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

2024-03-22 16:39:02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01、 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

002、 念佛还是平平淡淡的好。

003、 拒绝诱惑,秉持单纯的信仰。

004、 傲慢相最丑陋,谦敬心最庄严。

005、 念佛能超生死,为法何惜身命。

006、 有缘共论佛法,无缘保持沉默。

007、 除了阿弥陀佛,其他都是闲语。

008、 静静地南无阿弥陀佛,最幸福。

009、 念佛空荡荡,无所用,但能成佛。

010、 谨守自己的本分,认真活在当下。

011、 阿弥陀佛手电筒,照到哪里哪里亮。

012、 阳光从外往里照,佛光从里往外照。

013、 弥陀在我心中落户,我在极乐落户。

014、 尽人事,听佛命;人在做,佛在看。

015、 世间万事心已懒,唯有念佛乐无穷。

016、 今生无他事,唯努力活出弥陀的生命。

017、 佛光是心光,眼虽不能见,心却能见。

018、 先学做人,人做好了,才有机会成佛。

019、 爱屋及乌,我看见一切人念佛皆欢喜。

020、 阿弥陀佛在家出家都可以念,都平等。

021、 一张微笑的面孔,胜过一千句严肃的道理。

022、 人活在世上,要有所承担,还要恪守本分。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二)

023、 是非无聊是人的游戏,圣者唯有寂寞无言。

024、 禅为何意,仍旧如人饮水,冷暖尚须自察。

025、 文字、语言、概念都不能说明禅的究竟真理。

026、 钟声月色,灵境慧心,此中的禅,你悟了吗?

027、 最自信的人往往是最先跌倒、摔得最惨的人。

028、 历代禅师对禅的阐释都是对语言极限的突破。

029、 发心从最初便要广大,行事到最终还需周全。

030、 世间万事,从新开始。吾人一心,依旧念佛。

031、 人类就像是生活在同一个鱼缸里的鱼。

032、 人获得幸福的方法并非对着天地佛祖顶礼膜拜。

033、 发心就有能力,发心就有因缘,发心就有福报。

034、 本性、佛性的含义都必须亲自体验而无法言说。

035、 好读书不求甚解,得其精神,不拘泥于文字穿凿。

036、 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份灾。

037、 简单是美,简单趣向真理。万法归一,真理无二。

038、 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衣食等物资的接济,但

039、 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消除一切妄念。

040、 苦,是人生起跳的弹跳板;乐,是人生堕落的软陷阱。

041、 佛六根互用,用的是心。佛彻证唯心,故能六根互用。

042、 上山总是吃力的。累了,路边歇一歇,接着再走,不必怨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三)

043、 佛法者,教人成佛之法,尚非声闻之法,何况人天之法。

044、 好米也要放到锅里才能成饭,好人必须到净土才能成佛。

045、 归命于佛,归于佛命,是凡夫当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046、 很多事,我相信一定能做成,但并没有一定要做成的心。

047、 不要抱怨,任何抱怨出去的,最后都要自己收回,不合算。

048、 享福往往折福,辛苦每每积福。折福则福消,积福福不尽。

049、 人间净土理念主张用佛教改造人世间,以普度众生为己任。

050、 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护妻子、善待他人皆能获得幸福。

051、 念是心的资源配置,心血、心力是最宝贵、最根本的资源。

052、 所有人置身于鱼缸里,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会害人害己。

053、 境能转心,心也能转境。眼里有沙三界窄,心中无私一床宽。

054、 阿弥陀佛要把他的功德强塞给我们,强塞不来就诱劝给我们。

055、 在人间净土,清洗身心的浮躁,荡涤灵魂的尘埃,不亦乐乎!

056、 受谤不辩,是大度,也是小心;是慈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057、 南无阿弥陀佛是模具,我们进了这个模子,又怎能不成佛呢?

