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助人为快乐之本。生活得淡泊自在,而能够付出爱
02、 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精神病患者,实在为他们深感
03、 佛语的随缘,并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04、 能够感受春天,感受生命,说明你内心依然有激情。
05、 天天禅语爱人自爱、自爱爱人,就是佛心、菩萨心。
06、 人心自危,是动荡的根源;人人安心,社会才能安定。
07、 天天禅语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导他人。
08、 天天禅语懂理的人,不一定懂事;懂事的人,一定懂理。
09、 为除三毒刺,专求智慧犁。《华严经》卷七十七,入法界品
10、 能以他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是最满足、最富有的人生。
11、 天天禅语凡事不知足,就会不满意;不满意,就会有遗憾。
12、 很多人自以为悟到了禅机,但却不过是陷入了观念上的游戏。
13、 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14、 很多事,我相信“一定能做成”,但并没有“一定要做成”的心。
15、 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佛说未生冤经》
1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
17、 若不为心使,而能使于心,则能除烦恼,如日出无暗。《正法念处经》卷五
18、 福报的来源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财至,福消财散。
19、 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如人洗手,左右相须。
20、 以无着为方便圆满智度,诸法性相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21、 外星球来的人才叫外来人口,咱人类本来就在同一星球上,哪里有什么里外?
22、 因语是指因果的语言,我们只有了解了因果法则,才会明白命运是如何改变的。
佛晚安心语图片全集经典禅语(二)
23、 若有修空者,顺空而取空,观空与色殊,不名真观者。《大乘理趣般若经》卷七
24、 须置身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25、 心动摇时魔即随缚,心不动摇魔即随解。《杂阿含经》卷四十三,第1164经
26、 应该回避争论,因为智者认为纯洁不靠争论。《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27、 空无用,所以有大用。空不能做桌子、做电脑、做衣服、做食品;但一切离不开空。
28、 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愿生善道,暂时不闻佛。《华严经》卷六十,入法界品
29、 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一种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
30、 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日:“红日照青山。”——《镜清道怂禅师》
31、 在生意场上,守信是一种基本道德;而谨慎则能避免因对方的失信给你造成巨大的损失。
32、 成就无量的功德,就是灭除无量的烦恼;舍苦恼的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谓之“得度”。
33、 多数人常在睡梦中消磨掉宝贵的时间。让每个时刻都保持清醒,让生命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34、 是知直了此心,无行不足,以一心具足万行,无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
35、 佛心禅语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 养心第一法。
36、 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人要慈悲,对坏人更要慈悲;好人要度,坏人更要教化。
37、 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38、 佛心禅语 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着棍子赶着牛群到牧场。——《佛陀的格言》
39、 不愁物质的贫乏,但做心灵的富翁;不怕世间的贫苦,但做自在的主人。(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40、 宽容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尊敬,使自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
41、 佛祖说:欲望微小的人,内心坦然,没有什么担心和害怕的事,遇到事情总可从容应对,没有什么缺憾。
42、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佛晚安心语图片全集经典禅语(三)
43、 佛语、笑着面对,不去埋怨。然,随心,随性,随缘。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4、 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人。(宋)真歇清了《角虎集》卷一
45、 如果于事无补,如果不能够改变男人,那么,女人应该算好这笔账,别让自己无意的口头禅变成有意的伤心话。
46、 佛心禅语 正信佛教里的禅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磨炼所成就,属修道的手段之一。——证严法师
47、 芸芸众生,本来可以相处自在,过着和乐、安定的生活。但因“心无厌足”,为了多求,难免心起烦恼,增长恶业。
48、 我国儒家主张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佛教所谓的五戒—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9、 智慧无相无住,它使人能够把握禅机,超越一切存在,明辨是非,超越不是欲求,明辨即为放下,来去自在,福泽广积。
50、 佛心禅语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 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51、 天天禅语我们现在拥有了很多东西,但会导致两种不同结果。有欲望的人会变得更加贪婪,有福报的人会变得更加慷慨。
52、 恶言(mà)詈,侨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给忍恶,疾怨自灭。《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53、 佛心禅语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一《佛陀的格言》
54、 慈悲待人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传达给他人。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它能融化人们内心的冰雪。
55、 真正的菩萨在活生生的人间。只要有觉悟的自性,有大慈大悲大愿心,真正以大爱长情度人离苦的人,就是有情有爱的菩萨。
56、 学习圣人心胸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尽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57、 做人固然不应将自我看得太重,但也不要自轻己灵。即使自己只是一颗小螺丝钉,也要注意有没有锁上、锁紧,以便充分发挥功能。
58、 存心要公,行事不必出于己为是,以他为非。则爱恶异同不生于心,暴慢邪辟之气,无自而人矣。(宋)山堂禅师(《禅林宝训》)
59、 菩萨起欲界欲,不观对治、疾除灭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常勤欲灭,欲心犹起,是名不犯。如欲,余盖亦尔。《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60、 资生之物可以维持人的肉体生命,故应善用物质,增进人类的生活。人事理法赖以启发人心慧性,故需依法修学,才能发挥良知良能。
61、 佛心禅语 莫以恶小而为之 佛说:“不可轻视小恶,小恶也会遭到报应。莫轻视小善,小水滴不 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
62、 佛心禅语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 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佛晚安心语图片全集经典禅语(四)
63、 佛心禅语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名皆是心名。万法皆从心生,心为万法之根本。故经云:“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马祖》
64、 古风基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5、 开悟者“离地六寸”,自然和站在地上的凡夫俗子有所不同,他们离地的过程正是不断修行的过程,“离地六寸”的位置也正是悟后的境界。
66、 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想,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密,无能诽谤者。《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0经
67、 人一生的罪与福是自作的,世间人生活的形态是甜是苦、是幸或不幸,都是过去生的业力所带来的苦乐果报;因此我们应该以一分欢喜心来承受。
68、 人生犹如一场戏,种种的人事烦恼不要执著于心,要随幕启幕落而消逝。若能时时清除内心的烦恼,将其化为一片清凉的悲心,此即菩萨的智慧。
69、 尚不能于家庭父母妻子具足时,思立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之程度,何能出家即证果而普度怨亲耶?《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70、 佛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仅有精深的禅理,也蕴藏着玄妙的哲理,可以开发人们的心智,涤荡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进入超脱的自由世界。
71、 佛心禅语 同伴着急道:“命都快没了,扔掉吧!”但这人坚持不扔,结果被淹死了。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72、 恶知识,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当面表示赞成,背后却提出异议。俗话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对背后爱讲别人坏话的人,最好保持距离。
73、 常有人为事业不顺或身体不好,而怀疑家中的神位不对或有所冲犯。师言:“佛门讲定业因果,只要心安处处皆安,心安即理得。在佛教中,任何方位都是好方位。”
74、 “因果报应”说不是佛家独有,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必然都存此说。好莱坞的大片,最后总是坏蛋遭殃;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坏蛋可以得意十九集,最后准得遭报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