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谓欢乐,所谓痛苦,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感觉之中。
02、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要镜中人笑,照镜的人要先笑。
03、 一切上烦恼起,皆因无明住地,缘无明住地。《胜鬘经》
04、 佛心禅语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证严法师
05、 “忍而无忍”是真修行;“忍无可忍”而以牙还牙是凡夫。
06、 所谓孝顺,就是要尊重体贴、恭敬侍奉,让父母心生欢喜。
07、 假如幸福与你擦肩而过,这不是幸福的责任,责任在你自己。
08、 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09、 风风雨雨弘法,平平常常念佛;安安静静往生,自自然然成佛。
10、 天天禅语能接受法,成长慧命;获得回响,就是“回因向果”。
1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不真不实而相信,是迷信;人云亦云,是无知。
12、 佛心禅语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3、 佛心禅语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来源文字集 Wenziji.COM
14、 人生有求即多苦!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人,会为自己招来无穷的痛苦。
15、 天天禅语信而不修,果报就在那里,或乐或苦,与你寸步不离,不毁不灭。
16、 最有禅意的句子与人结好缘,句句话都是法;与人结恶缘,句句话成是非。
17、 世间言语、文字或名位,缤纷迷离,姿影绰约——因其多彩多变,故不真实。
18、 佛心禅语 真正的富足从心底来,如果心是空虚的,再多的财富也填充不了。
19、 佛心禅语 有人因言而招祸,有人因言而成就,有人舌灿莲花,有人口出恶言。
20、 芳华老去,是否依旧看山看水,一程程暖于眼底,对着光阴说禅,欣喜不增不减。
21、 话苦乐,你好他好我不好,你大他大我最小;你有他有我没有,你乐他乐我来苦。
22、 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佛说孛经抄》卷一
佛言禅语使用一生心灵禅语(二)
23、 初学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分心太多,最后只能成为灌木当柴烧,不能成材。
24、 打开烦恼之缚一般人常会患得患失,人如果没有“得”的心理,就不会有“失”的烦恼。
25、 心得离欲,心得解脱,尽诸有漏,我说彼为大丈夫也。《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1 5经
26、 我们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样,一切行为来自内在的想法,这些想法使我们造成今日所处的世界!
27、 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自胜最贤,故日:人雄。《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28、 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中阿含经》卷十七,《长寿王本起经》
29、 气胜志则为小人,志胜气则为端人正士,气与志齐为得道贤圣。(宋)雪堂禅师《续古尊宿语要》
30、 生死契阔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笑已似冰。白落梅《爱如禅你如佛》
31、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32、 不愁物质的贫乏,但做心灵的富翁;不怕世间的贫苦,但做自在的主人。(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33、 无量众生修学佛道,多有退转,时有一人乃能得道,如庵罗花及鱼子等。《优婆塞戒经》卷一,解脱品
34、 佛心禅语 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上。——证严法师
35、 为什么会累?心念妄动。不知随顺因缘,没有倚靠弥陀,心不甘情不愿,放不下,要面子,对人不放心。
36、 佛心禅语 其实,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37、 故知千圣皆目此一念心起时了不可得,是真不思议,离此决定别无殊胜。(五代)延寿《宗镜录》卷四十一
38、 如想办成个人事,首先应该为别人,专为自己谋算者,事情一定办不成。(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39、 仕主不忠退后悔。跟随主管(就业工作),不能尽忠职守,等到被辞退(失业),才想到悔不当初已覆水难收。
40、 有些人总在你需要的时候有空,有些人总在你需要的时候很忙。前者总是跟着你对点,后者总是让你跟着对点。
41、 有道者的心态,侮辱不以为耻,卑屈不以为贱,艰难不以为苦,迫害不以为意,利众不以为烦,恩宠不以为荣。
42、 佛心禅语 生活紧张而焦灼的人很难品味到静的清芬与恬愉,因为身外的嘈杂和喧哗太多,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佛言禅语使用一生心灵禅语(三)
43、 三当这个家庭有了你的存在,仿佛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另一次机会,曙光照耀在摇篮里你稚嫩脸上时,我想我是对的。
