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佛语问好早上好

2024-03-21 05:33:02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智慧的光明被摇动或熄灭,究其原因是因为“无明

02、 四心禅 要用心,不要操心;要精心,不要烦心。

03、 佛语禅话教富,是启发智慧;济贫,是造福人群。

04、 天天禅语人生纵遇坎坷也要向前走,才会接近目标。

05、 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正洪念处经》卷六十一

06、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所求的人生,就有痛苦与烦恼。

07、 天天禅语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导他人。

08、 何谓真理?理与事能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正的道理。

09、 天天禅语心无杂念、凡事乐观、踏实做事,就会有智慧。

10、 书籍浩如烟海,穷其一生也只能挖书山一角,取书海一瓢。

11、 最有禅意的句子修行不只有耐力,还要耐怨,才会圆满人格。

12、 佛言:我哀悯汝等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无量寿佛经》

13、 佛心禅语 人生有七种财富已经拥有的,便是好的,便是财富。

14、 将人生的挫折视为教育,不畏艰难、愈挫愈勇,即是生命的勇士。

15、 禅是禅非禅悟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6、 芸芸众生,或反复,或执著,或超越,或沉沦,都逃不过一个空。

17、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般泥洹经》卷下

18、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改变自己、净化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净化别人。

19、 知一切法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一,习应品

20、 一切的修行、证果、成佛度众生,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知恩报恩。

21、 寸长尺短,术业专攻,时时怀卖油翁心态,处处想三人行必有我师。

22、 死亡新生 人活着与死亡只是肉体的异化,死亡的实质是灵魂的新生。

佛语问好早上好(二)

23、 佛心禅语 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袁宏道)

24、 清流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都有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

25、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26、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心中时时保持正念,任何时间、方位都是吉祥的。

27、 东西与良心 失去了东西,人们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28、 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名因果相。(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29、 菩萨利智慧故,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30、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观无量寿佛经》

31、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2、 不传说,斗彼此;导愚冥,护正法;劝进人,使求佛。终无能,别离者。《佛说须摩提经》

33、 于亲及非亲,平等视一切。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王法政论品

34、 所谓后报,就是说今生所造的业没有现世报,也不受再生报,而要经过很多生之后才有报应。

35、 佛心禅语 捂住鼻子去偷香,自己闻不到气味就以为别人也闻不到,结果白白地找着去犯罪。

36、 所以,有修养的人就能做到“在职尽责”,不计较时间,尽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做好本分的事。

37、 不贪无嗔知足常乐,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38、 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道?”师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一《景福日余禅师》

3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40、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启人心智功德无量。我学知识,知识不必属我;倾我所知,惠人实则惠我。

41、 心一定要专,选择必定要正确;若朝三暮四,时时从头开始,将永远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42、 离者欲合,合者欢喜,不作群党,不乐群党,不称说群党。《中阿含缢》卷三十六,《象迹喻经》

佛语问好早上好(三)

43、 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44、 处贫居富心安理得,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开采心里的能源,发挥生命的潜能,才能富有、才能幸福。

45、 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受持相对应的戒条,如法行持、成就律仪、无所毁犯,就有相应的解脱自在。

46、 若诸法实有,不应以心识知故有。若以心识知故有,是则非有。(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五

47、 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48、 佛心禅语 有僧问:“如何得出离生老病死?”师曰:“青山原不动,浮云自去来。”——《宗教箴言录》

49、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50、 苏格拉底还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51、 破迷 迷,就是失去方向。如果能在迷惑处豁然开朗,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静心破迷而不慌乱,就是智慧。

52、 佛心禅语 佛说:是心为佛,是心是佛。心境如一,要光有光。给心境一点光, 再灰暗的心境也会充满光亮。

53、 佛心禅语 善行丝毫积累终会圆满,恶业点点去除终会清净,烦恼时刻对治终会解脱,修行日日增上终会成就。

54、 佛心禅语 如果从凡人的境界来思考问题,那会越来越离题。如果不从凡人的境界去考虑,那肯定不会有迷惑了。

55、 同样是过一辈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气力,才能满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烦恼,便能安稳地终此一生。

56、 佛心禅语 其实,人生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如果你不给自 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57、 佛心禅语 自己解脱了,立下度脱广大有情众生的宏愿。如此发心,才是学禅的正因,有了正因,必定获得正果。——耕云先生

58、 对物质的依赖越少越好。在生活方面,保持自然的本色,从最本质的需求出发,就不会走上偏途。忌妒别人,不如为别人的好运鼓掌

59、 佛心禅语 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着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

60、 和谐是内在的要求,必须从内心的和谐做起,必须从生命的和谐做起,必须从善待天地万物做起,必须从人的内心净化、向善向上做起。

61、 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到,所往如响应。欲、色、无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法句经》卷下,生死品

62、 虽然远离了,因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禅意。如此,在陌生的风景里,触摸熟悉的纹路,越来越明了的伤痛,越来越清晰的温暖。

佛语问好早上好(四)

63、 始学工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 83经

64、 不以见形相,知人之善恶,不应暂相见,而与同心志。有现身口密,俗心不敛摄,犹如鐍石、铜,涂以真金色。《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48经

65、 众生心就是太狭窄了,像针孔一样,小得只能容纳一根线,只求一对一的爱,只求自己得到他人的爱、得到信任、受到别人的重视,这就是狭窄的心。

66、 感恩是要从对待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做起。感恩要落实到具体的人、事身上,才是实实在在的。心如虚空,就能够包容一切。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把虚空挤破呢?

67、 佛心禅语 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我们一定不要被犹豫和怯懦绊住脚步,不要害怕去爱,将爱大胆说出口,才能收获幸福的爱情。

68、 如何用钱是一种甚深的智慧。而用钱最好使大众都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般若宝藏,才能使自己永远享有用钱的快乐。(当代)星云《往事百语》,第24页

69、 习禅者,要在念起之细微处用功,深知起心动念皆是业因。大风起于青 萍之末,欲不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所转,且时时 觉照、念念明了。

70、 佛法在世间,无论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开悟不可脱离世间,不可拘囿 于身份所限,唯以修行为要。在家人证悟,一切治生产业或经商或从政 或娱乐,皆为佛事。

71、 人生的苦必须通过自己觉悟才能解决。主体觉醒了、觉悟了,不但能够解决自身的痛苦,还能帮助他人解除痛苦。那就是发菩萨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

72、 有生就会有死,因为生就是死的开头;反过来说,死也就是生的起点。凡夫生死不能由己,随业力而舍此投彼,今生依照各人所造不同的业力,来人间受着不同的苦。

73、 佛心禅语 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在实现自我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会遇到 各种逆境,我们要能够“千里云海漫漫路,虔心不移志如磐”。

74、 我们的命运,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做善事得善报,做坏事得恶报,这都是我们平时种下的善因或恶因造成的。但如果我们能迷途知返,找回一颗向善的心,也会遇到自己的善果。

75、 佛言: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我以精进力、勇猛之心,使弥勒在后。过去恒沙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善知识品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