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佛家经典语录至理名言感受

2024-03-19 03:15:02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译文云在蓝天上,水在瓶子里。

02、 尽法无民。(《神僧传》卷十七)

03、 译文一了结了,一切也就了结了。

04、 一了一切了。(《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05、 云在青天水在瓶。(《五灯会元》卷五)

06、 若演于非处,甘露为毒。(《密严经》)

07、 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楞严经》卷八)

08、 钻冰求酥,理实难得。(《菩萨本缘经》)

09、 掩鼻偷香,空招罪犯。(《五灯会元》卷五)

10、 译文比喻是什么样的材料,就放在什么地方。

11、 水涨船高,泥多佛大。(《五灯会元》卷二十)

12、 论事易,成事难。(觉范《岳麓海禅师塔铭》)

13、 译文思路清楚就会聪明,情欲深重就会思维迟钝。

14、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五灯会元&契讷禅师》)

15、 译文经过多次转抄,鸟字、焉字就被错写成了马字。

16、 译文如果用错了地方,即使是甘露也能够成为毒药。

17、 切忌认叶止啼,刻舟求剑。(《五灯会元》卷十二)

18、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一)

19、 译文好比大海里的船只,装载的东西过重,就会沉没。

20、 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维摩诘经》卷中)

21、 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22、 译文如果要从冰里面钻出酥油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佛家经典语录至理名言感受(二)

23、 译文谈论事情的道理容易,但是做成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出处 wENZIjI.cOM

24、 首饰不能戴在脚上,脚镯不能顶在头上。(《萨迦格言》)

25、 食物不消化变毒品,认清毒品能变良药。(《萨迦格言》)

26、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玄觉《永嘉证道歌》)

27、 译文如果只是全部用刑法来治国、治民,那么会失去老百姓。

28、 鸳鸯绣出世无双,好手原来更有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

29、 译文以为绣出的鸳鸯举世无双,其实巧手之外还有更强的巧手。

30、 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慧故。(《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31、 譬如镜中像,虽可目见而无有实,一切色如是。(《诸法无行经》卷上)

32、 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亦复然,知一即知彼。(《密严经》卷三)

33、 译文水位升高,船身也随着升高;使用的泥土越多,造出来的佛像就越大。

34、 译文如同鹦鹉能够学人说话,却不会说出自己的话,原因就在于它没有智慧。

35、 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无事各自珍重。(《五灯会元》卷三)

36、 一切奸猾谄伪诈惑,外状似直,内怀奸私,是故智者应察真伪。(《法苑珠林》)

37、 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华严经&光明觉品》)

38、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佛说孛经》)

39、 译文在这里看起来的好事,在哪里却成了坏事。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

40、 译文对于思想、观点等有了解的人很多,但是在行动中实践这些思想、观点的人极少。

41、 译文捂住鼻子去偷香,自己闻不到气味就以为别人也闻不到,结果白白地找着去犯罪。

42、 在此是好事,在彼是坏事。无全好之事,无全坏之事。(《佛本生故事选&剑相本生》)

佛家经典语录至理名言感受(三)

43、 译文如果自己受到诸多恶习的束缚,却以为能够解除他人类似的束缚,没有这样的说法。

44、 冰生于水而冰遏水,冰泮而水通;妄起于真而妄迷真,妄尽而真现。(《楞伽师资记》)

45、 译文一个人传说某件事,别人不相信。但是如果上万的人都这样传说,别人就信以为真了。

46、 犹如伐木,片片渐砍,一时顿倒,亦如远诣都城,步步渐行,一日顿到。(《禅源诸诠集都序》)

47、 译文大象不走小兔子所走的道路,它所走的是大路。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是无拘无束、不拘小节的。

48、 对一方有利的事情,对另一方可能有害;当月亮出来的时候,睡莲开花,荷花却闭敛。(《萨迦格言》)

49、 快马顾影,驰走不同;驽马加诸杖挫。若不自诫,要假他呵,反增触恼,益罪尤深也。(《法苑珠林》)

50、 感悟基础越深厚,成就越高;投入得越多,成果越大。只要方法得当,我们有一分耕耘,便会有一分收获。

51、 是福有二种相:能与乐,能与苦。如杂毒饭,食时美,欲消时苦,福亦如是。(提婆《百论&舍罪福品》)

52、 译文日常饮食要知足、节约;对于学习和自己的职业不要懈怠;应当先积蓄一些钱,以备家中经济匮乏时用。

53、 恶徒摧毁自己的靠山,贤哲保护自己的靠山;虫子把自己的周围吃净,狮子保护自己的地盘。(《萨迦格言》)

54、 僧问:如何是无异的事?师日:千差万别。僧再问,师日:止!止!不需说,且会取千差万别。(《五灯会元》卷十)

55、 译文从一中可以了解无数,从无数中可以了解一,明白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生起的道理,就能够做到无所畏惧了。

56、 观彼如意之极,不当健羡。世事皆在倚伏,如意之极,亦有不如意事。事难缕述,理可尽思。以此对治,自然甘处。(《道院集要》)

57、 译文不要像小孩那样,将杨树黄叶当作铜钱,因此停止了啼哭;也不要像那个乘船人,为了找到失落在海里的剑,却在船上刻上记号。

58、 译文善于奔跑的马只需要抽一鞭子就会奔跑不停,性格爽快的人只需要一句话便可敞开心扉。有事要说就尽快说,没有事就各干各的去。

59、 译文如果你知道煮的饭里有一粒米已经熟了,你就会知道其余的米也都熟了;所有事物的道理也是一样,知道一个就会知道其他所有的。

60、 译文如同砍伐树木,一片片慢慢地砍,到最后树忽然就倒了,又好比远行前往都城去,一步步慢慢地走,到某一天一下子就到达了目的地。

61、 如伎儿,王前作乐,王许千钱。后从王索,王不与之。王语之言:汝向作乐,空乐我耳;我与汝钱,亦乐汝耳。(《百喻经&伎儿作乐喻》)

62、 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古尊宿语录》)

63、 译文所有那些奸猾、谄媚、伪善、欺诈、迷惑别人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直率,而内心却怀着奸诈和自私,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善于明察真伪。

64、 感悟这里仍然是在阐释由小知大、由偏知全、由一知多的道理,不过是从天地人心这个最为广大的范围来阐释的。这个道理,是佛家反复宣扬的一条哲理。

65、 译文冰虽然由水凝结而成却会阻止水的流淌,冰消融时水才能通畅地流动;这就像虚假虽然是从真实中产生的却能够迷乱真实,除尽了虚妄才能显露真实。

66、 译文凡是福气,都有两种性质,可以给人快乐,也可以给人苦难。比如混杂着毒药的食物,吃的时候很可口,但是消化的时候却很痛苦。福气也是这个道理。

67、 译文盛东西的用具虽然粗糙,但不要随便丢弃,因为它们各有贮藏东西的用处;愚笨低贱的人虽然不贤,但是也不能随便抛弃,因为他们也可以有各自的作为。

68、 感悟事物的表象,往往是虚幻不实的。因此认识事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永远是人类认识的真谛。

69、 感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察真伪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警惕那些当面谄媚却心怀叵测的人,要记住:善于伪装的人是最可能伤害你的人。在识人方面,领导干部必须是高明的智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