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语禅话理讲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难成。
02、 人生因为有责任而踏实,若逃避责任就是虚度人生。
03、 人要自强 要想让别人看得起,首先自己要是好样的。
04、 佛心禅语 诸佛众生,本来平等。一《宏智禅师广录》
05、 天天禅语合心为善,与气同道,互爱扶持,协力推动。
06、 众生颠倒,明知财物、名利伤人身心,却仍甘于被伤害。
07、 弃教参禅,不可得道。(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08、 滴水成河——将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来,就可形成一条河。
09、 天天禅语天下一家亲,平安时要互爱,灾难来临时要互助。
10、 现实生活中,女人往往会爱上和自己的个性完全相反的男人。
11、 佛心禅语 有爱心的人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积极、友善的世界。
12、 天天禅语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13、 勇于配合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善于领导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14、 一切罪障自消除,是名最上持净戒。《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出自 wWw.weNZiji.Com )
15、 命无定论,是很难理解的事。但是,命却可由自己的愿心来决定。
16、 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17、 读经书自利利人,可以明心、解义、入定、弘法、护法、超度祈福。
18、 刚柔与动静 舌存见齿落,刚强不胜柔。户朽枢不蠹,偏执岂圆融。
19、 布施,财物多寡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关键在于是否虔诚。
20、 佛语禅话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21、 诸法毕竟不生,但有假名,都无自性。《大般若经》卷四二一,无边际品
22、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禅理经典语句(二)
23、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楞严经》卷四
24、 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杂阿含经》卷三
25、 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26、 施舍财物有舍有得,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7、 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28、 圆机对教,无教不圆;理心涉事,无事不理。(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二
29、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如果只是全部用刑法来治国、治民,那么会失去老百姓。
30、 修成正果四大要素 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诚,这是修成正果四大要素。
31、 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一
32、 惭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净、有所不善。(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33、 能缘所缘力,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4、 增上谓外缘,是正报所依,世人不了此,缘劣怨他人。(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35、 我喜欢念佛,因为念佛轻松。念佛轻松,因为念佛无善恶。若有善有恶,人生何来轻松呢?
36、 母子更相忧,牛主忧其牛。有余众生忧,无余则无忧。《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4经
37、 诚实无欺广结善缘,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38、 一个人一生要成为怎样的人,成就多大的事业,这主要决定于我们的心有多宽广,气度有多大。
39、 不管是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还是解决社会问题和全人类的问题,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
40、 佛心禅语 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莫据目前。——《云门文偃禅师》
41、 第一须带两只眼,照破两头事,莫只带一只眼,向一边行。(唐)百丈怀海禅师《古尊宿语录》卷一
42、 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禅理经典语句(三)
43、 世俗凡夫所谈的情是私情、是染著的情;所谈的爱是染污的爱、是不清净的爱,是很小也是很短的爱。
44、 无法要求他人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但是可以自我要求,将“不可能”的事转为“可能”。
45、 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复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无碍慧身无所依。《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46、 报应真的会发生吗?佛日:善恶之事,自由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一《佛说阿难分别经》
47、 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3经
48、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49、 在生理上,我们要照顾身体的健康,适度地注重营养的调摄,但以知足适量为原则,不要被口腹之欲所役使。
50、 比丘诸戒,皆属菩萨戒中摄律仪戒之一部分,人菩萨戒应兼学比丘律。(民国)弘一《四分律含注戒本讲录》
51、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
52、 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一定是老奸巨猾,也不一定是居心叵测,有时候其实是一种用心良苦,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53、 河水、湖水、海水都是一个整体,它们都会在空中相聚,而后,各自体验,再度相聚的时候,携带着不同的信息。
54、 宁起我见积如须弥,莫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治。《大乘宝云经》卷七
55、 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6、 菩提心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它可以抗拒虚无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干扰,从而使人的心灵获得安顿。
57、 天天禅语行善的果报是幸福与快乐,作恶的果报是忧虑与痛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果报是不可以用来相互交换的。
58、 佛心禅语 在佛家看来,懂得舍弃,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报;在现实中的人 看来,懂得舍弃,才能抓住更重要的东西。
59、 我喜欢桂花飘香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回望春天,有一种错乱的愉悦感。人生总是那样按部就班,模式化的重复使人麻木晕眩。
60、 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嗔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
61、 对各种麻烦劳苦的事,安然接纳,常常感到满足。事情越麻烦、越辛苦,越能体现你的价值,没必要厌恶排斥,安然接纳就可以了。
62、 “善知识”即思想端正、品格高尚、言行友善、可助人为善者;“恶知识”正好相反,思想邪僻、品格卑污、言行乖张、可导人为恶。
禅理经典语句(四)
63、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贫贱亦有乐,乐在心自由。……权要亦有苦,苦在当忧责;闲慢亦有乐,乐在无萦迫。(《法藏碎金录》)
64、 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不暂停。《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筵还自缠。《佛说无常经》
65、 醒觉的一念间,就如烛光照亮禅房的瞬间,所有的黑暗和污浊都被一扫而光,只剩下满目佛光摇曳,光明与温暖早已等待有缘人很久。
66、 佛心禅语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67、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用纯净的心交赤诚之友,2.真朋友总能雪中送炭,3.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68、 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69、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深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如同乌龟缩在壳里一样;要严防各种诱惑引起的欲念,如同关闭城门一样。
70、 譬如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损伤。女若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
71、 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楞严经》卷七
72、 人生,有时候需要沉淀,也需要历练。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也要有足够的阅历去成长,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睿智,更具有成熟淡然的魅力。
73、 佛心禅语 有人问:“什么最美?什么最乐?”师言:“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最崇高的境界。”——证严法师
74、 忆念便是加持,蒙师友、佛菩萨的忆念,便是蒙师友、佛菩萨的加持。念佛、念法、念僧、念师、念父母、念有德之人,即是接受三宝、师尊、父母的加持。
75、 心正,人就正,哪怕身子是歪的;心歪,人就必歪,哪怕身子再挺。没有一块骨头是铮铮铁骨,心骨软,身子骨再硬也是软的;心骨硬,身子骨再弱也是硬的。
76、 菩萨摩诃萨人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77、 佛心禅语 平淡之人远离欲望,放平心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 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捕捉生活的真趣,享受 生活的真乐。
78、 佛心禅语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坛经·定慧第四》
79、 佛心禅语 学会包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 满,乃至事业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谁,都要有 一颗包容的爱心。
80、 比如瘤子它作为一种“物态”是有形有相的,而它受制于无形无相的“场态”所操纵。那么这“场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对事物的起心动念形成的黑子场!此场不消除,割瘤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