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知足则有福,不知足则招祸。
02、 每星期至少参与大众共修一支香,是为生活的密行。
03、 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04、 充满疑虑的人,既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肯信任他人。
05、 菩萨常应住于世问《大宝积经》卷二十八,大乘十法会
06、 要成为让别人欣赏的风景,你就必须走在别人的前头。
07、 慈悲喜舍感恩图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08、 生活修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所进退,逍遥自在。
09、 环境与人 一个人如果不能改造环境,就会被环境所改造。
10、 佛告大慧: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楞伽经》卷三
11、 健健康康时,就做来“囤(积)”,不要做来“抵(消)”。
12、 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善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13、 法若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摩诃般若经》卷七,十无品
14、 禅语悟道.出有所求,求不得,苦不堪言;若求得,欢喜也短暂。
15、 佛心禅语 要想使婚姻生活美满幸福,夫妻之间必须对彼此忠贞。
1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心若能融会贯通道理,人生的方向就不会走错。
17、 佛心禅语 爱的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窗口。——海涛法师
18、 刚柔与动静 舌存见齿落,刚强不胜柔。户朽枢不蠹,偏执岂圆融。
19、 老来有“三好”:经验丰富好、健康长寿好、走入社会当志工更好。
20、 即使明早要死,也要学习知识。(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1、 太阳与父母,君子与小人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2、 置身花海蜂群中的放蜂人生活何其艰辛,精神何其孤独,局外人难以想象。
佛言慧语(二)
23、 佛心禅语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24、 佛心禅语 苦中作乐自坦然,化苦为乐得超然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领会乐。
25、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得惜缘的人,能与人结好缘;懂得惜福懂的人,能积极再造福。
26、 法界众生界,究竟无差别,一切悉了知,此是如来境。《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27、 行善去恶,因求真理登净域,为学佛法人宝山;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28、 佛心禅语 是身如掣电,类干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
29、 佛心禅语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何谓至行?日:庸行。何谓大人?日:小心。
30、 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31、 但了妄念无生,即是真心不动,此不动之外,更无毫厘法可得。(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五
32、 女人要有柳枝般的柔软与坚韧,更有花儿般的芬芳与柔媚,这样的女人男人不爱是不可能的。
33、 背叛是男人的血统,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见异思迁是男人一贯的风尚。
34、 若欲报佛恩,一念在禅定,胜活三千界,满中一切人。《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下
35、 我们所做的一切利生工作,都是无代价的付出,这就是清净行;假如要求回报,那就不清净了。
36、 若一个人很粗心,那他(她)一定不会整天数落你丢三落四,不会连你掉根头发也要唠叨半天。
37、 佛不是只供人谈论的哲学和理论,佛是艺术的生活,佛是超越的本心,佛是一种广博的爱心善念。
38、 佛心禅语 执著的只是想法,而非活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只不过是在暗示另一条路上的辉煌。
39、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40、 佛心禅语 如果一个人鼠目寸光,其成就将是有限的。只有高瞻远瞩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千秋的事业。
41、 生活教育:生活要有规律,不得浪荡嫖赌,不得吸毒烟酒,要注重运动保健,要守时、守信、守道、守法。
42、 久废不可速成,积弊不可顿除,优游不可久恋,人情不能恰好,祸患不可苟免。(宋)晦堂禅师(《禅林宝训》)
佛言慧语(三)
43、 也许有的事情、有的人还是不尽如人意,但如果懂得包容,我们自己的心情会轻松很多。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44、 佛经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假设作恶者能翻然醒悟,从此改邪归正,“后必得道”,成为一个真正的善人。
45、 是法身者,纯一无二,无漏无为,应当修证。诸有为法从无为生。如是真实,无净无染,无念无依。《佛说法身经》
46、 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无翳。《大般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
47、 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皆为浮虚妄想凝结。《楞严经》卷八
48、 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日具足法施。《维摩经》卷上,菩萨品
49、 佛心禅语 真正的禅,是纯阳性的,绝不透过想阴的意识思维,比如敲钟,敲了就响,并非是敲后,想一想才响。——耕云先生
50、 佛心禅语 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
51、 习惯让爱更长久爱情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他,他习惯生活中有你。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
52、 佛心禅语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故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马祖》
53、 佛心禅语 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54、 佛心禅语 人的情绪,有两个极端:自卑与自傲。自卑与自傲是一体的两面,一 个人狂妄与自负的表现,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空虚与自卑。
55、 佛心禅语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也不必苦口。在入际交往中,要学会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
56、 众生皆有佛性,念佛是众生本能,人人皆会,不用教。饥饿的人,遇到美食,自然会吃,不用人教。恐惧轮回的人,听闻念佛,也自然会念。
57、 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58、 于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杂阿含经》卷三,第57经
59、 善是禅的根本,学会用微笑迎接困境,学会用宽容包容残缺。不懂走路的技巧会摔跤。生活总是在我们最软弱的地方给我们重击,令我们成长。
60、 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北魏)昙鸾《往生论注》
61、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抱持一颗“精进”心。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意即要做一件事,必须专心才能做得成,无有二念才会有进步。
62、 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佛言慧语(四)
63、 松柏后凋诚可贵,千锤万凿始成佛之成败锤炼1.自古英雄多磨难。2.乐观是幸福的源泉。3.自己做自己的主人。4.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64、 人生难得糊涂。所谓糊涂,不是不明事理,而是表面糊涂、内心清明的大智若愚。想得开,放得下,事事朝前看,这样才能从琐事的纠纷中超脱出来。
65、 以无住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以无舍、无护、无取、无勤、无思、无着而为方便,圆满六波罗蜜。《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66、 佛心禅语 心胸太狭窄绝对是坏事,报复心太强烈只能害自己,会影响人的交际 和事业。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
67、 于不定事中,必应用不定智。……若人于一切法中决定知,是人则必堕必定邪论中。若一切法必定,则诸所为应不须人工方便而得。《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68、 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怎样欣赏虚幻世界的美景?佛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第三十二品》
69、 病是人生最痛苦、也最无可奈何的事。有句话说:“英雄最怕病来磨!”一旦身体不健康,即使拥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没有用;所以,身体健康就是福。
70、 佛心禅语 忏悔得美 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 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
71、 感悟“见博”就是见多识广,思维开阔;“听聪”就是感觉敏锐,善于观察。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我们面对任何是非曲直需要作出判断时,都可以做到不迷不惑。
72、 一个人如果骄慢,一定会受人群排挤。因为自我骄慢的人,处处想与人一较高低,即会产生排除别人的心理;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上,当然也会成为别人所排挤的对象。
73、 佛心禅语 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无用功,而是做大事的开端。动手做好每件小事的过程,就是逐步深化价值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从消极到积极的改变过程。
74、 如以空拳诱小儿,示言有物令欢喜,开手拳空无所见,小儿于此复号啼。如是诸佛难思议,善巧调伏众生类,了知法性无所有,假名安立示世间。《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75、 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世间万物的轮回变化,自有规律。四季轮回冷暖交替悲欢离合,花开花谢云卷云舒缘聚缘散。昨日的因成为今日的果,既是命运的必然,也是行动的必然。
76、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什么是最大的收获 呢?要能满足,你不满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狱;假如你满足,地狱也如 天堂,所以满足是最大的收获。
77、 我们的命运,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做善事得善报,做坏事得恶报,这都是我们平时种下的善因或恶因造成的。但如果我们能迷途知返,找回一颗向善的心,也会遇到自己的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