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心灵禅语佛语人生

2024-03-19 00:45: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是福有二种相:能与乐,能与苦。如杂毒饭,食时美,欲消时苦,福亦如是。(古印度)提婆《百论》卷上,舍罪福品

02、 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幻听品

03、 空自发愿,不如说行,欺诳众生,是名欺佛。复次,一切法中不如说行,是名欺佛。(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

04、 佛心禅语 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叶禅师)

05、 菩萨摩诃萨于四大身生药树想,随诸众生须手与手、须脚与脚、须眼与眼、须肉与肉、须血与血、须骨与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06、 困难和挫折总是出现在前行的征途,是希望和成功的前奏。没有茧,就体会不到破茧而出的快乐;怕掉落,就永远不能展现飞翔的美丽。

07、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弘,言动要谨!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人生太忙,则耽误风花雪夜之情!不闲不慢,疏密有情,方为快哉。

08、 日常待人处事中,要秉持诚正信实的心念,不能自欺欺人、心怀不轨。若能终生抱持“此心即道场”的意念,才得入如来室,学如来行。

09、 可以说,世界上真正的大业,都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在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可能的事,一件还没有。

10、 在我眼里,了凡先生已深谙庄子哲学之精髓,逍遥游世间,心游万仞,自在洒脱。而他一直从事的慈善事业,便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wWw.wENZiJI.CoM

11、 佛家所说的一切皆幻.只是自然现象,如何从自然现象中取其所需,才是最要紧的。求悟其真而求至乐,顺应其幻而求小乐,都是有趣的活法。

12、 分别完全是一种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问题就来了,烦恼就起来了。烦恼起来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就不得自在。

13、 一个人只要选对了路,下定了成功的决心,“精进不止”,终能成功。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始终保持至诚之心,永不动摇,才能心想事成。

14、 佛心禅语 (mà)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mà),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

15、 佛心禅语 人只有在生活的时空之中,当下接纳自己,把生活本身当做目的,不要为了追求物欲而把生活变成手段,这样才会发现生活的妙悦。——郑石岩

16、 与其悠回九转拿不起放不下,内心纠结,不如静守时光心无杂念豁然开朗拈花微笑,何其淡定?禅心如莲,摒弃内心的挣扎与虚荣,你会发现生活永远美好。

17、 佛心禅语 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 怀,以感恩心做人,以报恩心做事,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美丽,更加 充实。

18、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19、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六祖坛经·坐禅品》

20、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21、 世间有许多理论,乍听之下似乎颇有道理,但字义上深奥莫测,令人难以理解。难解则难行,难行难解就是虚渺;虽然表面听来有道理,却非正道,所以“行”不通。

22、 人活着,不应活得那么苦闷,人死了,不应死得那么伤感,哪怕生命只一朵花开的时间,也要像花一样灿烂地绽放,刹那永恒,只因我在瞬间感受到地久天长的味道。

23、 人们的烦恼都是因为欲念而起,而欲念就像一个破桶一样,无论添进多少水也会逐渐漏失,永远填不满。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会有忧愁,有忧愁就会生起惊惶不安之心。

24、 领袖人物 如果你能为他人的利益而站起来呼吁,如果你能把握机遇,如果你能 保持健康的身体,并且具有超人的智慧、超人的胆量,你就可能是一位领 袖型的人物。

25、 善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只要心中充满了善意,幸福就不会远去,快乐的天使就会相伴左右。而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其实就是关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26、 山那边是更高的山,绿那边还有更深的绿。我无法越过,也不能穷尽。和自然相比,人过于渺小,生命多么短暂!我们因此有理由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和心灵律动。

27、 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永久不坏。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等到下个月才发心造福人群,或是等到明年、等到退休时、等到……这都会来不及的,到时候想做可能因缘已不允许了。

28、 佛心禅语 悟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从平易的地方去觅;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内心发掘,因此,便迷入悟中,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29、 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寻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30、 佛心禅语 问:“云何为空?若道有空,还同质碍,若说无空,即何所皈依?”答:“只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如此见者,是名皈依。”——《神会语录》

31、 人都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32、 俗话说,“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外部条件并非一成不变,通过自身努力,可能得到天助、人助,使外部条件由不利变成有利,原本不可能成就的事也可能大功告成。

33、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心境完全不同。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不能“舍”的人就会有“失”,失去心境的安宁。

34、 菩萨修行大涅槃者,作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则不能令一切众生渡烦恼河,以是思惟,虽有如是身心苦恼,默然忍受。《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高贵德王菩萨品

35、 钱会害人,但是钱也会救人。我们要好好利用钱去救人,不要被钱所利用。有钱有势的人,若不知节制欲望则烦恼无量;若不将名利看淡,精神生活必然空虚无所依止且苦患无量。

36、 大凡诸佛菩萨进修之门,有正有助,有实有权。理事齐修,戒乘并急,悲智双运,内外相资。若定立一宗,是魔王之种;或亡泯一切,成己见之愚。(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

37、 惜福心发,大爱慈悲。爱,诚然是伟大的,古今中外流传多少“爱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如果没有怜惜心(慈悲心),爱反而是自私的,是极端的占有,更是一种污染与罪恶。

38、 比如瘤子它作为一种“物态”是有形有相的,而它受制于无形无相的“场态”所操纵。那么这“场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对事物的起心动念形成的黑子场!此场不消除,割瘤无用。

39、 活着就要为生活负责。生活简单或复杂,都必须面对,这是活着的代价,注定要付出。只有感恩,没有抱怨,只因为活着,只因为还在享受阳光、空气、碳水化合物以及夜晚的星空。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