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越古让今 超越古人是有志气,不让今人谓无肚量。
02、 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嫌弃当反省,错误作经验。
03、 苦,是人生起跳的弹跳板;乐,是人生堕落的软陷阱。
04、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以佛法做人间事,在人间修佛法行。
05、 佛心禅语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06、 一切从大悲心出发,从菩提心出发,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
07、 不要小看人 不要小看自己和别人,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08、 于此财、法二种施中,法施最上,胜妙第一。《本事经》卷五
09、 能放下身段,弯下腰做资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灭我执。
10、 不可虐待劳工,不可剥削劳力,应该给予劳力公平合理的待遇。
11、 一切有所求的心,就是有漏心;一切无所求的心,就是无漏的心。
12、 何谓菩萨能持精进?佛言:求心不可得。《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13、 戒、定、慧三学,持戒是根本、是保证,修定是基础,证慧是究竟。( 文字集收集 HtTps://WWw.wENziJI.cOm )
14、 获得一种人生,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另一种人生,没有人可以兼而得之。
15、 佛心禅语 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日不可思议。——《兴善惟宽禅师》
16、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荡、放逸、无法安静。
17、 既为佛教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之种种事业。(民国)弘一《佛法大意》
18、 人常说:“施恩于人共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在世,要学会
19、 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20、 而“格”是格正,司马光解释为格杀,也就是说要格除物欲,人心才能向善。
21、 譬如海中船,贪重故沉没,佛法斯亦然,利养故灭尽。《迦旃延说法灭尽偈》
22、 天天禅语对无缘的人,不起排斥、恼恨心;对有缘的人,不起贪着、执爱心。
静心的佛经(二)
23、 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如来无可取,不求报亦然。《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24、 意识若转依,心则离惑乱。我说心为佛,觉了一切法。《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25、 多瞋恚者,死当堕泥犁,后虽复人身,面貌丑恶,人所憎恶。《菩萨地持经》
26、 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明)澫益《阅藏知津序》
27、 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28、 无论僧信,不背叛国家、私通敌国、泄露国家机密、造谣生事,不陷国家于危机。
29、 有些人的爱只执著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30、 的真实写照,自然的感召力是无穷尽的,无须张扬,也自会聚集一群志同道合之人。
31、 若自得利,先推他人,其心常一,无有放逸。见他得利,欢喜如己。《菩萨善戒经》卷六
32、 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99经
33、 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4、 若有尊敬佛,念报于佛恩,彼人终不离,一切诸佛住。《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35、 佛心禅语 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一证严法师
36、 佛心禅语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在更大程度上获得社会的认可。
37、 佛心禅语 可悲的是有太多的浪子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危险,错过一个又一个来救自己 的菩萨。
38、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生。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亿杂类之身。《净度三昧经》
39、 给别人留多少余地,自己就拥有多少腾挪的空间。要自由地舞蹈,就不妨给别人的余地留大一些。
40、 经典禅语悟道 在这里看起来的好事,在哪里却成了坏事。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
41、 戒度无极如金刚,不毁不犯无漏失,持心护戒如坏瓶,此名戒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42、 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仍是富在天伦之乐中;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抵不过家庭失和的苦恼和缺憾。
静心的佛经(三)
43、 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卷下