058、 事业必须倾注心血才能成功,人更要倾注心血、爱才能成长。

059、 妄念虽多,如云海奔涌而无根。念佛纵弱,如片石屹立而不移。

060、 身体疲倦,卧眠是最好的休息。心灵疲倦,寂静是最好的休息。

061、 风风雨雨弘法,平平常常念佛;安安静静往生,自自然然成佛。

062、 金钱就像肥料,堆起来毫无用处,必须散播出去,让它发挥作用。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四)

063、 书如人——书有神。读书贵在得其神。

064、 一句阿弥陀佛保你往生,但并不保你现世可以端坐受供,盘剥大众。

065、 不藏不露,不迎不拒;不远不近,不即不离;本色示人,真心做事。

066、 有德不孤。德之极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诸佛菩萨现前护念。

067、 逆水行舟,越能感知水的存在。越是苦恼,越有可能契人佛性慈悲。

068、 南无阿弥陀佛是佛与我的共语。一对一的世界里,听不到第二个声音。

069、 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份灾。

070、 舌头既能尝甜,也能知苦,说明它是健康的。人生多种味,都要尝一尝。

071、 弘法从来不平静,平静只在心中寻;临终佛圣来接引,一切诤论一时平。

072、 心中有爱的人,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如同身边带着火把,黑暗不能近身。

073、 只要不急于求成,便不会自生障碍;能获得默认默许,一定有拓展空间。

074、 念什么便像什么,念什么便感召什么,念什么便得什么。念是非常奇妙的。

075、 保守传统,恪守传承,信仰永不改革。随顺时代,随顺众生,弘法必须开放。

076、 深信因果,便能逆来顺受,惭愧感恩。恒念无常,便能处变不惊,随遇而安。

077、 世间很多人,如同乘车,只关心如何坐得舒服一些,而不知车正快速趋向悬崖。

078、 人一无所有,只有心念。心念是他的全部,念在哪心便在哪,心在哪人便在哪。

079、 念佛人这顶帽是如意帽,知冷知热,能大能小,任何人戴皆不大不小,刚刚好。

080、 尊重他人,并非看对方是否值得我们尊重,而是折服我慢,自得受用,自得提高。

081、 心如莲花,生长在低凹的水池中,它就鲜艳;折放在高高的山头,它便风干枯萎。

082、 念佛人是芬陀利,人中上妙白莲花。此花开时,佛身端严坐其中,即是花开见佛。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五)

083、 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佛国传来的妙好之音,让我们的心得到寂静休息、平安快乐。

084、 阿弥陀佛是真理,是道路,是生命。握有名号的人,便握有真理,念佛人岂可小看?

085、 空无用,所以有大用。空不能做桌子、做电脑、做衣服、做食品;但一切离不开空。

086、 世事无常,世事风险,谁愿逞能做主,谁就要甘冒风险;不逞能,不做主,最安全。

087、 卧床寝息、半夜醒来、晨起打坐,三个最幸福的时刻。唯有南无阿弥陀佛与我同在。

088、 初学不宜分心太杂,涉猎太广;如分心太多,最后只能成为灌木当柴烧,不能成材。

089、 我们是需要弥陀救度的人。一个需要弥陀救度的人,不能反过来教弥陀如何来救自己。

090、 身在其中的众生,完成心灵的净化,自发自觉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才是应循之道。

091、 还不清,来生还得继续;前世的缘,今生正在实现,好不容易盼到了,还不好好把握?

092、 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深意的人,自然也就无法将它纳入到自己生活旋律的每个音符之中。

093、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念不如少一念。有念必有事,无念便无事。除非南无阿弥陀佛。

094、 念佛成佛,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此是自然。自然者,自自然然,不加勉强造作。

095、 思维,胡思乱想;语言,胡言乱语。浊染的身心,不堪法器。就这样吧,南无阿弥陀佛。

096、 蜡烛说它比太阳更明亮,太阳不会为自己辩护。土块说它比泰山更高大,泰山不会回应。

097、 靠自己的智慧、经验、思考永远信不了佛;只要想到这是佛说的,我便相信,就能信佛。

098、 我喜欢念佛,因为念佛轻松。念佛轻松,因为念佛无善恶。若有善有恶,人生何来轻松呢?

