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点题]子以母贵。
002、 物之几者,非所靡也。
003、 ◆[点题]直言害身。
004、 腓大于股,难以趣走。
005、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006、 规矩既设,三隅乃列。
007、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008、 掘其根本,木乃不神。
009、 天有大命,人有大命。
010、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
011、 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012、 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013、 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014、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015、 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
016、 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
017、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018、 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
019、 礼者,外饰之所以谕内也。
020、 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
021、 群子不听窕言,不受窕货。
022、 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二)
023、 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
024、 事至而结智,一听而公会。
025、 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026、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027、 数见久待而不任,好则鹿散。
028、 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
029、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030、 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
031、 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
032、 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
033、 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
034、 人处疾则贵医,有祸则畏鬼。
035、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036、 齐桓公好服紫,_国尽服紫。
037、 侈而堕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038、 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039、 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040、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041、 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
042、 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三)
043、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
044、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
045、 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
046、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047、 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
048、 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
049、 明主之爱一颦为颦,而笑有为笑。
050、 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051、 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
052、 ◆[点题]失道者亡,失人者丧。
053、 ◆[点题]酒性乱德,嗜酒伤身。
054、 ◆[点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055、 ◆[点题]意义很明白,毋需多言。
056、 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057、 直议者不为人所容,无所容则危身。
058、 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059、 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060、 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
061、 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062、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四)
063、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
064、 一听则愚智不纷,责下则人臣不参。
065、 ◆[译文]私人怨恨不关公家事务。
066、 ◆[点题]身边的人最易篡权为害。
067、 不易朝燕之处,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
068、 千金之家,其子不仁,人之急利甚也。
069、 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
070、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071、 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故自恃无恃人。
