逆则仙,顺着习气走的就是凡夫,凡夫皆有定数。能逆而行之的才是佛,佛是已觉悟的人,命由自己决定。

75、 佛心禅语 现实生活中天堂和地狱并不存在,我们没有理由去相信。但是天堂般的生活我们曾憧憬过;地狱般的感受我们曾经历过。我们为什么没有用心去体会它们的存在呢?

76、 人们一直在追求真理,却不知真理就在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生命深 处。不知去建立自己的真正主体性,就只能永远被外境所决定,而不能决定 外境,只能转于物而不能转物。

77、 佛心禅语 低处修心,高处成事 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其然,而是来到 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才能在高处成事。

78、 佛心禅语 我们不停地向外追求,心里头就产生了匮乏。追求情,在心理上就有了缺乏温情的感觉;追求财富,就产生财物不足的穷困;追求权势,便引起对权力的渴求。——郑石岩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