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好东西一定要和别人在一起
02、 现代人都是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太多。
03、 看人与修养 看别人不顺眼,自己修养不够。
04、 人生最丑的是私爱与仇恨;最美的是大爱与温暖。
05、 真正的修行者专注于默默行持,而不是口头说话。
06、 许多人从生到死都像在梦里,忙忙碌碌,煞有介事。
07、 所有的功德都来自欲望。《华严经》卷77,入法界品
08、 真正的自由是随遇而安的心态。自由不是顺从,而是平静的心态。
09、 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改是基础,证慧是毕竟。
10、 以无勤为便于圆满进步,身心勤怠不能得故。《一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11、 菩萨能持禁戒是什么意思?佛教:常能不舍菩提之心。《思益梵天问经》卷一
12、 不执着于真谛,不被俗意束缚,圆融真,俗二意,平衡事物,理性,就是中道。
13、 情绪不会因为环境的优劣而改变,不以物喜,不以自悲,富也欣然,穷也无妨。
14、 成佛的因缘都在自己身上,诸佛的功德都在白心中圆满,我们为什么要向外寻求幸福呢?
15、 知直了这颗心,无行不足,一心有万行,无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寿《宗镜录》卷30卷
16、 习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须从人的习性中体会、修炼、契合,称之为神会,即精神体会所理解的真理。
17、 关爱生命,使爱情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践证据,使佛性完全显露,大悟大悟。
18、 要从自己做起,首先要学会能吃亏,肯上当,虽然吃亏上当,也绝不糊涂,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和美德。
19、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缺乏基本的满意,那么变得更好的愿望本身应该是我们所有坏中最坏的。
20、 在家出家共相习近,同喜同忧,同乐同苦,凡事共同,是名习近相称赞的《杂阿含经》卷20,第551卷
21、 眼色等不叫束缚,贪喜为束缚,破贪喜故心得正解脱,正解脱心能人泥环。(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一
22、 浮生如梦,与谁为仇,云烟过眼,与谁结怨。一忧一喜都是心火,一荣一枯都是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
23、 平时无所事事,让时间空着,生活就会在懈怠和睡眠中慢慢堕落,良心良能就这样睡了一辈子——这样的生活只能是睡中人。
24、 有时候,生活是一种妥协,一种宽容,一种迁就。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针锋相对,铿锵有力,多彩的生活,阳光明媚,倾盆大雨。
25、 一个念佛,两个念法,三个念僧,四个念戒,五个念施,六个念天。修这六念,法律会增长,没有损失。《长阿含经》卷2,《游行经》
26、 当你知道一切有情的时候,你就会自己做生意,做伴侣,做生意,做家庭,做乐趣,做生意就能分辨出一切有情的中上品。《本事经》卷一
27、 心灵要苦,趣味要乐,气度要弘扬,言语要谨慎!如果生活太闲,就不要念偷生;如果生活太忙,那就是浪漫的夜晚。!不闲不慢,疏密有情,方为快哉!
28、 袁了凡是因为受云谷禅师的点化才突然醒悟,命运虽然天生注定,但却可以通过自我后天的修为和心念来改变,由此他通过行善布施真正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9、 烦恼众生,悟菩提,也不一样,只隔它迷悟耳朵。迷的时候有世界可出,悟的时候没有世界可出。在平等法中,没有什么不同于圣人的普通人。——《少室六门》
30、 我们不必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稳定的能量,人们追求财富,以便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真正的财富不是外部的金钱和物质的堆积,而是内部的满足和丰富。
31、 做人不能太精明,做人不可真糊涂。让精明人糊涂一点,让 糊涂人多一点精明,这世界才有可能达到和谐。所谓智者,就是有办 法将精明人说糊涂,将糊涂人说明白的那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