099、 厌嫌恶行,却不认为有恶人;如果有的话,那只有一个——我。

100、 自力修行,扬汤止沸,使尽解数,全无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动声色,锅冷灶凉。

101、 众生若不需要弥陀无条件的救度,也就罢了;众生若需要弥陀的救度,就没有人能够阻拦。

102、 我们只会鹦鹉学舌,弥陀只要我们鹦鹉学舌。鹦鹉学舌,即得往生,这才是我们学得来的。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六)

103、 弘法才是硬道理,救度众生才是硬道理。一切为弘法救度众生服务,一切为弘法度生让路。

104、 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唯一的例外便是念佛。念佛有无上利,无一切弊。南无阿弥陀佛。

105、 现在是电脑时代,人们习惯用脑,却迷失了心。心胜过脑。心,极灵极妙;脑,却呆头呆脑。

106、 革命从来就是革他人的命,而不是革自己的命。忏悔如同革命,若以为是我,便不能真忏悔。

107、 阿弥陀佛住在我心,保护、支持我不受贪嗔烦恼侵害。阿弥陀佛住持我心,阿弥陀佛是我主人。

108、 世间好乐佛法之人,阿弥陀佛现前,请他称念愿生,他却害怕怀疑,不敢不愿,正如叶公好龙。

109、 别人迁就我,虽说幸福,但那是幼稚的;不如我造福人家,才是成熟的幸福。有勇气,有担当。

110、 学我们这个法门的人,心中没有圣道色彩的偶像。我们在慧净法师身上所见的,是弥陀的光明。

111、 有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就能自尊、自重、自爱。没有南无阿弥陀佛,只能自暴自弃,自绝灭亡。

112、 没有机会听闻佛法,坐拥金山也毫无福报;能听闻佛法,能念佛,纵是乞丐,也是天下无比富者。

113、 常有人问怎样念佛,也有人教怎样念佛。其实,念佛就像呼吸、说话、走路一样自然。自然就好。

114、 世人为其理想,尚能抛头颅、洒热血,况佛子为报佛恩、济累世父母,机会现前何妨稍献精诚呢!

115、 想到几十年后就要去成佛,人生几十年无论如何都是一场戏,何必当真,不过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116、 面对美食,心说不可多食,口还在忙个不停。凡夫对自己的约束是无力的,若是弥陀的约束就有力。

117、 佛门中有法器、道器的说法,器即是容器,器物。念佛人拿心盛佛,故是佛器;是佛器故,必定成佛。

118、 为什么会累?心念妄动。不知随顺因缘,没有倚靠弥陀,心不甘情不愿,放不下,要面子,对人不放心。

119、 单单愚痴只是可怜,并不可怕。愚痴加骄慢,则不仅可怜,更为可怕,而且是双倍的可怜,双倍的可怕。

120、 只要是有关佛法的问题,即使听上去再怎样幼稚无知,也包含了大智慧,超越人类所有其他问题的智慧。

121、 多念佛,祈求阿弥陀佛保佑临终预知时至,这样可以吗?可以!但不如多念佛,好死歹死皆一任阿弥陀佛。

122、 对付狡猾的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彻底离弃它,不要受它的骗,尤其警惕不要受它以修行的名义送来的贿赂。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七)

123、 宁可心灵脑笨,不可脑灵心笨。脑笨心灵的人,谦卑柔软,人见人爱。脑灵心笨的人,骄慢刚强,人见人离。

124、 和人相比,我自庆运气好,因为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就像一只售货摊上的泥鳅,遇到了放生的人,就能活命。

125、 六字乾坤袋,大即包天包地,小则提手便行,可大可小,能放能收。还有什么装不下,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26、 一个大富翁,死时竟和乞丐一样,想一想,心中如何都不能满足。不论如何清高,在死亡面前,人人都要低头。

127、 上山、下山同样是累,不过方向相反。为佛法做事.为世间做事,同样都要费心费力,但一个超升,一个堕落。

128、 弘法,固然能利益众生,也会伤害众生。利益的是真有心求解脱、了生死的人,伤害的是名闻利养、众生知见。

129、 没有饥饿感的人,再怎样教他吃饭,吃对于他都是一件难事;不知轮回可怕的人,念佛对他也实在是一件难事。

130、 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难以预料。过去的是杂念,应该在时光的河流中淘尽。未来的是妄想,应该用淡然的心等待。

131、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随便起心动念,也不使他人起心动念,一切随顺因缘,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意念,勿忘勿助。

132、 文殊菩萨,佩智慧剑,不为制伏烦恼小敌,但在剑封我喉。一切烦恼以我为根。擒贼擒王,能毙我命,烦恼自消。

133、 普贤十大愿有广修供养,是让我们供养诸佛菩萨及众生;但我们却在广收供养,贪收贪受信众供养,什么都想要。

134、 学问会扼杀人的灵性,使人走上不归路,不论是世间学问,还是佛门学问。只可信仰驾驭学问,不可学问脱离信仰。

135、 随在何处,念佛第一,好心情第二,好身体第三,其余任何重要之事皆在第第五……

136、 任何人念佛,阿弥陀佛都在他的心中盖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印章,以示验收合格,准予往生,永不褪色,永远有效。