44、 是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45、 幽幽的沉浸在半寐的冥想里,那首《云水禅心》勾动着内心深处细细的轻柔,仿若浸在一种莫名的光年中融入乐曲中去了。
46、 诸蕴本空,由心所生,心法灭已,诸蕴无作。如是了知,即正解脱。正解脱已,离诸知见,是名空解脱门。《佛说法印经》
47、 一者如佛菩萨发菩提心;二者正法将灭,为护持故,发菩提心;三者见诸众生众苦所逼,起大悲念,发菩提心。《如来智印经》
48、 困境并不是绝境,勇敢面对才有办法可想,逃避也躲不过。人应扩大心 胸,突破自己,不被困境的框架束缚,才会健全茁壮地成长。
49、 如人一身居,去其故室中,神以形为庐,形坏神不亡。精神居形躯,犹雀藏器中,器破雀飞去,身坏身逝生。《法句经》卷下,生死品
50、 做事,一定要秉持“诚”与“正”的原则:而待人,则要用“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51、 佛心禅语 平常心并非让我们对事事漠不关心,对诸事不闻不问,而应该将其化 作一种积极向上的助力,犹如拨开云雾看到太阳一般。
52、 佛心禅语 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你觉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宣化上人
53、 佛心禅语 在修行过程中,我们理解多少,就要实践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实践,不管你累积多么渊博的知识,那也只是废知识。一耕云先生
54、 “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一种资源。精确的信息,如同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氧气。”信息是一种软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55、 女人幸福语录佛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能尽孝,如何礼佛?不能奉亲,如何悯人?尽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56、 佛心禅语 晴烟淡淡,暖日迟迟。百鸟歌而山谷鸣,千花笑而蜂蝶乱。于斯明得,不动步到观音普门,平地上入文殊智海。——《长灵宁卓禅师语录》
57、 菩萨成就四法,得大财富,何谓为四?乞者不逆;于所施物不生爱惜;恒愿众生获多财宝;舍离诸见,顺于正信。《大宝积经》卷-。,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58、 心量要宽大、人格要崇高、知识要丰富、道心要坚定,要把狭隘的感情扩大、超越、升华为爱读书、爱服务、爱修行、爱大众、爱常住、爱佛教、爱弘法。
59、 佛心禅语 佛者无忧,并不是脱离现实的盲目乐观,也不是对悲苦“没心没肺” 的麻木,恰恰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良好心态,是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60、 佛心禅语 是法非有作思维之所能解,非神通修证之所能入,不可以有心知,不可以无心得。悟之则顿超三界,迷之则万劫沉沦。——《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61、 天天禅语一个人无论多么威严,多么排场,如果没有爱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个人无论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没有智慧相随,也只会是名利的仆人:
62、 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一切法无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63、 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大集经》卷一,贤护分
64、 佛心禅语 悦纳生命的不圆满,对生活中的一切感恩知足,就是幸福。把生活中的每个消息都当成好消息,把每一次得到都当成财富,就能把每个日子当成好日子过。
65、 佛心禅语 自责既是对他人的道歉,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心相对。这时,双方的心里都会涌上一种感动。自己快乐,别人才能
66、 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还要用心。失去欣赏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经变得衰老。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赏他人,义是如何欣赏的。
67、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照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佛教一首有名的诗偈,叙述农夫插秧是低头弯腰,一步步后退的结果,一行行的秧苗也栽成了。
68、 唯有一事能报佛恩,何谓为一?常以慈心,以其所解一切善法,展转开化,乃至一人,令其信心成就智慧,展转教化,无有穷尽,譬如一灯燃无量灯。《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
69、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
70、 佛家经典禅语 自己制约着自己的心,自己提防着自己的嘴,自己管束着自己的身体。这样自己鞭策自己,足以使自己进步,哪里还需要他人的控制,无端地生出许多怨恨呢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