44、 修行,头一个就要懂得“吃亏是福”,我愿意吃亏、我愿意上当;不肯 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不能修行。
45、 念佛一路,即是人理妙门,圆契五宗,弘该诸教,精微莫测,广大无穷。(明)莲池《答净土四十八问》
46、 随缘,是面对,是接纳,坦然面对一切外境,欣然接纳一切结果,有此心境,则无所忧畏,无善而不可求。
47、 教化众生是菩萨园林,不疲倦故。……一切魔宫殿是菩萨园林,降伏彼众故。《华严经》卷五十四,十地品
48、 报应真的会发生吗?佛日:善恶之事,自由心作。祸福由人,如影追形,响之应声。一《佛说阿难分别经》
49、 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四十二章经》
50、 俗话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如果连自己都不肯好好善待自己,那这个人当真是无药可救了。
51、 人生无常,很多事情难以预料。过去的是杂念,应该在时光的河流中淘尽。未来的是妄想,应该用淡然的心等待。
52、 因为过于追逐此生的名利,所以往往忽略了修行,于是对死亡既没有作好任何准备,对来生也毫无把握正确的方向。
53、 星期日在社会上一般的机关行号是休息日,不仅是身体上的休息,还包括精神上的调息,这就是所谓的“星期日”。
54、 我热爱永恒的光,不喜欢黑夜的漫长,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永恒之光中的一生平淡,而不愿接受黑夜里的流星灿烂。
55、 禅语悟道不执迷科学,不沉醉哲理,只愿证悟真谛。闻思佛陀的法教而实修实证,是净化心灵和启迪智慧的唯一途径。
56、 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57、 选择做什么,怎么做,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因为你一旦选择,就必须承担后果,没有人能够替你承担。因是你种,果也是你收。
58、 真正的贫穷是心无安处,浮躁去,富足来,多年古镜要磨功,垢尽尘消始得融;静念投于乱念里,乱心全入静心中。——清·普能嵩
59、 智慧是我们领悟了世间万象互为缘起的事实后,内心呈现出的高度的觉照和辨别力,它能使我们摆脱盲目和避免黑暗中的种种碰壁。
60、 好人好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同钻石不是为了别人而发光一样。好人好事是为自己做的,为的是让自己心灵-驻于宁静幸福的境地。
61、 在这世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为消逝的东西而悲伤,不陷入万物,这样的人称为平静者。《经集》第四品,第十章《毁灭以前经》
62、 佛心禅语 生命之所以是人最贵重的财富,是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浪费一天或一小时,一分一秒,都是浪费了最宝贵的“当下”的生命。
静心的佛经(四)
63、 或许经历的太多,生命便在不知不觉中,开出了一朵禅意的莲,参不透浮生若梦,便只想用一朵花开的时间,去守候这人生中的似水流年。
64、 佛心禅语 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65、 佛心禅语 一个人拥有比较健全的意识是成功的关键。习惯于听吩咐才能做事,不懂得主动自发,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你就永远抓不住新机会。
66、 济世禅音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对于跟我们有怨的人,要去宽恕;对于跟我们有恩的人,要去报恩。
67、 佛心禅语 一个渴望自己真正在人生事业方面有所发展的人,就会从失败中找出 原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再打翻牛奶,他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68、 有些地方本来可去可不去,但最终还是要去;有些事本来可做可不做,但最终还是做了;有些问题本来可想可不想,但最终还是得想。人总是这样不由自主。
69、 佛心禅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欲行千里,想成大树,就从脚下开始,从毫末做起。想要实现凌云壮志,必须脚踏实地,专注于小事。
70、 你只要让自己的心萌动着活力,让自己行动起来,自然会得到许多全新的体验,因而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并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便是修心的意义所在。
71、 佛心禅语 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我们一定不要被犹豫和怯懦绊住脚步,不要害怕去爱,将爱大胆说出口,才能收获幸福的爱情。
72、 自见断十恶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欢悦;生欢悦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觉乐;身觉乐已,便得一一心。《中阿含经》卷四,《波罗牢经》
73、 经典禅语悟道 佛家云:如果真心帮助,不挟带任何杂念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怕将来没有回报的布施,就是真布施;不对受施人存任何轻视之心的布施,就是真布施。
74、 我们每个人心上负担岂止一块石头呢?金钱、名位、爱情、生活、职 位、权利……这些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还有那是非、得失、荣辱、 苦乐等,更是奇重无比。
75、 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崇高的境界。
76、 静坐深思的主要用意是:聚精凝神、养精蓄“睿”,反观内心自性,反省过去,慎思现在,警惕未来。亦即:止恶——诸恶莫作;持善——众吾奉行。静坐不离此意,即是真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