072、 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073、 ◆[点题]人性趋利避害、趋安避危。
074、 ◆[译文]圣人之道,要排除智和巧。
075、 ◆[译文]母亲美的,她的孩子受宠爱。
076、 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077、 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078、 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乱者则不可治也。
079、 ◆[译文]言行是要以功用为其目的的。
080、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081、 ◆[点题]这是韩非子心中的理想政治。
082、 ◆[点题]俗语有言:手臂拗不过大腿。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五)
083、 ◆[译文]枝粗干细,将会经不住春风。
084、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085、 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
086、 ◆[点题]提倡艰苦相互,反对奢侈浪费。
087、 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088、 ◆[点题]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weNZiji.CoM )
089、 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090、 ◆[点题]这句话意思很明白,毋需多赘。
091、 ◆[译文]智巧、诈伪比不上笨拙、诚实。
092、 ◆[译文]掘掉树根,树木就没有生气了。
093、 ◆[译文]小腿比大腿粗,难以快步跑路。
094、 ◆[译文]加强自身修养,品德才能纯真。
095、 ◆[译文]人心难以捉摸,喜怒难以猜中。
096、 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
097、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098、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099、 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100、 民惧,中立而不知所由。此圣人之所为泣也。
101、 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102、 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六)
103、 磐石千里,不可谓富;象人百万,不可谓强。
104、 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105、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106、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107、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108、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109、 ◆[点题]失去优点和特长,就失去了自身。
110、 ◆[译文]邻国有圣人,是抗衡国家的忧患。
111、 ◆[译文]祸害,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
112、 ◆[译文]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113、 ◆[点题]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114、 可必,则越人不疑异;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115、 ◆[译文]礼是用来表明内心感情的外部文饰。
116、 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金不辩。
117、 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
118、 奸必知则备,必诛则止;不知则肆,不诛则行。
119、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20、 ◆[点题]韩非子认为,持家育子,严胜于宽。
121、 ◆[译文]不要放松你的弓,一个窝里有两雄。
122、 ◆[译文]做君主的统治原则,以静退为法宝。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七)
123、 ◆[译文]父子之间的礼淳朴自然而不拘形式。
124、 ◆[译文]甲犯了罪,祸归于乙,怨恨就产生了。
125、 ◆[译文]事情到了紧要关头,不要再拖拖拉拉。
126、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127、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128、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129、 不然之物,十人云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
130、 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131、 倒义,则事之所以败也;逆德,则怨之所以聚也。
132、 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
133、 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134、 似类之事,人主之所以失诛,而大臣之所以成私也。
135、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
136、 ◆[译文]规矩既经设置,其他方面就可以端正了。
137、 ◆[译文]在小事上能够守信,在大事上就能守信。
138、 ◆[译文]有嘴不因私事而说,有眼不因私事而看。
139、 ◆[译文]只有去掉过分行为,身体才会不受损害。
140、 ◆[译文]要求得长远的利益,就在于今日的胜利。
141、 ◆[译文]人的本性,财用富足了,就会懒于劳作。
142、 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八)
143、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144、 必恃自直之箭,百世无矢;恃自圜之木,千世无轮矣。
145、 说人不能利,恶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
