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002、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003、 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004、 义者无敌,骄者先灭。
005、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006、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007、 非为功难,成功难也。
008、 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009、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010、 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011、 贫不学俭,卑不学恭。
012、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013、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014、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015、 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
016、 养兵之术,务精不务多。
017、 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
018、 侈兴于有馀,俭生于不足。
019、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020、 爱之不以其道,适所以害之也。
021、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022、 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司马光资治通鉴经典名言(二)
023、 摘自《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二》
024、 摘自《资治通鉴·陈纪·陈纪九》( www.weNzIjI.Com 编辑 )
025、 摘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
026、 摘自《资治通鉴·魏纪·魏纪十》
027、 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
028、 摘自《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七》
029、 摘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三》
030、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
031、 摘自《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六》
032、 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033、 摘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五》
034、 解释:十年的努力与心血,一朝尽毁。
035、 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036、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四》
037、 摘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十五》
038、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五》
039、 摘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九》
040、 摘自《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二十八》
041、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二十三》
042、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七》
司马光资治通鉴经典名言(三)
043、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044、 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045、 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046、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047、 摘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五十九》
048、 不肯向善者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
049、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
050、 解释:培养军队的办法,在精炼不在数多。
051、 明者,销祸于未萌。--《资治通鉴汉纪》
052、 摘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三》
053、 短于从善,故至于败。--《资治通鉴汉纪》
054、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055、 摘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二十四》
056、 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057、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
058、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
059、 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
060、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
06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
062、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资治通鉴晋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经典名言(四)
063、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064、 解释:任用人无须疑虑,只要才能合适就可以。
065、 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066、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067、 解释:任用人才如同使用器物一样,要扬长避短。
068、 解释:法令如果出自很多部门,人们就不知所措。
069、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
070、 解释:不以没有过错为贤德,而以改正过错为美德。
071、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
072、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073、 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074、 解释:治理国家要施行大的恩德,而不是小恩小惠。
075、 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076、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077、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
078、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
079、 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080、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081、 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082、 解释:嘴上说做善事并不难,要真正去做好事才是难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经典名言(五)
083、 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084、 解释: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英雄豪杰。
085、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086、 解释:十头羊用九个人放牧,指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
087、 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088、 解释: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人多气壮,别人不敢欺辱。
089、 解释:坚持正义的人,无人能敌;骄横拔扈的人,最先失败。
090、 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091、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092、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093、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
094、 解释:寻找忠臣必须到孝子家里,指孝敬父母者必能为国效力。
095、 解释: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害怕死亡,国家就得到太平了。
096、 解释:奢侈往往由于富裕而兴起,俭朴常常在不足的情况下形成。
097、 离开自己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098、 解释:法令应该由国家最高层来制定,然后对下层的人进行教化。
099、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
100、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101、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102、 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经典名言(六)
103、 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104、 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105、 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106、 解释:广泛观察事物,普遍地倾听意见,谋虑到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
107、 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
108、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
109、 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110、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
111、 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112、 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113、 。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114、 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115、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资治通鉴·汉纪》
116、 解释:现在违背命令,如果打了胜仗就不算什么;假如没有获得胜利,那么罪过就太大了。
117、 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118、 解释:活着的时候对当时之世没有益处,死后也没有美名流传于后代,就是自暴自弃的表现。
119、 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120、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
121、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资治通鉴周纪》
122、 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司马光资治通鉴经典名言(七)
123、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资治通鉴周纪》
124、 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125、 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126、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127、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128、 不辨别事情的是非对错只是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边而一味地奉承讨好,没有比这更让人讨厌的了。
129、 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130、 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131、 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132、 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