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02、 万理由来吾具足,《六经》原只是阶梯。
03、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04、 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05、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06、 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倍。
07、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08、 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09、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10、 人在官场中修行,和隐居山林修行相比,功夫难上十倍。
11、 繁华过眼只有三更那么短,名利牵人也只有一根线那么长。hTtPs://WwW.weNZIJi.cOm
12、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3、 壹个人对了,壹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14、 万般真理我自己本身就具足,《六经》原来只是求得真理的阶梯。
15、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6、 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17、 古人留下的学问,是切切实实对自己有好处的,不只是用于讲学谈论。
18、 山中不要说没有好东西供你享用,这里的明月和清风是不用花钱买的。
19、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20、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
21、 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22、 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23、 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24、 这颗心的良知,显著、明显地挂在那里不曾晦暗过,万古以来就像那个不变的太阳。
25、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26、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27、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28、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最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29、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0、 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3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2、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33、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4、 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35、 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36、 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
37、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葬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38、 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