137、 南无阿弥陀佛佛旗在我心中高高飘扬,阿弥陀佛以此宣示他的主权存在,阎罗、魔军不敢进犯一步,何其安乐自在。

138、 风筝,没有空气阻力不能起飞。汽车,没有地面阻力不能行进。人生,没有逆境阻力不能进步。阻即是力,应当感恩。

139、 物质的享用,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福报,而不是一味贪多、贪大、贪贵。比如鞋要合脚才舒适,否则走路恐要摔跤。

140、 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路有多宽,心就有多宽。如果无路可走,无处可去,被逼到墙角,不怨他人,只怪自己心窄。

141、 固执己见,虽闻佛法而不信,一句话——业障重。业障重,不能信佛,反而自诩,愚痴之极。

142、 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弥陀按自己的形象造佛。念佛人是弥陀的作品,他的工作做到哪一步,念佛人才有如何的表现。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八)

143、 凡于众生有利、于法门有利者,皆当为之。凡于众生不利、于法门不利者,皆不当为。一切条规,以此为则,自能通融。

144、 心灵相通的人,不会因为时空的阻隔而疏远,反而会更加亲近。如弹簧两端,越是被拉伸、延长,其向内的聚合力越大。

145、 简单,是修行人的生活方法、目标。由简而单,简是方法,单是目的。《老子》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46、 要评论人吗?要发表不同意见吗?等一等!先问一问我们的心:是不是心平气和?是不是柔软慈悲?若不是,慎开其口。

147、 七老八十,身体老迈,不堪驱使,只念一句佛,说得过去。年纪尚轻,以一句佛为幌子,打着念佛的旗号偷懒,说不过去。

148、 众生万机不等,个人怎样表现都可以,也多少会契应一定的人群;但弘法则不同,必择普机普缘之教,不取一机一缘之法。

149、 位置很重要,树叶虽小,放在眼前,能遮泰山。位置决定大小:树叶位近,小也成大;泰山位远,大也变小,以至于不见。

150、 弥陀灭除我们的贪嗔烦恼,是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薪火虽去,锅还是热的,水还是烫的。凡夫生死薪火虽灭,现世烦恼依然。

151、 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

152、 得到摩尼宝珠的人,不会留意碎银;在阳光下行走的人,见不到灯烛的光;深信名号功德的念佛人,见不到诸善万行的功德。

153、 佛法难闻,虽然号称佛法的书很多,但其实多是人天法,尚非声闻、缘觉之法,何况佛法。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于今犹是。

154、 佛法是心法,不是脑法,故仅靠大脑思维、推理、记忆、分别不能契人佛法;必须用心,成为心的需要、心的渴求、心的本能。

155、 向心底深处问:我这样做,对法门有利吗?对众生有利吗?弥陀欢喜吗?久之,就能听到弥陀的无声之声,确知弥陀与我同在。

156、 归命阿弥陀佛,我就不再是我的,而是阿弥陀佛的,是佛的产品、佛的作品,所以不能嫌弃、厌弃,而是欢喜感恩、全面接受。

157、 曾经以为,空空地念佛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没有效果吧;现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这样的功德满满。

158、 念佛只呆呆地念,空空地念,傻傻地念,木木地念,这样就好。如同晒太阳,并不需要摆姿势、选造型,只要任凭阳光照射就好。

159、 恪守本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感情的抑扬起伏,也有理智的冷静思索,它是低沉的、舒缓的,又是适度的、坚定的。

160、 日与夜虽然一半一半,但日为动,夜为静,白天人们工作,夜晚便休息安卧。善与恶虽然一半一半,但善的要发扬,恶的要抑止。

161、 水遇到障碍,会有三种结局:增加深度;提高水平;别开生路,走出一番新天地。弘法途中任何障碍,都是暂时的、毕竟成全的。

162、 让你到佛门来做事,来发心,不是佛要得你的好处,而是要把好处给你。为佛做事,不是佛占了我的好处,而是我得了佛的好处。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九)

163、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者,阿弥陀佛也。唯有阿弥陀佛知我,故是一知己。阿弥陀佛岂不知我?阿弥陀佛既知我,岂不幸福满足?

