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禅语真诚的爱最动人,无私付出最可贵。
02、 最有禅意的句子以爱自我管理,用爱关怀他人。
03、 无欲无求、少烦少恼,就容易开启心门拥有智慧。
04、 不传播是非,不将忧苦带给别人,是为生活的密行。
05、 佛语的随缘,并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06、 佛心禅语 得安详之人际环境者,必得幸福之人生!
07、 人医,是守护生命的磐石;人师,是守护慧命的磐石。
08、 每个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启发,爱心就能被点燃。
09、 知足的人,心量开阔;心量开阔,对人对事就不会计较。
10、 成熟 稻谷成熟时,头自然低下。人成熟之时,自然会躬身。
11、 天天禅语无论处于任何领域,坚守岗位、向前精进,才能成功。
12、 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13、 心灵禅语 对于父母兄弟等各位亲属,要具有孝顺心和慈悲心。
14、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一念错,则步步皆错;一念善,则事事造福。
15、 云何离二法?谓不念内外诸法,行于平等。《维摩经》卷中,问疾品[ 整理于 WENZIJi.CoM ]
16、 佛心禅语 笑,世界跟着你笑;哭,就只有你自己哭了。——海涛法师
17、 耕好自己的心田,不因说法故,受彼食而食;但为利益他,说法不受食。
18、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19、 开始和结局我们决定不了,过程我们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主。这就是人生。
20、 佛心禅语 世间万物,各有其貌,才显得缤纷多样,异彩纷呈,人亦是如此。
21、 一个人放低自己,不一定被别人看低;一个人看高自己,不一定被别人高看。
22、 佛心禅语 佛家讲求布施,也就是说要乐于将自己之物赠与那些有所需求之人。
禅语每一天都快乐和佛家经典禅语(二)
23、 眼睛朝外,看别人的过失——苦海无边;返观内照,认自己的不是——回头是岸。
24、 佛家禅语: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5、 菩萨闻未闻,应思其义理,不应作是言:我昔未曾闻。《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26、 日行一善,日增一慧,日造一恶,日减一福。诸善当行,诸恶莫造,心安体泰,福慧双生。
27、 自力修行,扬汤止沸,使尽解数,全无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动声色,锅冷灶凉。
28、 少一点要求,少一些庸人自扰,放下所有的牵绊,一切顺其自然,你的世界就会多一份快乐。
29、 经商营业,应该童叟无欺,将本求利,不囤积居奇,不垄断市场,不哄抬物价,不偷斤减两。
30、 大抵生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清)省庵《思归集》
31、 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幽涧泉清,高峰月白。”——《广岩成泽禅师》
32、 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增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十七,梵行品
33、 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佛遗教经》
34、 佛心禅语 佛日:“生死无常,贫富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悟得 透的,不过空空。”
35、 佛心禅语 被不正确的思想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加坚
36、 佛心禅语 时刻保持年轻的心态,即使冬天万木凋零,也依然能够看到满眼的青翠,生命之树便会常青。
37、 佛心禅语 痛苦永远由内而生人生虽苦,却也充满乐,如何看待它们,从哪个角度看待,是可以选择的。
38、 天天禅语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39、 如来智慧,分别三世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劫数、一切诸法,无不知者。《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40、 久废不可速成,积弊不可顿除,优游不可久恋,人情不能恰好,祸患不可苟免。(宋)晦堂禅师(《禅林宝训》)
41、 在感情发生问题时,要以大爱之心爱其所爱;也要退一步,用宽广的心接受眼前呈现的一切,这才是有智慧的爱。
42、 佛心禅语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禅语每一天都快乐和佛家经典禅语(三)
43、 佛心禅语 如果从凡人的境界来思考问题,那会越来越离题。如果不从凡人的境界去考虑,那肯定不会有迷惑了。
44、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即使活到一百岁,如果不努力不进步,还不如活在这个世上一天,尽最大的努力去奋斗。
45、 内乐、涅槃乐,是乐不从五尘生。譬如石泉,水自中出,不从外来。心乐亦如是。(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46、 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信心,拿出勇气降伏忧愁、欲念;得时不贪著、失时无挂碍,就能打开烦恼之缚,心灵自在轻安。
47、 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
48、 世谛者,即第一义谛。二谛义者,不一亦不二,不常亦不断,不来亦不去,不生亦不灭。《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佛母品
49、 曾经以为,空空地念佛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没有效果吧;现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这样的功德满满。
