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心禅语 佛能包容天下事。我们为人处世也要看得开,放得下,那么凡事都随 缘,不生计较。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 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02、 佛心禅语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 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 夫得力处。”
03、 清雅基地禅悟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仓央嘉措
04、 佛心禅语 所谓修行就是学会文明的生活。所谓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觉非
05、 感悟“不饮酒”是佛门戒规之一。但即便不是佛门中人,也应该知道饮酒过量对身体十分有害。“宁入大火,不得嗜欲”告诉人们:放纵自己的欲望所造成的祸害,甚于烈火焚身。
06、 名人佛学经典语录决定我们自身价值的条件,在于我们的心灵和行为在一个人人自私的社会,该怎样立身处世?佛日:内有毒者则施人毒,内无毒者不施人毒。一《大方广宝箧经》
07、 佛理佛也演戏,凡夫也演戏,但是佛不执着、不糊涂,佛知道自己正在演戏,所以没有烦恼与痛苦。凡夫就迷在这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戏,都当真了,于是就烦恼、痛苦。来源 WWw.WenzIjI.cOM
08、 佛语心经 为什么说第五戒(不饮酒)能够维护前四戒?因为前四戒——无论是身体方面的还是语言方面的——是需要精神力量支持的,而酒是有可能削弱、消解这种精神力量的。
09、 佛心禅语 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丽者都是“迷”。——证严法师
10、 佛心禅语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他是众菩萨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大部分文殊菩萨象是身骑狮子,以狮子勇猛,表示菩萨智慧威猛。
11、 佛心禅语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任何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如果得意自己,炫耀自己,那是无知的体现。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永远无法成就完美的自己。
12、 佛心禅语 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耕云先生
13、 佛心禅语 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话说:这个人就现出衰相,就显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14、 佛心禅语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舍弃,就会执著于外物,就会在做事的时候分心,在达到目标的路上绕弯子。不舍得放弃也就是拒绝简单的生活,这样只会令人不堪重负,心力交瘁。
15、 佛心禅语 凡事能保持低调,做到富而不奢,贵而不显,不仅可以保护自己,使 你融人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使你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 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16、 佛心禅语 佛说:“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 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一个人既无自卑感,也不会傲慢, 那是非常平实自在。
17、 佛心禅语 时不待人,转眼便是来生,何不趁身强力健,打教彻去,讨教明白去。……若不向这里打教彻讨教明白去,是尔自暴自弃,自甘陆沉,为下劣愚痴之汉。——《禅关策进》
18、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过分追求满足淫欲就会导致衰老,对他人怀有仇恨、愤怒的心理就会引起疾病,而愚昧无知、不明事理则是自寻死地。若能够戒除这三毒,才能够真正地得道。
19、 佛语心经 事物的表象,往往是虚幻不实的。因此认识事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永远是人类认识的真谛。
20、 佛心禅语 表面看来,“高”似乎意味着进取,“低”则意味着退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退步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积蓄,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因此“低”最终也能转化成“高”。
21、 佛心禅语 生活中,人们不断邂逅、不断离开,很多人刚刚下定决心,又被后来的繁华迷惑双眼,抛弃了承诺,抛弃了誓言,上演了一幕幕“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婚姻悲剧。
22、 佛心禅语 生活中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当一个人面对拂逆和不顺,而人力又不能改变的时候,就应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还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
23、 什么是智慧九 “心中装满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心总是满着,这不是宇宙之道。宇宙是空,有空才有包容,所以空是非空,无中生有的道理就在这里。
24、 佛心禅语 忧愁能否放得下?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得上是幸福的“放”。
25、 佛心禅语 师日:“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法住,不应取舍。若学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南岳怀让禅师》
26、 佛心禅语 圣人鄙视虚名,视虚名为国之敌、人之敌、己之敌。佛家的得道高僧无不视虚名为身外之物,连沾染了一丝闲名都要在死前除去,好以一具清清净净的内身去往极乐西方。
27、 佛心禅语 入了功名富贵的牢笼,自然与快乐的境界失之交臂。岂不知功名如粪土,富贵如浮云,皆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回看清贫之士脸上安祥的微笑,方知放下与随缘的妙处。
28、 佛心禅语 世人每天都在忙碌、不安和烦恼中度过,一个烦恼过去下一个烦恼又来,愁工作、愁财富、愁子女,甚至有时候顾影自怜……总之,各种各样的烦恼层出不穷,永不停息。
29、 佛心禅语 《无常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所住处皆安乐。”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佛家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包含了不惧无常,随缘则心安的理念,即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30、 佛心禅语 “心静自然凉”,这是劝人遇事首先要静下心来深刻自省,不要一味焦躁不安,怨天尤人。在当今如此喧嚣的尘世,只有日日更新,时时自省,才能获得心灵的那份清净。
3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143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不能胜正,假不能当真。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心脏不怕热,头脑不怕冷。天多活动,晚上少做梦。
32、 禅语悟道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和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和执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