164、 念佛三平常:平常人,平常心,平常道。佛很平常,凡夫很伟大。佛眼中只有平常,而凡夫拣东拣西,不老实的心总是期待着伟大。

165、 要清楚地明白,我只是中个人,阿弥陀佛才是老板。中个人不把众生介绍给阿弥陀佛,而想寄在自己的门下,那是信仰上的大贪腐。

166、 当一切变成黑暗时,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唯有看脚下,看今生!

167、 所谓教人念佛,是教他晓得轮回可怕,念佛能出轮回。至于念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无阿弥陀佛,张口就是,既无难度,也没有要求。

168、 迷妄中的人永远不可能与觉悟者对等说话,如同盲眼人不可能与明眼人分辨颜色一样。凡夫对佛说种种怀疑、推量,也就毫无价值了。

169、 今天的佛教,如空心萝卜,外表虽坚硬鲜美,里面已干枯、失味。佛教要兴盛,不是靠大寺,而是靠大师;不是靠建材,而是靠人才。

170、 仅仅是躺在床上,想我要利益一切众生,还没有付出任何行动,单单这样的想法,只要出自真诚,就能速消无边业障,积聚广大福德。

171、 眼睛朝外,看别人的过失——苦海无边;返观内照,认自己的不是——回头是岸。

172、 佛教不仅仅属于佛教徒,佛教属于一切信仰佛教和不信仰佛教的人。佛教是真正的公益,是超过阳光、空气、水的公共资源、公共利益。

173、 圣道修行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除我命,成为佛命。净土念佛是归命,归命弥陀,获得佛命。革命则难,归命即易。革命苦,归命乐。

174、 既有弥陀,何必自苦自恼?弥陀都接受我们了,我们何苦自己不接受自己呢?弥陀都说你这样念佛就可以了,我们为什么还说不可以呢?

175、 业障重的人,发心较难;一旦发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顶重石,一旦推动,直奔谷底。故说念佛往生为五浊恶世众生之难信法、易行道。

176、 事无大小,从伟大的心中所做的事,都是伟大的事。事再小,也要用满满的诚心去做,就是大,故说凡事恭敬;事再大,不经心,即是小。

177、 学语言,听很重要。会听自然会讲,不会听就不会讲。学讲法一样,首先要会听。反复听,仔细听,深入其义,听成自己的,自然就会讲。

178、 念佛人这三个字对一般人来说很平常,但戴在我的头上却成为我的皇冠,得甘露灌顶之位,蒙授记成佛。我喜欢念佛人这一顶帽,这顶皇冠。

179、 菩萨千手千眼,凡夫也千手千眼。不同的是,菩萨千眼观察众生受苦,而以千手救度出苦;凡夫千眼看人家的不是,千手往自心中抓进烦恼。

180、 用心闻法,不是用脑闻法。用脑,即使都懂了,也不一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用心,即使不懂,却可以很喜欢。佛法,未必要懂,喜欢就好。

181、 法界之内,南无阿弥陀佛的旗帜插到哪里,哪里便是佛的领地。现在这一面旗帜已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我的心便是佛的领地了,何其幸福。

182、 如果仅仅因为自己是佛教徒,便片面坚持佛教一定要兴盛,这其实偏离了佛教无我的真精神。如同希望我一家独大,以便获取最大利益一样。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十)

183、 佛说无我。人无常态,善恶无性。今日这样,明日又那样;遇张三这样,遇李四又那样。皆似真实,又皆不真。知此,则无苛求,而善转换。

184、 众生皆有佛性,念佛是众生本能,人人皆会,不用教。饥饿的人,遇到美食,自然会吃,不用人教。恐惧轮回的人,听闻念佛,也自然会念。

185、 唯一能形容慈悲的状态便是如虚空——空与一切万物相容不冲突,包容万物,支撑万物。佛是空王,也是慈悲王。

186、 不想尝试第二次失败的人,有一个绝招,那就是一败到底,向整个世界,每一个人、花、草、事物,高举双手投降;从此溜单,走向阿弥陀佛。

187、 念佛人,无始罪障一刀顿断,三界业系从此不牵,即是横超三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跳出罪,即是跳出三界;跳不出罪,便永在三界。

188、 一个人,你看他好、说他好,他就好,不好也会慢慢变好;看他坏、说他坏,他就坏,好的也会变坏。心念、语言,是神妙的工具,可以雕塑人。

189、 一粒青菜种子尚能转粪壤成青菜,化腐朽为神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佛种下在我的心地,岂不能吸收贪嗔痴三毒杂染,化为正觉菩提树吗?

