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02、 欲成其事,先败其才。
03、 韩非子寓意故事:
04、 人主之道,静退认为宝。
05、 贤君潜山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06、 志向难也,没有在胜人,在自胜。
07、 以肉去蚁蚁越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08、 圣贤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09、 道在没有由此可见,用在没有得知。
10、 轩辕皇帝有言曰:左右一日决战沙场。
11、 人主之患取决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12、 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13、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致》
1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总劝》
1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6、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17、 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很贵,必移主位。
18、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19、 君无见其所有。(君主不应该显露自身的爱好)
20、 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方》
21、 主失其神,虎随之后;主上不知道,猛将为狗。
22、 夫妇者,非有骨血之恩也,爱则亲,不喜欢则疏。
韩非子童话故事(二)
23、 天地之难题,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24、 自胜此谓强。(可以战胜自我的专业人才是最强者)
25、 自见之谓明。(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人才是最明智的)
26、 与死尸同病患,不能生也,与灭亡朋友者,不能存也。
27、 故名主之施政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28、 群臣伤仲永,门子好辩,商贾外积,王小右丈者,可亡也。
29、 人主无威而重在上下。(君主检修缺失继而要依靠臣下了)
30、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名主积于信。赏罚不相信,则限令不好。
31、 巧诈比不上拙诚,惟诚可深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32、 偏借其势力,则左右染色体易位矣。此话人臣之不能借势力也。
33、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测试臣下)
34、 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可以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35、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拍掌,即使再用劲也不会有声音)
36、 去甚去泰,身乃没害。(个人行为不过多,才不容易严重危害己身)
37、 故治民诸行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功率。
38、 因可势,求易道。(依据可以顺利的局势,来寻找便于取得成功的方式)
39、 利莫长而简,福莫久于安。(较大的权益莫过朴素,较大的鸿福莫过稳定)
40、 故势不方便,非因此逞能也。(所以,当局势不方便时,不是应当逞能的)
41、 故友做事施予,便于谓之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俩离且怨。
42、 私银胜,则少公功。(假公济私之风风靡,臣下就不可以敬业为君法律效力了)
韩非子童话故事(三)
43、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像和氏璧那般的良玉,无须用五色饰品来装饰设计)
44、 荡而缺水,草芥春风得意焉。(鱼游到岸上抛锚的是情况下,就会被草芥吞掉)
45、 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讳病忌医 杀猪教子 三人成虎 损公肥私 子罕辞玉
46、 刻舟求剑 鱼目混珠 鹬蚌相争 老马识途 宋人疑邻 和氏之璧 画蛇添足
47、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急于求成,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48、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令人一目了然,而术一定不可以被别人察觉)
49、 揠苗助长 一鸣惊人 以问题为导向 恶贯满盈 舍近求远 进退两难
50、 世有不能得,事有不可成。(人世间总会有无法得到的物品,也总会有办不成的事)
51、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管,不治则乱,而赏刑不好于天地者必塞。
52、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议者。(事儿有干了却失败的,但这也胜走不过去做的)
53、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原本的相貌展现出来,那麼君主就不容易接到迷惑了)
54、 故为人正直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倏忽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因此有劫君弑主也。
55、 行贤而去自贤的心,焉往而不美?(做仁善的事儿却不因仁善自诩,也有啥事是办不行的)
56、 去其智,绝其能,下不可以意。(君主掩藏聪慧,不露才可以,臣下就没法猜想他的用意)
57、 巧为輗,拙为鸢。(做车輗是明智的,做木鸢则是愚钝的)(表明∶考虑到费用与具体作用)
58、 虚静没事,以暗见疵。(维持虚静潜山的情况,通常会从隐藏的视角获知他人的行为系统漏洞)
59、 智术之人,必远见卓识而明查,不明察不可以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60、 见而看不到,闻而不闻,知而不知道。(看到就仿佛没看见,听见仿佛没听见,了解仿佛不清楚)
61、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之度外,才会认清实情;保持冷静,才可以建立出行为标准)
62、 名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罢了矣。二柄者,刑德也。什么叫刑德?曰:屠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韩非子童话故事(四)
63、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度溺宠臣下,法案就无法建立。欠缺威势就会被臣下欺侮)
64、 故去喜去恶,谦虚认为道舍。(因此需要将亲密好厌烦等心态一并抛下,才可以顺利地应用权谋之术)
65、 世无有道在线,记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标准,既要去算计得道成仙的,也需要去算计丧失的)
66、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重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上,如此一来君主就会有失势的困境)
67、 故群臣陈其言,君因其言授其才,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合理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68、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功率,去勇而很强。(无需聪慧可以明查,不显贤良可以造就伟业,不逞英勇仍然强劲)
69、 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世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70、 生死存亡在实虚,不取决于众寡。(一国的生死存亡需看圣经讲章是不是把握在君主手上,而不可看国家战斗力的高低)
71、 佯恋人,不可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装作憎恨,就没法对其再进行憎恨;装作憎恨,就没法再对其施加恩典)
72、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大臣用之,则君精准打击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擅自施予酷刑与大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操纵)
73、 爱臣太亲,必威自身;人臣很贵,必移主位。(过度宠幸臣下,必定会严重危害君主本身;臣下势力太重,必定有篡权的心)
74、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没去,无法为常。(圣贤为人处事,是不用智虑与机巧的。由于不抛下智虑机巧,就难以保持长期。)
75、 是以志之难也,没有在胜人,在自胜也。谓之:自胜之谓强。(定下愿望,理想是难的,没有在胜他人,而在战胜自我的懒怯疑。)
76、 凡德者,以潜山集,以少欲成,以不欲安,以无需固。(但凡德都是由于潜山而集聚,因少欲而造就,因不欲而稳定,因无需而坚固。
77、 不以小害善,故有名字;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琐事防碍自身的优点,因此能获得名字;不太早表明自身的才可以,因此能造就伟业)
78、 淡泊有趋舍之义,安全知福祸之计。(静谧淡泊以后才可以掌握选择的标准,稳定静溢以后才可以察知福祸的眉目)(表明∶拒斥外部的引诱)
79、 故视强,则目未知;听甚,则耳不聪;心烦焦虑,则智慧乱。(用眼过度,则眼睛视力下降;用耳过多,就会听力损伤;思虑过度,就会忧虑错乱)
80、 火形严,故友鲜灼;水形懦,人比较多溺。(火的形状看上去是严苛的,因此非常少有些人被烧灼;水的形态看上去是娇弱的,因此常常有些人溺死)
81、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备用。(君主隐藏自己的喜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相;抛开老旧的的偏见,不显出自身的聪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位)
82、 凡佞臣皆欲顺人主的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一定的善,臣进而誉之;主有一定的憎,臣因此毁之。普通人之大致,选择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并不是。
83、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强国而数商鞅变法,则民苦之。(烹饪鱼儿却频繁滚动,那就会令其粉碎不全;整治强国却频繁变更法案,那就会使老百姓不要看其苦)
84、 大伙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王佛载之以势。(大伙会全力以赴协助 他,身边的人善于结识他,远方情人真心实意称赞他,权低位重的人也会青睐他)
85、 时有满虚,事有厉害,物有存亡。(机会的盈虚是共存的,尘事的优点和缺点是兼具的,事务管理的存亡是一体的)(表明∶君主不能由于这种难以避免的得与失而怨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