50、 佛心禅语 上来。放下心中的妄念、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没有负担是最舒服的事,人只有无依无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51、 譬如热铁,椎打星散,散已寻灭,莫知所至。得正解脱亦复如是,已出烦恼诸欲淤泥,莫能知彼所趣方所。《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52、 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53、 佛心禅语 追逐物欲,如渴饮盐卤,转增其欲,有情之于五欲,亦复如是。故应于诸资生物具,勤修舍心是菩萨行。——■妙峰法师
54、 诸出家人不应作资生之业:谓王使、贩卖、治病等业,及所不应取众生田谷等,若取,名邪命。(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二
55、 佛心禅语 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
56、 弟子不观师功德,轻信依止者,如服毒药;师不拣择弟子而传法者,如走路不看犬,行当自蹶。(唐)莲花生《大圆满无上道广大心要》
57、 佛心禅语 如今用此做功夫,须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决不可犹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58、 我们要尊重众生的理由有三:-、过去的时候一切众生曾经是父母;现在的时候一切众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缘;将来的时候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陀。
59、 了凡先生虽然精通易经数术,但他却一再强调说术只是一种形式,而道却能给人以真正的启迪。他希望我们能将“了凡因语”的理论传播四方,让
60、 以法求财,不以滥取,以乐自供,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知识,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杂阿含经》卷三十二,第912经
61、 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62、 厚集一切善根,所谓四宏誓:未度苦谛令度苦谛,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未安道谛令安道谛,未得涅槃令得涅槃。《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学观品
禅语每一天都快乐和佛家经典禅语(四)
63、 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64、 佛心禅语 恶口(mà)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 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65、 当你倒霉时,你身上的阴性场态总是占主导,而阳性场态也是最弱之时,当阴远超于阳时,就会麻烦不断,祸不单行,此时遇见小人或撞见鬼都是常有的事。
66、 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当作如是信,戒晶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人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梵网经》卷下
67、 人命危脆,朝夕有变,无常宿对,卒至无期。《法句譬喻经》卷一日夜常迁流,寿亦随损减,人命渐消亡,犹如小河水。《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4经
68、 你只要让自己的心萌动着活力,让自己行动起来,自然会得到许多全新的体验,因而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并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便是修心的意义所在。
69、 若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唐)沩山灵佑禅师(《传灯录》卷十七)
70、 经典禅语悟道 大肚弥勒佛之所以深得人心,并且常葆快乐,就在于他心量广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真正找到心量广大的普通人呢?能。
71、 佛心禅语 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坛经·定慧第四》
72、 当观色无常,……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一,第1经
73、 慈悲与智慧的交融,是心灵的和谐、完美与圆融,它使人能够不断探索生命的奥义,同时看到真正的自己。携一颗佛心,展一双翅膀,不畏浮云,只在生命的巅峰自在微笑。
74、 过去的只是杂念,就让它在时间的沙河中淘尽;未来的只是妄想,请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心境;保护这份恬适,就是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75、 对于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要想到,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约束自己,不要使自己的行为和主张损害了团体、家庭或者企业的发展。
76、 一般人的心是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受引诱,更会在光怪陆离的社会中 迷失。人抱着我执或自我中心的意识,一心追寻占有,既得不到清闲,也失 去生活的快乐。结果,带来
77、 做一个坚强的人,哪怕没有别人的同情,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了一种大度的风范,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在那些痛苦与悲伤中,活出人生的柳暗花明,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崭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