190、 所谓念佛,即是让弥陀做我的主人,一切听他,一切靠他,一切围绕他;生活以弥陀为圆心,无论在哪里,生命的弧线永远对准圆心,聚焦弥陀。

191、 弘法者本身就是旗帜,就是标杆。旗帜要鲜明、唯一,也就是要专;不能讲圆融,圆融来圆融去,信众不知所从。这是利益众生的大慈悲、大智慧。

192、 真正的好东西,没有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还有你的、我的,说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人也一样:还有你我,不算好人;没有你我,才是好人。

193、 微命如虫蚁,虽然愚痴,并不骄慢。人不仅愚痴,而且骄慢,骄慢到他自以为可以和诸佛对等说话,可以判断真理是非。这样,人的罪比虫蚁更重。

194、 凡夫觉得不可思议之事,在佛菩萨只是正常,本来如此。凡夫觉得稀松平常之事,在佛菩萨亦称妙绝。花开叶落,无非真理;成佛涅槃,也无二般。

195、 用净土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才美。如同阳光照耀大地,大地一片金色。念佛人的世界是美好的;但这并不会让我们贪着这个世间,反而更加向往净土。

196、 一本真正的好书,装帧封面再如何简陋也丝毫不影响它本身的价值。一个真有精神内涵的人,不会倚靠服装衣饰来增加自己的分量,赢得他人的尊重。

197、 土地松软有水分,庄稼好长;土地硬结,庄稼无收。心也一样。心地柔软润泽,善长灵性之苗;心地硬结紧绷,便缺生气,与人交往办事往往障碍重重。

198、 一个人,不管他年龄多大、能力多强、经历过多少事,只要是很自我,不懂得因缘成事,便可说阅历很浅;相反,懂得因缘成事,不自我,即是阅历深厚。

199、 为师如下棋,哪怕棋力只高半招,也能步步皆高,很少被低等棋手看出破绽;也如登楼观景,即使高半层楼,也非楼下人所见境界。故当信师,放下自我。

200、 法师对信众,最好不远不近。譬如地球距离太阳即是不近不远,所以适宜生存人居。过近则日光暴烈炙烤;过远则日照不足,阴冷酷寒:皆不宜生命生长。

201、 通途法门,从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渐行成佛;念佛法门,从果向因,不论何种罪人,先保证其必定成佛,再来庄严、完善人格。

202、 忆念便是加持,蒙师友、佛菩萨的忆念,便是蒙师友、佛菩萨的加持。念佛、念法、念僧、念师、念父母、念有德之人,即是接受三宝、师尊、父母的加持。

佛语录经典心经络(十一)

203、 为他人活与为自己活,哪一种更快乐?为少数人活与为所有人活,哪一种更快乐?有院墙篱笆与无院墙篱笆,哪一个空间更大?索取与奉献,哪一个更有价值?

204、 草地不会偶然长出豆苗,池塘不会偶然开出莲花,众生不会偶然念出佛号。只要念出一声佛,他就是被弥陀发现了,也是被弥陀救到了,往生净土只是早晚的事。

205、 不要妄逞聪明,不要丢人现丑,不要枉费心思,作无用功,这些都会弄巧成拙。只要鹦鹉学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206、 譬如摩尼宝珠,不论开价多少,都是贱卖。佛性摩尼宝珠也是如此:成为亿万富翁、大学问家、国王乃至天王,通通是贱卖;唯有成佛,才实现生而为人的价值。

207、 凡夫必须依祖师的解释才能正信佛经的内容,正如必须通过窗户才能看到外面的景色。凡夫心如墙,祖语如窗,经如外景。不通过祖师,想自悟经意是不可能的。

208、 得法脉传承,如得长江之水;不得法脉传承,纵有所悟,如掘井及泉。井水、江水虽皆为水,大小不可为比。何况掘井及泉者少之又少,掘并不及泉者多之又多。

209、 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对佛法有真实感悟,说出来自然能感动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仅是知识,听的人只会觉得累,不会有感动。