146、 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
147、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148、 ◆[译文]计谋是用来决定事情的,是不能不深察的。
149、 ◆[译文]君子不听不实在的话,不受不正当的财货。
150、 ◆[译文]不慎重从事,不掩盖真情,贼子就将产生。
151、 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152、 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一不困。
153、 过而不听于乩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154、 算者胜,少算者败。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155、 ◆[译文]荣誉和耻辱的责任在于自己,而不在于他人。
156、 ◆[译文]政事要根据时代变化,措施要针对社会事务。
157、 ◆[译文]巧匠目测合乎墨线,但必须先用规矩作标准。
158、 ◆[译文]淡泊处世,恬适安静,顺应自然,把握大体。
159、 ◆[译文]命令是最高贵的言论,法律是最准确的事理。
160、 ◆[译文]君子不掩盖别人的优点,不张扬别人的坏处。
161、 ◆[点题]选材不慎,等于养奸;选材得当,获利无穷。
162、 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九)
163、 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164、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165、 ◆[译文].贪心固执,喜欢私利,这是亡国杀身的根源。
166、 ◆[译文]收藏贵重器物而屡屡加以挪动,损毁就会很大。
167、 ◆[点题]自然规律是各展所长,人类社会也讲究人尽其才。
168、 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
169、 ◆[译文]不知道就说,是不明智;知道了不说,是不忠诚。
170、 ◆[译文]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
171、 ◆[译文]人在生病时就尊重医生,遇有祸害时就害怕鬼神。
172、 ◆[译文]你把玉当作宝当作宝,我把不接受您的玉当作宝。
173、 ◆[译文]自然界存在着普遍法则,人类也存在着普遍法则。
174、 ◆[译文]万物必定有兴盛和衰微,万事必定有松弛和紧张。
175、 喜之,则多事;恶之,则生怨。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176、 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177、 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
178、 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
179、 人主不佯憎爱人。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80、 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
181、 ◆[译文]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全国的人就都穿紫色衣服。
182、 ◆[译文]砍树不要留根,不要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
183、 ◆[译文]奢侈和懒惰的人会贫穷,而勤劳和节俭的人能富足。
184、 ◆[点题].韩非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一贯的宁严毋宽的思想。
185、 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
186、 冠虽穿弊,必戴于头;‘履虽五采,必践之于地。
187、 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动作则欲其安利也,行身则欲其远罪也。
188、 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189、 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
190、 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群易牧者,夷也。
191、 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
192、 ◆[译文]言论直爽的人不为人所容,不为人所容就会危及自身。
193、 ◆[译文]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94、 ◆[译文]挥霍无度,家境就会贫困;骄横放纵,行为就会暴虐。
195、 ◆[译文]把根柢扎深保牢,是长久生存、保持活力的根本途径。
196、 ◆[译文]了解事物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
197、 ◆[点题]人的认识要借助客观标准,人的行为要遵循客观规律。
198、 ◆[译文]最合情合理的话是逆耳冲撞的,除非贤圣没人能听进去。
199、 ◆[译文]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200、 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201、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202、 ◆[译文]君主的祸患在于相信别人。相信别人,就受到别人控制。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一)
203、 ◆[译文]男子五十岁而好色之心不减弱,女子三十岁美貌就衰减了。
204、 听言之道,溶若甚醉。唇乎齿乎,吾不为始乎;齿乎唇乎,愈惛惛乎。
205、 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206、 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不免于万物之害。
207、 ◆[译文]常常喝酒的,如是天子就失去天下,如是平民就失去性命。
208、 ◆[译文]智商高的人办事敏捷合乎要求,必定用先王的法度作依据。
209、 ◆[译文]拥有巨石千里,不能算富有;拥有俑人百万,不能算强大。
210、 ◆[译文]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211、 ◆[译文]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212、 ◆[译文]似是而非的假象,会使君主处罚失当,会使臣下得到私利。
213、 ◆[点题]这段话本意是用来指斥那些自视清高、与世无争的隐士的。
