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名人名言内容页

曾国藩家训信件修身养性名言警句

2024-06-23 08:27:01互联网名人名言手机版

01、 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曾国藩书信》。

02、 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曾国藩书信》。

03、 清、勤、慎,为居官三鉴。——《曾国藩书信》。

04、 军无后继,是古来一大忌。——《曾国藩书信》。

05、 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曾国藩书信》。

06、 不苛求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曾国藩书信》。

07、 古人用兵,最重变化不测四字。——《曾国藩书信》。

08、 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曾国藩书信》。

09、 带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曾国藩书信》。

10、 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曾国藩书信》。

11、 胜仗不能加赏,败挫亦难于言罚。——《曾国藩书信》。

12、 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曾国藩书信》。

13、 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曾国藩书信》。

14、 宜专意整顿营务,毋求近功速效。——《曾国藩书信》。< Www.weNzIji.COm 收集发布 >

15、 今日之善退,正以为他日善进之地。——《曾国藩书信》。

16、 兵多则拓地远鹜,兵少则敛抑退回。——《曾国藩书信》。

17、 凡与贼(敌)相持日久,最戒浪战。——《曾国藩书信》。

18、 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金。——《曾国藩书信》。

19、 金多则奋勇蚊附,利尽则冷落兽散。——《曾国藩书信》。

20、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曾国藩书信》。

21、 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曾国藩书信》。

22、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来源《曾国藩书信》。

曾国藩家训信件修身养性名言警句(二)

23、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书信》。

24、 军行战胜,尤须坚明约束,无令骚扰地方。——《曾国藩书信》。

25、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曾国藩书信》。

26、 看者涉猎宜多、宜速;读者讽咏宜熟、宜专。——《曾国藩书信》。

27、 不思,故有感;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曾国藩书信》。

28、 君臣之知,须积诚以相感,而动疑主恩之义薄。——《曾国藩书信》。

29、 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曾国藩书信》。

30、 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曾国藩书信》。

31、 进兵须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曾国藩书信》。

32、 兵勇劳苦,须时时存体恤之念,然营规则不可不严。——《曾国藩书信》。

33、 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曾国藩书信》。

34、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曾国藩书信》。

35、 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弟以类求之可也。——《曾国藩书信》。

36、 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曾国藩书信》。

37、 用兵能识时务,能取远势;行军有伸有缩,有开有合。——《曾国藩书信》。

38、 人才何常,褒之则若甘雨之兴苗,贬之则若严霜之凋物。——《曾国藩书信》。

39、 御下宜严,治事宜速。余亦深知驭军驭吏,皆莫先于严。——《曾国藩书信》。

40、 大约上等贤哲,当以天缘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曾国藩书信》。

41、 大约勤字、诚字、公字、厚字,皆吾辈之根本,刻不可忘。——《曾国藩书信》。

42、 位愈高则言日增,箴言日寡;望愈重则责之者多,恕之者少。——《曾国藩书信》。

曾国藩家训信件修身养性名言警句(三)

43、 锐气有余,沉毅不足,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忌也,当析细察。——《曾国藩书信》。

44、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曾国藩书信》。

45、 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曾国藩书信》。

46、 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曾国藩书信》。

47、 国家名器,不可滥予。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曾国藩书信》。

48、 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曾国藩书信》。

49、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曾国藩书信》。

50、 军事如枪法,门户宜紧;如拳法,有仲有缩。若公人之太深,则有伸无缩矣。——《曾国藩书信》。

51、 军士所过,有取民间一草一木不给钱者,即行正法。望两君日以斯言训做之。——《曾国藩书信》。

52、 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端,自然随之。——《曾国藩书信》。

53、 用人极难,听言亦殊不易,全赖见多识广,熟思审处,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曾国藩书信》。

54、 拣选将材,必求智略深之入。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曾国藩书信》。

55、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曾国藩书信》。

56、 营中无事,以勤操为第一要义。操队伍则临阵不至散乱,操枪炮则临阵不至早放。——《曾国藩书信》。

57、 但很战浪追,为我军向来大弊。此次必须谋定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徒伤士卒。——《曾国藩书信》。

58、 大约凡作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曾国藩书信》。

59、 凡将才有四大端:一日知人善任,二日善觇敌情,三日临阵胆识,四日营务整齐。——《曾国藩书信》。

60、 其带勇之人,概求吾党血性男子,有忠义之气,而兼娴《韬钤》之秘者,与之共谋。——《曾国藩书信》。

61、 大约选将以打仗坚忍为第一义,而说话直有条理,利心不可太浓,两者亦第二义也。——《曾国藩书信》。

62、 我不越境,则我常为主,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稳守稳打,彼(敌)自意兴索然。——《曾国藩书信》。

曾国藩家训信件修身养性名言警句(四)

63、 细思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得人不外四事: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曾国藩书信》。

64、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故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曾国藩书信》。

65、 雅量虽由于性生,然亦恃学力以养之,惟以圣贤律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度量闳深矣。——《曾国藩书信》。

66、 盛时创业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书信》。

67、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须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曾国藩书信》。

68、 初非预定之品,要以衡材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苛细,无因寸朽而弃达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书信》。

69、 凡用兵最重气势二字。兵勇之力,须常留其有余,乃能养其锐气,缩地约守,亦所以蓄气也。——《曾国藩书信》。

70、 凡打仗,一鼓再鼓,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凡攻垒,一扑再扑,而人不动者,则气必衰减。——《曾国藩书信》。

71、 大抵与兵勇及百姓交际,只要此心真实爱之,即可见谅于下。余之所以颇得心民勇心者,此也。——《曾国藩书信》。

72、 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国藩书信》。

73、 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曾国藩书信》。

74、 攻城最忌蛮攻。兵法日:将不胜其忿而蚊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以蛮攻为戒。——《曾国藩书信》。

75、 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曾国藩书信》。

76、 凡说话不中事理,不担斤两者,其下必不服,故《说文》君字后字从口,言在上位者出口号令,足以服众也。——《曾国藩书信》。

77、 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多用轻兵,少用重兵。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宿一处,师老人顽,呆兵也。——《曾国藩书信》。

78、 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能实,则渐平矣。——《曾国藩书信》。

79、 养身之道,以君逸臣劳为要。省思虑、除烦恼,二者皆所以清心,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曾国藩书信》。

80、 凡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矣。——《曾国藩书信》。

81、 看者如商贾趋利,闻风即往,但求其多;读者如富人积钱,日夜摩拳,但求其久。看者如攻城拓地,读者如守上防隘。——《曾国藩书信》。

82、 然鄙意以为壮勇贵精而不贵多……要须简择精严,临阵不至兽骇乌散,则虽少亦决其有济。——《曾国藩书信》。

83、 治军之道,以勤字以先。身勤则强,佚则病;家勤则兴,懒则衰;国勤则治,怠则乱;军勤则胜,惰则败。惰者,暮气也。——《曾国藩书信》。

84、 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书信》。

85、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曾国藩书信》。

86、 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而临敌能忍饥耐寒者。——《曾国藩书信》。

87、 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常常记此二字,则长履大任,福祚无量矣。——《曾国藩书信》。

88、 能明而断谓之英断,不明而所谓之武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相。——《曾国藩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