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02、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03、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04、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05、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06、 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07、 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08、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09、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10、 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1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12、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13、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
14、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15、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16、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文字集发布 WwW.WENZIji.COM
17、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8、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9、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0、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21、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2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经典语录(二)
23、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24、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25、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26、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27、 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28、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29、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30、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1、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32、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33、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34、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35、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36、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37、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38、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39、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40、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41、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2、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43、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4、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45、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