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可我从来不觉得辛苦,不觉得悲伤。
02、 那些年,奶奶教会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03、 所以,好的家风,一定是教会我们勤俭节约的。
04、 这样的人,走到这个位置,大概是理所当然的吧。
05、 好的家风,以“俭”为首
06、 生活奢靡容易消磨人的斗志,勤俭节约却能使人奋发向上。
07、 旁人问:你是怎样劝说你的孩子阅读,而不是玩电子设备呢?
08、 前阵子,从朋友圈得知,现在的他,已经是中科院毕业的数学博士了。
09、 好的家风,才能为家庭凝聚起源源不断的能量,塑造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10、 地铁上有位妈妈和不到四岁的孩子,都在全情投入的,看着自己手中的书。
11、 比起浮华的外表,克制对物质的追求,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追求内心的充实。
12、 他在家书中告诫子孙:“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13、 王阳明受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一生勤勉好学,手不释卷,晚年更是弟子和追随者众多。
14、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圣人是如何勤勉克己,又如何用行动,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15、 一个家族的兴旺,必然需要良好的家风,而好的家风,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去传承。
16、 曾国藩在家书中屡次提到:“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17、 在曾国藩看来,家务事不分男女,儿子扫地、种菜,女儿要做饭、织布,不能随意使唤仆人。
18、 公务再繁忙,曾国藩都会花时间给家人写信,帮弟弟和孩子们改诗文,和他们聊学习、聊生活。
19、 她督促我学习,要求我按时完成作业,但不准我在黄昏边看书,因为那个时段光线不好,容易伤眼。
20、 真正的“豪门”,大概就是这样,不需要任何的外物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21、 家风正,才能世代相传,最后形成一个庞大的正能量体系,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好的价值观、人生观。
22、 就连曾国藩都评价他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23、 朱子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4、 杨绛和钱钟书先生也是爱书如命,几次搬家,行李最多的总是书籍,也正因如此,这才养出了爱读书的闺女钱媛。
25、 我们今天谈家风,最值得学习的,大概是“资质平庸”的曾国藩先生,留下的那些至理名言。
26、 因为奶奶不只是教会我规矩和劳动,她还给了我这世上最质朴和宽厚的爱,她教我做一个好人,也教我做一个勇敢的人。
27、 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就生活在一个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他的祖父王伦,一个极其和蔼可亲的人,世人评价他是和陶渊明一般的人物。
28、 小时候,我是依偎在奶奶身旁的留守儿童,小小年纪的我,不满十岁就学会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甚至插秧、割稻谷,也都不在话下。
29、 曾国藩说:“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30、 她心中充满大爱,为人热情大方,但又克制谦让。每每碰见人家需要帮助,一定毫不犹豫施以援手;若是碰见人家在聊八卦,则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31、 读书,总是这世上投入最少、收获却最多的事,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如果你也想树起良好的家风,不如就让自己从阅读《曾国藩全书》开始吧。
32、 上学时有个同学,家里很有钱,但是他不管是吃穿,还是各种其他消费,都处处显露出质朴。吃饭选食堂,回家搭公交,衣服永远穿校服,课桌总是班里最整齐的那一个。
33、 她经常在剥茶籽壳的时候给我讲故事,让我猜谜语,在我心里种下温暖向上的种子。以致于我现在回忆起那些劳动的时光,心里只有满满的幸福,属于孩子最渴望的那种幸福。
34、 他一辈子笔耕不辍,特别热衷于写东西,文字加起来大概有2000万字。但是曾国藩到底是国之重臣,是要带兵打仗的,那他还能写出这么多文字,可见他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