214、 ◆[点题]荣名自立,咎由自取,因为社会是公正的,法律是公正的。
215、 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
216、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217、 ◆[译文]没有比政令清简的好处更大的了。没有比天下太平更久的了。
218、 ◆[译文]至于灶,一个人对着灶门烤火,后面的人就无从看见火光了。
219、 ◆[点题]韩非子主张有法必依,稳。准、狠,使受罚者感到咎由自取。
220、 ◆[译文]安全有利的就去追求,危险有害的就要避开,这是人之常情。
221、 ◆[译文]不要吹毛去挑小毛病,不要洗了污秽去细寻难以察知的缺陷。
222、 ◆[点题]韩非子借此说明君主不可把臣下的言论随便向外泄露的道理。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二)
223、 ◆[点题]这段话本是孔子所说,韩非子引用来说明公正行法的必要性。
224、 ◆[点题]此语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法相似。
225、 ◆[点题]君主是金口玉言,假装不得,假装憎爱的话,就会弄假成真。
226、 ◆[点题]此是以举一反三的道理,比喻法度正了,一切事情都好确定。
227、 ◆[译文]不论上朝还是在家,季孙都一样庄重,最终还是被人杀害了。
228、 ◆[译文]这和楚人卖珠、秦伯嫁女同类,所以他的言论很多,但不动听。
229、 欲得力士而听其自言,虽庸人与乌获不可别也;授之以鼎俎,则罢健效矣。
230、 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日侵。
231、 ◆[译文]违反义理,是事情失败的原因;违反德政,是怨恨积结的原因。
232、 ◆[译文]大家在行礼时,别人回礼的就轻快欢乐,不回礼的就责怪怨恨。
233、 ◆[译文]圣人对待万事万物,完全像慈祥的母亲为幼弱的孩子着想一样。
234、 ◆[译文]口才笨拙的人说的话使人心疑,善于辩说的人说的话使人信任。
235、 ◆[译文]势能治国的,就不可能被扰乱;势能乱国的,就不可能被治好。
236、 ◆[译文]一一听取,愚和智就不会混淆;督责臣下,真和假就不会夹杂。
237、 ◆[点题]韩非子借此讽刺那些理论上说得通、实际上行不通的辩说家们。
238、 ◆[点题]人们要想免除祸害,要么做到除恶务尽,要么明智地远远避开。
239、 ◆[点题]用现代观点说,韩非了可谓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论者。
240、 ◆[点题]韩非子在此借用孔子看人失实的感慨来论证比较、验证的重要性。
241、 ◆[译文]在严厉的家庭中没有凶暴的奴仆,在慈母的溺爱下却会出败家子。
242、 ◆[译文]大凡人的常性,观点相同的就彼此肯定,观点相异的就彼此指责。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三)
243、 ◆[译文]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繁多;两军对阵的时候,不嫌诈伪繁多。
244、 先圣有谚日: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245、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
246、 ◆[译文]有小聪明的人不能让他谋划事情,有小忠诚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令。
247、 ◆[点题]这里所说的道理,可以分开理解,即道为普遍法则,理为特殊规律。
248、 ◆[译文]帽子虽然破旧,一定要戴到头上;鞋子虽然华丽,一定要踩在地上。
249、 ◆[点题]有病乱投医,有祸乱投庙,这是灾病环境引起的心理变态和补偿欲望。
250、 ◆[译文]明君连自己的一颦一笑都要加以珍惜,颦有颦的目的,笑有笑的目的。
251、 ◆[点题]道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普遍法则,是宇宙的本源。韩非子解释老子
252、 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
253、 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伊尹说汤是也;以智说愚必不听,文王说纣是也。
254、 ◆[译文]事情因为办得隐秘、巧妙而获得成功,因为办得疏漏、笨拙而归于失败。
255、 说有必立而旷于实者,言有辞拙而急于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而务无易之事。
256、 ◆[译文]圣人按照统一规律而采取虚静态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让事情自然确定。
257、 ◆[点题]寒门养得孝顺女,富户多出败家子;穷乡僻壤情似金,高屋大厦情如粪。
258、 ◆[点题]韩非子的为人哲学是强人哲学,他要的是威望、威信,而不是儒雅君子。
259、 ◆[点题]狂风恶浪等闲看,小河沟里看船翻;小心谨慎走天下,大跤跌在低门坎。
260、 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
261、 ◆[点题]天时,地利,人和,物理,四方参验,八面权衡,是非既明,不难成功。
262、 ◆[点题]勤俭持家,淫奢破财,这反映了地主阶级在上升时期对发展生产的重视。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四)
263、 ◆[点题]俗话说: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64、 为人之主而漏其群臣之语,是犹无当之卮玉卮也。虽有圣智,莫尽其术,为其漏也。
265、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266、 ◆[点题],吹毛求疵’的成语典出于此,又作吹毛求瘢、洗垢索瘢等。
267、 ◆[译文]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法术,就不能辨别是非曲。
268、 ◆[点题]韩非子是要借此比喻立法要严峻,执法要严厉,使人望而却步,不敢冒犯。
269、 ◆[译文]民众害怕,就那么站着不动,不知所措。这便是圣人为之落泪的原因所在。
270、 ◆[点题]虚妄的颂扬不如追求实利,韩非主张急其功而.缓其颂,治理国家亦同此理。
271、 ◆[点题]这是古代格言,本属韵文。它告诫人们,谨慎是成功的法宝,粗枝大叶不行。
272、 ◆[译文]君主有过错,进说者毫不糊地说明礼义借以挑他的毛病,这样就会身遭危险。
273、 ◆[译文]方正,但不乱割:有棱角,但不乱戳;耿直,但不放肆;有光采,但不炫耀。
274、 ◆[译文]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而又一意孤行,这是丧失好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275、 ◆[点题]大腿喻君,小腿喻臣,粗细喻权势重轻。这里是说,本末倒置,无法生存下去。
276、 ◆[点题]现代也有知足常足,终身砂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的说法。成语有知足常乐。
