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佛言禅语适合早晨的佛心禅语

2024-03-20 17:48: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间何处非家人,天下无处不道场。

02、 天天禅语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导他人。

03、 天天禅语能升华人格的,不是威权,而是爱心的关怀。

04、 临死之时,知道财物守不住了,送给他人,是不净布施。

05、 天天禅语享福的同时,要撒下福的种子,方能生生不息。

06、 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少室六门·破相论》

07、 能救人的人就叫做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

08、 生活中无处不在都可以布施,点点滴滴中,你的布施活色生香!

09、 第三种是增上慢,随着修行经验的增多而觉得自己修成了正果。

10、 一心不散乱,尽摄诸善法。(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七十三

11、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2、 看到,生相;听到,生音;摸到,生感;闻到,生味;想到,生觉。

13、 学佛之道,即是完成人格之道。(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14、 沿着自己铺设的路,达到涅槃。《经集》第三品,第六章《娑毗耶经》

15、 若无灌顶者,慢心说密教,师、弟纵成就,死亦堕地狱。《大印空点》

16、 若一切所求都是为了利他,就不必寻求自利了。(宋)冈波巴《宝鬘集》

17、 天天禅语人生难免遭遇挫折,要经得起考验,才能保住慧命,突破难关。

18、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能知足,不会彼此怀疑;心存感恩,则能以爱相待。

19、 佛心禅语 悟而不度,众生就在那里,或父或母,于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20、 受嫉恨时以慈对待,有毁谤时感念其德。(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21、 “正法”也好,“非法”也好,都是为了实际的效果,没有效果,等于无法。

22、 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应依照他的能力去布施,去为社会做些有用的事。——郑石岩

佛言禅语适合早晨的佛心禅语(二)

23、 佛心禅语 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坛经·般若第二》

24、 把气愤的心境转换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如此,这个世界将日益完美。

25、 夫瞋恚者,速能损害百千万劫所集善根。是故我当被忍辱铠,摧忿恚军。《菩萨藏经》

26、 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27、 悟性 悟性是灵感、是智慧、是能量、是道德,悟性越高的人,事业的成功 率就越大。

28、 勿爱宝谷,知爱人命,当起悲心,出谷糜假,蜩诸贫乏,以济其命。《佛说阿难四事经》

29、 生活禅语智慧与烦恼如天平——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就增一分智慧。

30、 实义者,所谓不虚妄,即真如也。此法自内所证,非有文字能施设之。《大乘宝雨经》卷五

31、 身体原是一具皮囊,坐禅也不过是一种修禅的方式。打坐无法成佛,就像磨砖不能成镜一样。

32、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起妄缘,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自如,冷暖自知当下就是修行。

33、 慧者独修善,如王严治国,如象独在野,独行莫为恶。《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34、 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35、 佛心禅语 普贤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普贤菩萨有延命益寿之德。

36、 处贫居富心安理得,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开采心里的能源,发挥生命的潜能,才能富有、才能幸福。

37、 有了生命价值永恒性的观念,就有了对人的言行负责任的思想做基础,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

38、 一个人如果没有脚,只是一个人不便,要是有双脚却不走正路,那不知会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

39、 任劳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评。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评之中藏金玉。(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40、 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无量义经》

41、 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诸群生。愿令一切皆清净,到佛庄严之彼岸。《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42、 一个有觉悟了的人,他今天做功德今天就得到,今天持戒或禅修,今天就得到结果,通通都不须等到死后。

佛言禅语适合早晨的佛心禅语(三)

43、 修学生活禅有四个要点: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44、 只需静下心来什么都不用去想,放下所有的经验还有得失,全然地相应就够了,就这么简单!相信即天堂!

45、 佛心禅语 以认识烦恼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烦恼让安定的心稳同,以根除烦恼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46、 励志贴士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代发展快,不竞争遭殃。同他人比,拼搏并坚强。平来较量,人生方辉煌。

47、 有与天下人为友的胸襟,你就不会缺少朋友;有与全世界为敌的气魄,你就没有敌人。你爱众生,众生也会爱你。

48、 以舍忍觉治贪嗔痴,“贪嗔痴”为人生大病:医治贪病是一“舍”字;医治嗔病是一“忍”字;医治痴病是一“觉”字。

49、 佛心禅语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一《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50、 按自己的境界做事,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没有必要假装高人。但是,为了提升自己,模仿高人,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51、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四十二章经》

52、 譬如热铁,椎打星散,散已寻灭,莫知所至。得正解脱亦复如是,已出烦恼诸欲淤泥,莫能知彼所趣方所。《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53、 佛心禅语 那些学到知足的穷人比那些不知足的富人更台能享受生命,这些人没有多大的责任和很少的紧张。——《法露缘》杂志

54、 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

55、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深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如同乌龟缩在壳里一样;要严防各种诱惑引起的欲念,如同关闭城门一样。

56、 从四大身,能生四病:所谓身病、心病、客病及俱有病。……如是众病,贫***少,多劳役故,富贵人多,过优乐故。“四十华严”卷十一

57、 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事物本身没有快乐与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关键是看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

58、 佛语经典语录 这里说的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是一种开阔、恬静的精神境界。人的意识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这表明意识所具有的能动作用。

59、 佛心禅语 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60、 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赏他人,又是如何欣赏的。如果视别人如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的作为。

61、 沾染古迹的青石阶上,几株新抽出叶儿的兰花,在月光下衬着微微迹痕,曵然舞动,似若你最美的音影。愿点燃一盏青灯,怀一颗禅心,祈你此生安好。

62、 佛心禅语 月低天晓,雪积山寒,风树萧萧,野云冉冉。广长舌相,无尔藏缩处。净妙法身,无尔盖覆处。到这里如何?得端的相应去。一《宏智禅师广录》

佛言禅语适合早晨的佛心禅语(四)

63、 恶知识,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当面表示赞成,背后却提出异议。俗话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对背后爱讲别人坏话的人,最好保持距离。

64、 经济生活要合于“正命”,不从事非法或杀生的职业,例如贩卖军火、毒品、人口、假药,或从事屠宰、私酿、淫业、无照行医、制造及贩卖黑心食品,等等。

65、 佛心禅语 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 怀,以感恩心做人,以报恩心做事,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美丽,更加 充实。

6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做人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度量,宽容即是福,度大心自安。

67、 世尊告日: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马血天子品

68、 佛心禅语 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坛经·定慧第四》

69、 如果一爱一你注定流泪,那么开春必定发出一爱一的芽蕊;也许一爱一你注定雷轰,那么过后必定绽放彩虹;假设一爱一你注定受难,那么真经里必定蕴藏一爱一的道禅。

70、 进一步观。就是进一步想一想,神经紧张,疑神疑鬼,属于情感作用;深一层想,是理智的作用;随时随地做“进一步观”,就可减少许多烦恼,使生活愉快轻松而有趣。

71、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有芸芸众生,众生都与我们的个体生命相关。我们是同路人,从生命的基点出发,通过漫漫长途寻找归宿,没有理由不互相取暖,每个人都应该是拾薪者。

72、 佛心禅语 别人恶口辱(mà)我们,或恶言相向,我们若不接受,那么这个灾祸还是要回 到(mà)者自身。同样的道理,你恶口辱(mà)他人,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承担。

73、 做一个坚强的人,哪怕没有别人的同情,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种大度的风范,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与悲伤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崭新。

74、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