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诸佛众生,本来平等。一《宏智禅师广录》
0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快乐源于感恩,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0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宏智禅师广录》
0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大珠禅师语录》
0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和无是佛法的一物两面,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0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习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穷究自己。——梅原谛愚禅师
0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耕云先生
0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出家人不打诳语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0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1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写作时,有见解从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才能写出空前绝后的佳作。
1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报复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1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因为太期盼结果,所以往往忽略过程;因为忽略过程,所以往往失去结果。
1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古人云: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 悔字。”
1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众生与佛无殊,大智不异于愚。何须向外求宝,身田自有明珠。——《宝志公》
1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今天已经过去了,生命也减少了一天,应当勤奋努力,千万别贪图安逸。
1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者,万法之根本。能一切诸法,唯根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佛经
1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原谅一个无心伤害人的人;不能做一个轻易就被别人伤害的人。——啦严法师
1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条小河,奔流的前方只有断崖残壁,然而一泻千里,便成就了瀑布的气势磅礴。
1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忍辱,焉能负重 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
2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修一颗不为外界所扰的专注心,只要能够做到专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2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精(晶)绝瑕翳,光明透满出人间。——拾得
2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千差路别,如何顿晓?”师日:“足下背骊珠,空怨长天月。”——《五灯会元》
圣人经典话语的启发400(二)
2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利他,就也都会得到自利,这便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2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2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痛苦永远由内而生人生虽苦,却也充满乐,如何看待它们,从哪个角度看待,是可以选择的。
2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僧问:“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师曰:“青山原不动,浮云自去来。”——《宗教箴言录》
2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日:“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大龙智洪祥禅师》
2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缘起缘灭,好坏得失,都是生命的常态,这一切都会过去。所以,无论顺逆,都应以心灵的常态对待生活。
2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是佛,不用将心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心。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一《大珠禅师语录》
3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就错、不肯悔过;二是不可一错再错、 积重难返。”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3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虔诚的心”就是敬业精神,对待我们的每一份工作,都应抱以最诚实和敬业的态度。唯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3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只有正确地闻、思、修佛法,才会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只有体认到诸法空性的智慧,才有能力彻底根除内心的无明。
3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3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宽恕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 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
3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要自卑,也不要太狂妄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 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3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常常想得太多,该想的、不该想的全都丢进脑子里,积压过久, 全成了疏通不开的烦恼,将我们的心紧紧裹住无法呼吸。
3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佛陀的格言》
3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平淡之人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所以 善待生活,简化生活,得失恰如风过耳,名利富贵不须真。
3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紫霄峰上黑云叆叇,鄱阳湖里白浪滔天。一气无作而作,万法不然而然。更若拟谊思量,迢迢十万八千。——《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4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为了摆脱烦恼而参禅,这样不会成功。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就想到了禅;当他快乐、不烦恼的时候,便把禅忘掉了。——耕云先生
4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平淡之中有真味 每个人都不应该太看重名利,不必太在意失去多少,应该留几分清 醒,存一份淡泊,时刻保持一种平常人的心态。
4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吵架是一种罪过。”俗话说:“和气生财。”不只做生意的人注 重一个和气的氛围,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要相亲相爱,和谐相处。
4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同样的,一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并专心念佛,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4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智慧点晴天堂与地狱只存在于人的心中,存在于人们的一念之中。当人们趋向恶时,地狱之门便打开了;而当人们趋向善时,天堂之门则打开了。
4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懂宽容得和谐之福报。懂宽容知忍让,和谐地与人相处,别人 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顺心,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 顺水。
4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师
4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日:“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大珠禅师语录》
4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蚁身如是之小。本性与九界众生一样乎,或有减少?”答:“一勺水与一池水之湿性,并无有异。唯勺与池之水,各如其量而已。”——李炳南居士
4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遇事时要独立思考,随机应变,才会掌握主动权,甚至变被动力主动。
5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尽量要学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你都敬佩你,见你和蔼可亲;不是满身炸弹,满身机关枪,人见人怕。——宣化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