277、 ◆[点题]这句话出自《老子》四十四章,它用韵语形式表达了一种安于现状的处世哲理。
278、 ◆[译文]父母寄希望于子女的,行动上是想让他们安全有利,做人上是想他们不去犯罪。
279、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280、 ◆[译文]明君对于宫内的夫人美女,欣赏她们的美色而不理睬她们的禀告,不准因私请求。
281、 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
282、 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五)
283、 ◆[点题]从哲学上讲,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矛盾双方转化过程的不衡定也是必然的。
284、 ◆[译文]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如果能谨慎地遵循自然法则,天下就可以据为已有。
285、 ◆[译文]懂得治理社会的人,他的思虑是安静的;懂得顺从自然的人,他的器官是空虚的。
286、 ◆[译文]利益在什么地言,民众就归向什么地言;宣扬什么好名声,士人就拼命为之奋斗。
287、 ◆[译文]-家二人尊贵相等,事情必然难以成功;夫妻双双执掌家政,孩子将会无所适从。
288、 ◆[点题]三人成市虎。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但一千个人中,就会有九百人信以为真。
289、 ◆[点题]静是以柔克刚,退是后发制人。动,容易给人抓住把柄;进,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290、 ◆[译文]表示喜悦,就会惹事;表示厌恶,就会生怨。所以要排除爱憎,空下心来作为道所。
291、 巫祝之祝人日: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292、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293、 ◆[译文]火的样子是严酷的,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样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
294、 ◆[译文]杜绝别人的觊觎之望,破除别人的揣测之意,不要使别人生出贪求自己利益的欲念。
295、 ◆[译文]君主出售官爵给臣子,臣子出售智力给君主。因此,只能依靠自己,不能依靠旁人。
296、 ◆[译文]办事迟疑而没有成效,软弱怯懦而优柔寡断,好坏不分而无一定原则的,可能灭亡。
297、 ◆[译文]仅凭虚浮的言辞,就能够征服一国的视听;考察实际的情形,连一个人也欺骗不了。
298、 ◆[点题]韩非子借用这句话,说明君上是君上、臣下是臣下,等级制度不可混乱的封建伦理。
299、 ◆[点题]这里是提醒君主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止身边另外出现一个势力中心,与自己争雄。
300、 ◆[译文]家有千金的富户,他的孩子们不能亲善和睦,这是因为人们追求利益的心情十分迫切。
301、 ◆[译文]先王的言论有时像郢人定的信那样,而后人理解起来却多属燕相看信时胡乱解释一类。
302、 ◆[点题]喻意在法治为宝。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但在韩非子眼里,它可以化繁归简,执要统变。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六)
303、 ◆[点题]由行业差异而引起利益差异,由利益差异而引起欲望差异,这是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
304、 ◆[点题]智勇双全成大事,有智无勇大事废。优柔寡断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则箴言演化出来的。
305、 ◆[点题]古有女色误国之说,而韩非子则更一层,把同床作为八奸之首,提出严格防范的措施。
306、 ◆[点题]义是说的理,顺理可以成章;德是说的情,适情可以悦心。倒义逆德难免要天怒人怨。
307、 ◆[点题]《说难》主要是指向君主进说的困难。进说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308、 ◆[点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呐言易疑;酿于心,出于口,所以辩言易信;这是人的常规反应。
309、 ◆[译文]一般说来,向人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态,以便于用自己的说法去顺应它。
310、 ◆[译文]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来捕捉老鼠,如果都能像这样各展其才,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311、 ◆[译文]遇到事情时,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一一听取大家的议论,然后把大家的意见集中起来。
312、 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射虽瘁月9瞿,犹未有益。
313、 ◆[译文]民众只知道野牛和猛虎有坚爪利角,却不知道万物尽有坚爪利角。不免于遭受万物的伤害。
314、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315、 ◆[译文]频频接见某人,长期留住某人而不予任用,奸臣就会疑惧起来,就会像惊鹿一样四下逃散。
316、 ◆[译文]君主不假装恨人或者爱人。如果假装爱某人,就无法再恨他;假装恨某人,就无法再爱他。
317、 ◆[译文]孔子说:按昭仪表取人吧,在子羽身上出了差错;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出了差错。
318、 ◆[译文]伍子胥善于谋划而吴王杀了他,孔子善于游说而匡人围攻他,管仲确实贤能而鲁国囚禁他。
319、 ◆[译文]人类要依靠自然生成的视力去看,依靠自然生成的听力去听,依靠自然生成的智力去思考。
320、 ◆[点题]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别揭短。挑明贵人的阴私,无异于捅了马蜂窝,无异于引火烧身。
321、 ◆[译文]不用事实加以检验就对事物作出判断,那就是愚蠢;不能正确判断就引为根据,那就是欺骗。
322、 ◆[译文]如果放弃矫正木材的工具,丢掉度量尺寸的技术,即便是让奚仲造车,也不能完成一个轮子。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七)
323、 ◆[点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论证矫正竹木的工具和方法的重要性,以比喻法治路线必要性。
324、 ◆[译文]你要想使自己得到好处,首先使你的君主得到好处;你要想使家庭富有,首先使你的国家富有。
325、 ◆[译文]君主不能做的事情,勉强他去做;君主不愿意停止的事情,一定要他停止,这样就会身遭危险。