210、 拥有财富、权位、荣誉,这一切不如拥有内心的平安。财富、权位、荣誉都不能令心平安,唯有弥陀的救度能令心安。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心安,便拥有了一切。

211、 苹果、花生之类的很好吃,很有营养,那是对人来说的。佛菩萨并用不着。此世的善事、功德也一样,只对人有益,净土佛菩萨用不上,还是留在人间好好享用吧。

212、 吃亏是福,简单的话,简单的道理,谁人都懂,可遇境逢缘,仍然就是不愿吃亏,可知我们的心是多么僵硬、不听话。明知吃亏是福,就是不愿吃亏,还谈什么修行!

213、 见他一切善,应当随喜赞叹,因为这都是我本性中所具有的,故应当随学而极力扩充之;见他一切恶,应当谨慎莫犯,因为这也是我本性所具有的,故应当谨慎而不犯。

214、 灌木不能长成大树,因为没有主干,最后只能当柴烧。大树之所以能成大树,因为主干参天,映蔽云霞。净土宗从教义到祖师必须主干分明,才能蔚成大树,荫蔽苍生。

215、 有人要向我请法——弥陀,我说:弥陀之法不用请,如同空气,充塞一切处,没有听说请空气的。当下当处呼吸自在,也当下当处念佛自在。

216、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禅修之人更是不可逃避。若不能恪尽本分而侈言学佛,终是自欺欺人,所谓修行也将会成为竹篮打水,最后将一无所得。

217、 当家、住持地位很高,心要很下,下贱、下作才相配,才稳,才能沉到底。位高心也高,必然不稳,会颠覆——不是别人颠覆,是自己翻倒。

218、 有情众生,累在一个情字,天若有情天亦老。就让我们斩绝一切情思,呆呆地念佛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何其轻松自在。

219、 土豆可以煮、烧、蒸、炒、炸,可以切丝、切条、切块、和泥;吃法尽管不一样,吃的都是土豆。祖师一味的教法,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不论怎样闻信称念,都必得往生。

220、 散光眼看弯钩月有重影,散乱的心看事物也必然重影不清。瞻前顾后,心念波动越大,弯钩月越是分离,乃至幻出第二月。活在当下,念念分明,世界也会变得清晰美好。

221、 与其说我念佛号,不如说名号吞噬了我。被名号吞噬,成为如来法身腹中的众生,又岂能不往生?蚕吃进桑叶,吐出柔软洁白的丝。名号吞噬了我的烦恼,吐出安心的喜悦。

222、 念佛的正品是往生;惭愧、忏悔、感恩、法喜都是念佛的副产品。正品是必然会有的,自然就有的,即使不知不觉,也必定不虚;副产品则时有时无,可有可无,或有或无。

223、 立于都市楼顶,车声人声,一切入耳的声音无不是噪音、杂音。凡是人类所造出来的声音,以及我们心中的一切念头,无不是噪音杂音,听如无尽的怨叹,让人心不喜不静。

224、 自力修行,欲断烦恼,如扬汤止沸,动静很大,沸泡也确一时消减,然釜底贪嗔之火不熄,全不济事。念佛法门,阿弥陀佛釜底抽薪,不知不觉,无声无息,自然锅冷水凉。

225、 过去的只是杂念,就让它在时间的沙河中淘尽;未来的只是妄想,请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心境;保护这份恬适,就是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226、 一个人一生再怎么贫穷下贱,只要听过一声阿弥陀佛,念过一句阿弥陀佛,就算没有白来;即使享尽荣华富贵,却不知道有阿弥陀佛,无异白来人间走一遭,是一个可怜的人。

227、 归命弥陀,凡夫的生命与弥陀的生命融为一体,难分你我。若说是我,大事小事,一任弥陀做主,我已经放弃了我,不再做主;若说是佛,依然是凡夫的形态,未离贪嗔烦恼。

228、 在这个世界,即使有本事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不念佛往生也不行。念佛,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虽会敲打唱念,而不念佛,是佛的戏子。我们要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不要做戏子。

229、 人被私心障蔽,便不能明见事实真相,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居然能遮蔽泰山,是因为它离眼近。私心、私情、私利离我们最近,若置心眼之前,便障蔽了真相、真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