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有关心经络的禅语

2024-03-20 16:57: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能将“辛苦”视如“幸福”,就能甘愿而不会累倒。

02、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求别人帮助,还不如求自己。

03、 念佛不是数字念得越多越好,而是看你能不能反闻自性。

04、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向正路走、做好事,是最恳切的虔诚。

05、 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要经得起考验,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难关。

06、 天天禅语有求有私,会受环境控制;无求无私,才能勇敢坚定。

07、 人生的一切,不是算来的,而是感来的;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

08、 若为利故施,此利必当得,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快乐。《四分律》卷九

09、 尘堆里学山居,寂灭身心道有余,但得胸中憎爱尽,不学参禅亦工夫。

10、 天天禅语只要有信心,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肯忍耐,没有担不起的重任。

11、 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2、 若人依止恶,不名自爱身,既不爱自身,世间更何爱?《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来源文字集 Wenziji.COM

13、 贪人于昼夜,常无有安乐。以其多乐欲,爱箭射其心。《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九

14、 转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来待人处事,人事无不轻安。

15、 佛心禅语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16、 佛心禅语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

17、 在一切善恶境界上不起分别,不等于没有分别。自性分别还是有的,只是不执著。

18、 矮檐下要低头 人到矮檐下,一定要低头,因为肯低头的人,就不会撞到矮檐 上。

19、 佛语心经 心血的付出,如同涓滴成河,天长日久不间断,便能浇灌出事业的硕果。

20、 最有禅意的句子以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内心的障碍;能去我执,才能轻安自在。

21、 佛心禅语 古人云: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 悔字。”

22、 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春来草自青。”——《云门文偃禅师》

有关心经络的禅语(二)

23、 佛心禅语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 其心。

24、 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非第一义,第一义不可说因缘果报。《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七,四摄品

25、 如诸众生及草木,一切生长咸依地,世及出世诸善根,皆依最胜尸罗地。“四十华严”卷十七

26、 佛心禅语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 养心第一法。

27、 佛心禅语 执著的只是想法,而非活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只不过是在暗示另一条路上的辉煌。

28、 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29、 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日:“白牛吐雪彩,黑马上乌鸡。”——《大阳警玄禅师》

30、 人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31、 佛心禅语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32、 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33、 然而,等到“我”这口气断了以后,这个“我”是否还能拥有这些房屋、财产、土地,甚至自己的身躯呢?

34、 天地万物的奥妙,都可以从自性中求证怎样体悟自然之道?佛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

35、 伤害对方的恶言,就是敌人也别用;否则如山谷回声,对你马上有反应。(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36、 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经集》第九章,《雪山夜叉经》

37、 唯一能形容慈悲的状态便是如虚空——空与一切万物兼容不冲突,包容万物,支撑万物。佛是空王,也是慈悲王。

38、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能要、该要的才要;不能要、不该要的绝对不要。(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39、 大气是谈吐大方得体,处世自然和谐,生活态度平和,不急躁,不懈怠,不该出手时呆若木鸡,该出手时让人瞠目结舌。

40、 今时学者,何不亦然?为学为道只是为名为利之权巧手段,虽可称为世 间聪明人,然而为物所转而不自知,实为痴迷人。

41、 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追求富贵的人生,可什么才是富贵?很多人认为,富贵就是有钱,其实,有钱之人并非都是富贵之人。

42、 佛心禅语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

有关心经络的禅语(三)

43、 今生只想拥有一种能力:对生命心存感激,对生活心满意足。感激和满足,是一种不管事情大小都感到高兴的能力。知足常乐。

44、 “自我的行为”是指血气、体力非常强健的人,却不能善用强健的身体发挥功能,做利益人群的事业,反而为非作歹,让父母伤心。

45、 佛心禅语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证严法师

46、 心马驰恶道,放逸难禁制,佛说切戒行,亦如利辔勒。……若人守护戒,如牦牛爱尾,系心不放逸,亦如猴系锁。《弥沙塞五分戒本》

47、 生气除了给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感情造成伤害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尽量不要生气,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让你的心态平和些吧!

48、 菩萨起欲界欲,不观对治、疾除灭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常勤欲灭,欲心犹起,是名不犯。如欲,余盖亦尔。《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49、 心起瞋恚时,要赶快克制住,不使怒意、怨恨致使口出恶言。所以我们要常常修好身业、守好口业,时时专心统摄意念,绝不犯非法之事。

50、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51、 读书 人的一生如果有书可读,又有时间读书,又有资财读书,又能使自己 从中受到教益,又不被书中的文字所局限,就是会读书的聪明人。

52、 人一生的罪与福是自作的,世间人生活的形态是甜是苦、是幸或不幸,都是过去生的业力所带来的苦乐果报;因此我们应该以一分欢喜心来承受。

53、 生活的禅法,应该是让自己从黯淡活向开朗,从狭隘活向包容,从小我活向大我,不是去争辩什么,而是自我内心的修正,烦恼几许多,皆是心中墙。

54、 佛心禅语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看起来再完美的物体也会有瑕疵,但它的功能丝毫不受影响;再有成就的人也有缺点,但他的缺点并不影响他的成就。

55、 三界悉虚妄,如幻皆不实。皮覆恶不净,凡夫无羞耻,恶觉因缘故,妄想生贪着。譬如满瓶粪,外假画庄严,愚痴不知故,取瓶头戴行。《大庄严法门经》

56、 佛心禅语 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佛陀的格言》

57、 佛心禅语 远烟别浦,行行之鸥鹭争飞;绝壁危峦,处处之猿猱竞啸。又见渔人举棒,樵子讴歌,数声羌笛牧童戏。一片征帆孤客梦。——《法演禅师语录》

58、 佛心禅语 佛说,懂宽容得和谐之福报。懂宽容知忍让,和谐地与人相处,别人 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顺心,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 顺水。

59、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高贵德王菩萨品

60、 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61、 佛心禅语 无论任何学问,任何法则,倘使脱离了人生,它就不再有任何意义。虽然安详是禅的生命、是法的现证,但它也是人生的最高生活艺术。——耕云先生

62、 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人。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人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着铠入阵,则无所畏。《佛遗教经》

63、 譬如我们对很多天象不了解,但这并不影响想象的翅膀划过它们。万物的呈现各不相同,因缘聚散的过程千差万别,但遵循的可能都是一个道,我们只对道用心就是够了。

64、 佛心禅语 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65、 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论,亦如空花水月,一事无成。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66、 托风捎去天涯的问候,在季节的转角做了最后的告别。一帧清宁里,谁会收到,谁会捡起,谁又会把它丢在风里,已无需知晓。念已成禅,绿萝打湿衣襟,依旧葱茏着生长。

67、 云何为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96经

68、 我们丝毫没有为弥陀做事时,弥陀尚且不亏待我,全力救度我;我能为弥陀做一点点事,弥陀岂不更要大大地犒赏我吗?平静的心、喜乐的心、利他的心,这些都是弥陀的犒赏。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