326、 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
327、 ◆[点题]《论语&子罕》载孔子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则箴言道出了君臣、父子关系的一隅。
328、 ◆[译文]君臣的利益不同,所以臣下没有一个是忠诚的。所以臣下的利益确立起来,君主的利益就丧失了。
329、 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不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330、 ◆[译文]定要依靠自然挺直的箭杆,几千年也造不出箭来,定要依靠自然长成的圆木,几万年也造不成年轮。
331、 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
332、 ◆[译文]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译,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
333、 ◆[点题]韩非以磐石喻商官技世之士,以象人喻儒侠,揭露他们的寄生本质,主张打击商官儒侠,奖励耕战。
334、 ◆[译文]君主流露出太恶情绪的,群臣就会迅速掩盖起来;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绪的,群臣就会假装力能胜任。
335、 ◆[译文]光是称赞毛啬、西施的美丽,并不能使自己变得好看;用脂泽粉黛化妆一番,就能比原来漂亮几倍。
336、 ◆[点题]龙在平日柔顺可骑,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如被触犯,就要杀人。君主也就是长着逆鳞的龙。
337、 ◆[点题]这段话强调了善用心计的重要性。刘禹锡《论西戎表》说: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凡事都是如此,多
338、 ◆[点题]与其听人歌功颂德,不如强人建功立业。巫祝祈祷,没有任何应验,不过是装神弄鬼,说谎骗人罢了。
339、 ◆[点题]用参验的方法来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合乎实际,是否具有实际的功效,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340、 ◆[译文]君主有时计谋得当,而想以此作为他个人独到的功绩,但进说者也知道这个计谋,这样就会身遭危险。
341、 ◆[译文]对孩子慈爱的人,不敢断绝衣食;对身体爱惜的人,不敢背离法度;对方圆珍视的人,不敢丢掉规矩。
342、 ◆[译文].喜欢某人而不能给他好处,憎恶某人而不能给他处罚,要想求得别人畏惧并尊重自己,是不可能的。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八)
343、 ◆[译文]镜子保持清亮而不受干扰,美丑就会因此显示出来;衡器保持平正而不受干扰,轻重就会因此衡量出来。
344、 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
345、 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共身而责其功,则无术不肖者穷矣。
346、 ◆[点题]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上出一句话是田鲔(wei)教育他的儿子田章时所说的。
347、 ◆[译文]好事物就像春草层出不穷,十事物就像秋草枯萎凋谢,所以民众奋勉竭力,乐于尽忠,这就叫君臣相宜。
348、 ◆[点题]韩非子在此说的是君主对于臣下的肓信;肓信就会盲从,盲从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失去自强自立的能力。
349、 ◆[点题]私利与公益不同,家事与国法有别。韩非子主张大公无私、先国后家,人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该如此。
350、 ◆[译文]一般人希望成功却反而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不懂得道理而又不肯去向懂得的人请教,不肯听从能人的意见。
351、 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
352、 ◆[点题]《商君书&更法》: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均可与此参验。
353、 ◆[点题]言不求华丽,事必求实效。据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354、 与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之天死也。非与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与不售;夫不死,则棺不买。
355、 ◆[点题]《老子》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韩非则认为臣子沉默是暗里抗拒君主,臣子妄言是明里抗拒君主。
356、 ◆[点题]江山易变;本性难移。臣下要君上勉为其难,凶多吉少。自古讲究武死战、文死谏,精神虽可嘉,情势却难容。
357、 ◆[点题]这段话指出了臣下向君主进言的困难:好些的是几经磨难而终为明君采纳,糟糕的则触怒龙颜而招致杀身之祸。
358、 ◆[译文]种植橘柚的话,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种植枳棘的话,长大后反而刺人。所以君子栽培人材时要慎重。
359、 ◆[译文]虎豹不用它的爪牙,就会和小鼠的威风无异;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不使用他雄厚的资产,就会跟看门人一样贫穷。
360、 ◆[点题]做人臣子,寄人篱下,对于君主的好事不能争,对于君主的过失不能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假装糊涂,缄口不说。
361、 ◆[点题]中庸之道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用控制矛盾的办法解决矛盾,可以认为其中含有主动进取,自我完善的精神。
362、 人主使人臣言者心知其端以责其实,不言者心问其取舍以为之责,则人臣莫敢妄言矣,又不敢默然矣,言、默则皆有南矣。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十九)
363、 ◆[点题]《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周易&谦》:满招损,谦受益。韩非子在此表达了相似的意思。
364、 ◆[译文]不顺应天时,即使十个尧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季里结成一个穗子;违背了人心,即使是孟贲、夏育也不肯多出力气。
365、 ◆[译文]即使有那么一个价值千金的玉杯,最为贵重,但没有底儿,直往下漏,不能用来盛水,那么谁还往里面倒饮料呢?
