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既然要学佛,就要知道父母养孩子有多辛苦,要知恩报恩。
02、 佛告阿难:汝等虽然是我的第一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
03、 这堆枯骨,或者我以前的祖先,多生父母。因为因缘,我今周。
04、 突然路边聚了一堆骨头。二时,如来到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
05、 阿难闻语,痛割于心,泪流满面,白言:世尊!母如何报答母亲的恩德?
06、 于是佛陀对弟子说:普天下的老人都是我的父母,也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父母。
07、 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为什么,星期枯骨?
08、 佛告阿难:汝今将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wWw.wENZiJI.CoM
09、 佛告阿难:如果一个男人在活着的时候进入伽蓝,听经律,周三读佛名;所以它的骨头又白又重。
10、 当佛陀在路边看到这堆白骨头时,他恭敬地向地面投掷了一周;这一举动使阿难感到非常不寻常。
11、 当时释迦牟尼佛讲经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而是带领弟子到处弘法,有的人会跟着佛的地方去听经。
12、 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你跟着我出家,虽然也受到大家的尊敬我觉得是我最亲近的弟子,为什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13、 由于印度幅员辽阔,从这个村庄到那个聚落都要走很长的路,路过的地方几乎荒芜。当时,佛陀带领弟子们向南走。
14、 事实上,生活不仅仅是今生,而是从过去继续下去。也许站在我们面前的人曾经和我们一起成为过去的父母、兄弟姐妹。
15、 佛陀告诉阿难:每个人每辈子都有一对父母。从一开始,我的父母就像这堆白骨山一样积累骨头!因此,我应该恭敬礼拜。
16、 阿难听的心就像一把刀,想到母亲生他的痛苦,忍不住悲伤,眼泪,所以佛陀:母亲对我们细致的爱,如何回报这种善良?
17、 中国人说,谨慎追求远方,就是要记住生命的根源,永远保持对生命根源的感激。虽然他是佛陀,但他不仅感激他的父母,甚至感激他的父母。
18、 菩萨的爱是超越的,菩萨的爱是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不仅是今生,甚至是未来。这种纯洁而伟大的爱的深度远比谨慎追求远方的真理更彻底、更长。
19、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就是在欲界和五趣杂居的地方,也是圣同居的地方。众生不仅生活在欲界,而且生活在欲望中。
20、 欲界是一个很容易堕落的地方。不要以为上天堂就能解脱其实升天不如做人,因为在天道上,修行种福的机会很少,都是享福,一旦享福,还得再堕落。
21、 因此,佛陀经常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始终尊重所有像我们父母一样的生物。即使他们不是我们这辈子的父母(也许是我们前世的父母,甚至是未来的父母)。
22、 每个人一生中只有一对父母,佛陀周围成堆的白骨是佛陀过去生下多少父母的遗骨?可以看出佛陀来回走了多久!几代人?既然佛是这样,我们当然也是这样。!
23、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理解生、死、死、死。人的生命不会因为年老而消失,而是会有无限的未来。正如佛陀所说,这堆白骨头可能是他过去无限生活中的父母。
24、 世界上的女人比智力短,容易溺爱爱情,生男育女,认为自己是天职;每生一个孩子,靠乳养生,乳由血变,每个孩子喝八斛四斗多白乳,所以憔悴,骨呈黑色,其量轻。
25、 只有佛陀才能引导众生的生物,远离污秽和污染,抛开私人的爱,融合佛的心和我的心;心灵的统一,可以脱离三个世界,超越三个世界,所以佛陀被称为三个世界的导师。
26、 在佛陀向阿难描述了男女骨骼之间的差异后,阿难了解了母亲的辛勤工作,心痛如割。他邀请佛陀展示如何回报他的善良,所以佛陀分析了胎儿在母亲和胎儿中的生长和变化。
27、 说实话,生日是母亲的艰难日子。母亲为了生我们,遭受了很多痛苦,比如痛苦,生死在前线;就在母亲痛苦的日子里,我们不想报答感激,但也宴会庆祝,这可以被视为孝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