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也就是白活一世,于己于人,都无益处。
02、 文字难,文章难,这还都是原来的;这些
03、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04、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
05、 幻灭之来,多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
06、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
07、 骄和谄相纠结的,是没落的古国人民的精神的特色。
08、 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
09、 我以为国民倘没有智,没有勇,而单靠一种所谓气,实在是非常危险的。
10、 火能烧死人,水也能淹死人,但水的模样柔和,好像容易亲近,因而也容易上当。
11、 登仕,是嗷饭之道,归隐,也是瞰饭之道。假使无法嗷饭,那就连隐也隐不成了。
12、 谚语固然好像一时代一国民的意思的结晶,但其实,却不过是一部分的人们的意思。
13、 夫妇是伴侣,是共同劳动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
14、 大战斗却都为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
15、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二心集&
16、 文学是战斗的《且介集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17、 我现在觉得世上是仿佛没有所谓闲事的,有人来管,便都和自己有点关系;即便是爱人类,也因为自己是人。
18、 我极愿意先看看战斗的青年的战斗。《集外集拾遗&两封通信》(一九三三年六月五日)。《鲁迅全集》第七卷
19、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20、 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就有闲阶级而言,我以为大体是的确的。
21、 退步须两面退,倘我退一步而他进一步,就只好拔出拳头来。《书信》(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五日)。《鲁迅全集》第十卷
22、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九三三年二月七一八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有关鲁迅的名言(二)
23、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安贫乐道法》,《花边文学》,《全集5》
24、 人生却不在拼凑,而在创造,几千百万的活人在创造。——《难得糊涂》,《准风月谈》,《全集5》
25、 我们为传统思想所束缚,听到被评为幼稚便不高兴。但幼稚的反面是什么呢?好—点是老成,坏—点就是老狯。
26、 无论古今凡是没有—定的理论,或主张的变化并无线索可寻,而随时拿了各种各派的理论来作武器的人,都可以称之为流氓。
27、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8、 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书信&致窦隐夫》(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一日)。《鲁迅全集》第十卷
29、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六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30、 我以为应当说:作家在抗日的旗帜,或者在国防的旗帜之下联合起来,不能说:作家在国防文学的口号下联合起来,一《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
31、 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带韵,只要顺口就好。《书信》(一九三五年)。《鲁迅全集》第十卷
32、 被我自己所讨厌的人们所讨厌的人,我有时会觉得他就是好人物。《南腔北调集&看肖和看肖的人们记》(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三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33、 国的存亡是在政权,不在语言文字的。《集外集拾遗&报(奇哉所谓……)》(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日)。《鲁迅全集》第七卷
34、 我的确常常感到焦烦,但力所能做的,就做,而又常常有独战的悲哀。——《致萧军、萧红/1934年12月6日》,《全集12》
35、 漫画的第一件紧要事是诚实,要确切的显示了事件或人物的姿态,也就是精神。《且介亭杂文二集&漫谈漫画》(一九三五年二月二十八日)。《鲁迅全集》第六卷
36、 其实,中国本来是撒谎国和造谣国的联邦,……——《通讯(致孙伏因)》,《集外集拾遗》,《全集7》
37、 无论爱什么,——饭,异性,国,民族,人类等等,——只有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
38、 翻翻过去的血的流水账簿,原也未始不能够推见将来,只要不将那账目来作消遣。《集外集拾遗.(争自由的波浪)小引》(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四日)。《鲁迅全集》第七卷
39、 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二日)。《鲁迅全集》第四卷
40、 在我的心里似乎是没有所谓公平,在别人心里我也没有看见过,……《华盖集&并非闲话》(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鲁迅全集》第三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