366、 ◆[译文]针灸刺骨,所以身上一时疼痛,自己却能得到长远好处;忠言逆耳,所以心里暂且难受,国家却能得到长远利益。
367、 ◆[译文]礼法规定,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国境以内,大夫爱官职所辖,士人爱自己的家,超过自己应爱的范围就叫和做冒犯。
368、 ◆[译文]胆小怕事而不敢坚持己见,问题早已发现而没有决心去解决,知道可以怎样做,但决定了又不敢去做的,可能灭亡。
369、 ◆[点题]平常日子里是礼多人不怪,两军相遇是兵不厌诈,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礼之用,和为贵;兵之用,胜为准。
370、 ◆[译文]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无冷静,无所事事,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
371、 ◆[点题]人类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所有的,人类同样不能没有。简单化了的天人合一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思想。
372、 ◆[点题]这句话出自《老子》。《老子》-书,又名《德道经》,德是道的社会化表现,所以是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哲学术语。
373、 ◆[译文]先圣有句谚语说:人不会被高山绊倒,却会被小土堆绊倒。山大,所以人们会小心遵循;土堆小,所以人们粗心大意。
374、 ◆[译文]在荒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幼弟来了也下肯管饭;在好年成的收获季节,即使是疏远的过客也总要招待吃喝。
375、 ◆[点题]这则箴言告诉人们,主观的巧不如客观的准。《管子&法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可与此同观。
376、 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
377、 ◆[点题]《老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噪君。可谓这则箴言的哲学基础,也就是要人学到绵里藏针、以阴胜阳的处世法宝。
378、 ◆[点题]树无根不神,人无心不灵,水无源不流,火无焰不明。韩非子在此是用掘其根本,木乃不神的道理,提醒君主根除奸邪。
379、 ◆[译文]八丈高的城墙,就连楼季也不能越过,因为太陡;千丈高的大山,就是瘸腿的母羊也容易被赶上去放牧,因为坡度平缓。
380、 ◆[点题]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人类的活动能力是由大自然赋予的,人类在运用这些活动能力的时候,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381、 ◆[译文]想要得到大力士,却光凭自己介绍,普通人和乌获就无法区别。把巨鼎大案交给他们举,是疲弱还是勇健,就表现出来了。
382、 ◆[点题]可怜天下父母心。《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录以供参。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二十)
383、 ◆[译文]听察言论的一般原则,就像酩酊大醉一样。大家纷纷动嘴动舌,我总也不先开口;大家纷纷动嘴动舌,我越发装得糊糊涂涂。
384、 ◆[点题]韩非引用的是一句古语。古今类似说法很多,略录以备参。隔肚皮,虎心隔毛翼。俗语有: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385、 ◆[译文]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欲望,君主显露他的欲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
386、 ◆[点题]人的主观愿望必须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韩非子在下文说:临兵而慈于士吏则战胜敌,慈于器械则城坚固。
387、 ◆[译文]遵循自然的普遍规律,返回到事物的具体道理,深入观察,交验互证,等到进入虚静境界以后,就不会再用到自己的主观意愿了。
388、 ◆[译文]明君行使权力时像天一样光明正大-,任用臣下时像鬼一样神妙莫测。光明正大,就不会遭到反对;神妙莫测,就不会陷入困境。
389、 ◆[点题]宁信法度,毋信上智。这一则因为上智不可能人人具备,一则因为上智不见得万无一失。相反,法度则是愚智同样易于遵循的准绳。
390、 ◆[译文]对本不真实的东西,听十个人说,自己就会产生疑感;听一百个人说,自己就会倾向于相信;听一千个人说,自己就会确信不疑了。
391、 ◆[点题]动与静是一对矛盾。老子认为,虚静是保持自我长生久存的良法,而躁动是失去活力导致伤损的罪魁。韩非子基本上接受了老子的观点。
392、 ◆[译文]一定能射中目标的话,那么越人也敢于举靶而不怀疑异会射到自己;不一定射中目标的话,就是慈爱的母亲也要躲避张弓射箭的小孩子。
393、 ◆[译文]宠臣过于亲近,必定危及君身;臣子地位太高,必定取代君位;妻亲不分等级,’必定危及嫡子;兄弟不服,必定危害国家。
394、 ◆[译文]主张有言之成理但不切实际的;言论有词句笨拙但能立即付诸实施的。所以圣人不强求挑不出毛病的言论,而致力于那些无可更易的事务。
395、 ◆[点题]《老子》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列子&黄帝》: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这则箴言即由此思想引发而出的一种统治术。
396、 ◆[点题]言论和职事相一致,职事和功效相一致,就是贤臣,就该受赏;否则,就是恶臣,就该受罚。而君主执掌罚大权制约臣下,法治便得以推行。
397、 ◆[点题]美恶在君,而不在臣。《淮南子&说山训》: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唐代曹邺《扑渔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与此意近。
398、 ◆[译文]祸难产生于邪心,邪心产生于能够诱发人们欲望的东西。能够诱发人们欲望的那些东西,进一层说可以使良民为奸,退一层说可以使善人遭祸。
399、 ◆[译文]善于做官的人树立恩德,不会做官的人村立怨仇。概这种器物是用来平斗斛的,吏作为官员是用来公平行法的。治理国家的人,不可失去中正。
400、 ◆[点题]这里表达的是老子虚静无为的思想。《老子》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意思是空虚。
401、 ◆[点题]这段话出自《老子》。《老子》还说: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为了阐发老子的思想,韩非子打了个精辟的比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02、 ◆[点题]人穷怕来客,人富怕冷落。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款待路人而不招待幼弟,并不是疏远亲人而偏爱客人,而是粮食多少不同的缘故。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二十一)
