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立圣人之言于此以求似,无不可似也。
02、 私欲之中,天理所寓。――王夫之名言
03、 学校者,国之教也,士之所步趋而进退也。
04、 物之有本末,本者必末之本,末者必本之末。
05、 是故奇者,举非奇也。用兵者,正而已矣。
06、 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王夫之名言
07、 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08、 苛政兴,足以病国虐民,而尚未足以亡;政虽苛,犹然政也。
09、 取天下之可有得者以自矜其不取而为德也,此固近似圣言而无实矣。
10、 耳限于所闻,则夺其天聪,目限于所见,则夺其天明。《读通鉴论》文字集整理 wENzIJI.coM
11、 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
12、 以能言为长,以贬削为荣,以罢闲为乐,任意以尽言,而惟恐不给。
13、 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14、 故苛政之兴,君子必力与之争;而争之之权,抑必有所归,而不可以泛。
15、 无大臣而小臣瓦解,小臣无可效之忠,而宵小高张,皆事理之必然者。
16、 政着于一时,而传于后世者显而易见,教垂于后,而其在当时则隐而难知。
17、 自致与尽己不同。尽己者,尽己之所当尽也。自致者,尽乎用情之极致也。
18、 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19、 唯于圣人之言,洗心藏密,以察其精义,则天之时,物之变,极乎深而研以其几。
20、 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
21、 夫君子亦有所必为者矣,子之事父也,臣之事君也,进之必以礼也,得之必以义也。
22、 唯其大且精者之不能即摄小且粗者而共为本末,故曰大小精粗,俱学者所不可遗之事。
23、 乃自初学言之,则事亦有其小大,理亦有其小大;而自上达言之,则事自分小大而理一贯也。
24、 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25、 洒扫应对,形也。有形,则必有形而上者。精义入神,形而上者也。然形而上,则固有其形矣。
26、 日减日削,所存不给,有司抑有不容已之务,酷吏又以意为差遣,则条鞭之外,役又兴焉。
27、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类别:读书
28、 是故苛政之足以败亡,非徒政也,与小人为类,而害乃因缘以蔓延。倡之者初所不谋,固后所必至也。
29、 性藉才以成用,才有不善,遂累其性,而不知者遂咎性之恶,此古今言性者,皆不知才性各有从来,而以才为性尔。
30、 而有人焉,言不及於戏豫,行不急于进取,则奉天则以鉴之,而不见其过,将以为合于圣人之言,而未知圣人之言初不仅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