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佛曰恶语中伤的人

2024-03-20 14:30: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禅修可以使我们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增进身体健康,祛除种种疾病,安定心灵精神,增长般若智慧,彻悟宇宙真理。

02、 云何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一

03、 夫沙门者凡有四种,何谓为四?一者形相诈现沙门,二者威仪欺诳沙门,三者求名沙门,四者实行沙门。《大乘宝云经》卷七

04、 佛心禅语 私心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任贪婪作祟,那么 就会无恶不作,人生的快乐也将随之消失。

05、 世间之人无知无信,常与诸根而为奴仆,唯见掌中,不观大利,易事不修,难者恒作。《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为阿难说处胎会出自 WwW.wenZIJI.com

06、 佛心禅语 做到得意失意皆平和并不容易,就连为人达观洒脱的文豪苏轼,受人羞辱也难以淡然处之,可见宠辱不惊的修为之难。

07、 佛心禅语 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少室六门》

08、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09、 人生感悟在顺境中修行,永远都不能成佛。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吃再好的草,驴也不会变成骏马;吃再好的丹药,人也不会变成神仙。

10、 佛心禅语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净慧

11、 佛说:不要亲近恶知识,也不要跟愚者共事,应当亲近善知识和人中最优秀者。人性本无恶,模仿、亲近恶知识,时间长了必然种下恶根,看不见的危害直至终生。

12、 当你放下别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来到了。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13、 人性本善,找回一颗向善的心刘善人说:人一生的寿命是有数的,福分也是有数的。吃的、喝的、都有一定数量。我们不能被这个数拘住,我们得夺数、挪数。怎么挪?

14、 凡经律论,宜互学习。(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丛林清规证义记》卷八众生根机不同,大圣设教亦复非一,不可偏执一法,互相是非。(唐)善无畏《无畏三藏禅要》

15、 人生最有价值的,就在一个信字;若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就是半个人生,也是不健全、残废的人生。因此要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必须先在人群中建立让人信任的人格。

16、 一日一禅佛陀告诉我们,人都有福,或多或少,或前或后。福是不可以量化的,只能感觉,知足为福。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走。

17、 以智慧力知尘数,劫数兆载不可称,书疏数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将来后进怀狐疑,此菩萨德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18、 佛说:有所执著,故而要行禅定。凡有我见便化解它,即是禅定。“禅定”是一种奇妙的灵觉状态,一旦得了“禅乐”,才知世间之乐,不过是糟粕,不及“禅乐”之万一。

19、 父母生我、养我、育我,若能真正利用这个身体来爱一切众生、救一切众生,发挥服务社会人生的功能,则在现世中更能使我们的父母得到一分心灵上的安慰以及无限的快乐。

20、 佛心禅语 心明才能眼亮。如果方向搞错,甚至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就会劳而无功。不论干什么,都要开动脑筋抓住关键,掌握正确的方法,仅仅不怕苦、不怕累是不够的。

21、 佛心禅语 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虚无”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大金钱的作用,将金钱的地位拾得很高,高过人格的底线,甚至高过生命。

22、 佛心禅语 《无常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所住处皆安乐。”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佛家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包含了不惧无常,随缘则心安的理念,即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