403、 ◆[点题]善人未必就得善报,能人未必就能成功。由于条件不同,结局容或有别,但磨难却是必然的。宋代苏轼《三槐堂铭》: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404、 ◆[点题]这种一股脑儿仿效名人的风气古今相通,不难理解,叫它时髦可以,叫它热也可以。比如,名人爱游泳,全国尽扑腾;名人爱打牌,扑克摊发财。
405、 ◆[点题]黄老学派的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思想,经韩非发挥,成为君上驾驭臣下的手段。《老子》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06、 ◆[点题]韩非子主张君上对臣下要取强硬态度,不仅要禁止他们有危害君权的行为,而且要禁锢他们有篡夺君权的欲望。用兵讲究攻心为上,政治也是如此。
407、 ◆[译文]用最聪明的去进说最圣明的,未必一到就被接受,伊尹说汤就是这种情况;用聪明的去进说愚蠢的,必定不被接受,周文王进说商纣就是这种情况。
408、 ◆[译文]如果贵为君主而把他群臣的言论向外泄漏,那就像没有底儿的玉杯一样。即使臣下怀有极好的德才,谁也无法充分献出谋路,因为总要被泄漏出去的。
409、 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以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无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410、 ◆[点题]韩非子一贯主张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即根据人的实际能力而给以官职,用实际效果来检验言论,要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这就叫刑名参验之术。
411、 ◆[点题]君主的命令和国家的法律高于一切、压倒一切,而违令的言论、违法的行为则全在禁绝之列。他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412、 ◆[点题]眼前成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本是辩证统_的,但实际事务中常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毛病,出现好高务远的偏颇。本条说的是:未来的利益,在于现实的积累。
413、 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
414、 ◆[点题]在两个对等国家中,一国有人才而趋于强大,一国无人才而相形见绌,后者自然会对前者产生忧患。《史记&商君列传》引古逸诗: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415、 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以新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恶争,其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
416、 ◆[译文]巫祝为人祈祷时总是说:愿你长生千秋,万寿无疆!这种千秋万岁的声音在耳边喋喋不休,可是使人多活一天的应验也没有,这就是人们看不起巫祝的原因。
417、 ◆[点题]小智、小忠的作用范围有限,这是一;小智、小忠往往见小不见大、因小失大,这是二。因为这两点,小材大用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418、 ◆[点题]事实胜于雄辩。孔子的言行观与此相近,例如他说:言必信,行必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19、 ◆[点题]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运动规律并释放一定的能量,如果人们违背了规律或接触的能量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那么它们就会像凶猛的野兽一样扑向人们。
420、 ◆[译文]车匠造好车了,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421、 ◆[译文]通晓统治策略的人,必须识见高远并明察秋毫;不明察秋毫,就不能发现隐私。善于推行法治的人,必须坚决果断并刚强正直;不刚强正直,就不能矫正邪恶。
422、 ◆[点题]这段话用偶句形式揭示了言与知、智与忠之间的辩证关系。汉代杨雄《法言&问神》:无验而言这谓亡。宋代苏洵《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此可合观。
韩非子最闻名的名言名句大全(二十二)
423、 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见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了,人且藏女;女夫知也,人且行女。故日:惟无为可以规之。
424、 ◆[译文]奸人在一定能被察觉的情况下,他才会戒惧;在一定要受惩罚的情况下,他才不敢再犯。在不能被察觉的情况下,他就会放肆;在不会受惩罚的情况下,他就要横行。
425、 ◆[译文]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426、 ◆[译文](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使万物处在它适当的位置上;有贤能也不表现为行动,以便察看臣下依据什么;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风,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
427、 ◆[点题]唐代张九龄《亲贤第一章》:谗媚之言甘,贤良之言直;甘则易悦,直则难入。宋代欧阳修《论契丹侵地界状》:言不激切,则听者或未动心。与韩非子此处所说意近。
428、 ◆[点题]这句话可以说是韩非子为君主设想的一种至高境界。在这一境界中,天鬼合一,人神合体;阴阳合道,动静合理;既唯我独尊,又唯我独得;既君临天下,又无影无踪。
429、 ◆[译文]群臣陈述他们的主张,君主根据他们的主张授予他们职事,依照职事责求他们的功效。功效符合职事,职事符合主张,就赏;功效不符合职事,职事不符合主张,就罚。
430、 ◆[点题]这句话引自《老子》,说的是养生之道,推论的基础是自然规律,引申的用法是治理社会等等,根深蒂固一语源出于此。汉代张衡《西京赋》:流长则难竭,柢深则难朽。
431、 ◆[译文]对于言论,要汇合各方面的情况,一定要根据地利加以衡量,参照天时加以思考,运用物理加以验证,适应人情加以分析。这四方面的情况都符合了,就可以了解是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