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岁月是一首无言泪流的歌。岁月无情也有情,
02、 佛语禅话知足善解常自在,不因是非起烦恼。
03、 资源回收的目的,在于提倡与教育人人懂得惜福。
04、 和群和睦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学佛。
05、 天天禅语慈悲需是非分明;道德需有毅力、勇气。
06、 天天禅语理讲太多,情就薄;情感淡薄,事难成。
07、 言行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样对世界是否有害?
08、 佛六根互用,用的是心。佛彻证唯心,故能六根互用。
09、 作为三宝弟子正信的佛教徒,并不是不可以拥有财富。
10、 佛言:使我疾成无上真正道者,皆由孝德也。《啖子经》
11、 佛心禅语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12、 天天禅语欢喜就不怕艰难;有感恩的心,才能凝聚力量。
13、 佛心禅语 贫困并不使人痛苦,人却苦于贫困。——卖茶翁
14、 我们没有能力掌控每一扇门,却可以营造自己家中的一份恬静。
15、 天天禅语无争,并非事事不理,而是与人合心、与气、互爱、协力。( www.weNzIjI.Com 编辑 )
16、 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佛说未生冤经》
17、 佛心禅语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8、 恶生于心,还自坏形,如铁生垢,反食自身。《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19、 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20、 自信不是自大,自信也不是自恋,自信实际上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大学问。
2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懂得生活礼仪,就懂得爱自己;自爱的人,才会爱人。
22、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每日一句经典佛语(二)
23、 欲!我知汝本:意从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24、 佛心禅语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印光师
25、 应该回避争论,因为智者认为纯洁不靠争论。《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26、 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
27、 悲心与空性,为成佛要伴。通达空性为见,见净为定,悲空不二为戒。(古印度)阿底峡
28、 成就无量的功德,就是灭除无量的烦恼;舍苦恼的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谓之“得度”。
29、 心外无有物,物无心亦无。以解二无故,善住真法界。(古印度)无着《大乘庄严经论》卷二
30、 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给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31、 我们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样,一切行为来自内在的想法,这些想法使我们造成今日所处的世界!
32、 现在是电脑时代,人们习惯用脑,却迷失了心。心胜过脑。心,极灵极妙;脑,却呆头呆脑。
33、 如幻亦如梦,如干闼婆城,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古印度)龙树《中论》卷二,观三相品
34、 淡泊养智只需六尺长、三尺宽的位置,就够我们这副身躯睡得很好,何必奢求什么高楼华厦呢?
35、 佛言:我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人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楞伽经》卷三
36、 诸有勇猛施头目,身体血肉无所惜,妻妾国财及男女,此名檀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37、 消业与成佛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业除魔,方可获得幸福, 方可修身成佛。
38、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而并非完全由客观环境造就。以平常心观世间无常,就能够在尘世间获得幸福。
39、 健康是通往艺术圣殿的门票,健康是攀登学问之山的云梯,朋友,请珍惜这张门票,请守护这架云梯。
40、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观普贤菩萨行经》
41、 世间所有无量别,种种善巧奇特事,粗细广大及甚深,靡不修行皆了达。《华严经》卷三十一,十回向品
42、 心中无外物,就是懂得放弃人世间的一切欲望,做到心无杂念,用心来感受世界,从而达到真正的平静。
每日一句经典佛语(三)
43、 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将全部的心思、全部的潜能用于一个人生目标,便可见“精诚”的力量。
44、 佛心禅语 万种念头从心生。心生了各种杂念,即使是遥远的东西,都能够加以胡思乱想,引发内心的烦乱。
45、 佛心禅语 人生真正的富足应该是,外财与内财俱有;知识与信仰同重;接受与施合并行;拥有与享有兼备。
46、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用佛法增加人的欢喜,用布施增加人的福利,用劳力贡献服务大众,未成佛道应先结人缘。
47、 这大概也是因为小孩心性单纯,还未曾受后天环境的浸染,天生阳气足的缘故,所以他们感召的多是正面能量。
48、 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49、 佛心禅语 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50、 假使恩爱久,共处至命终,会别离见此,无常须臾间。是故我弃舍,恩爱永别离,志求无上道,愿度一切人。《佛本行经》
51、 住三解脱不入正位,随众生欲严净佛土,于刹那顷,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宝积经》卷八十三,无尽藏菩萨会
52、 七老八十,身体老迈,不堪驱使,只念一句佛,说得过去。年纪尚轻,以一句佛为幌子,打着念佛的旗号偷懒,说不过去。
53、 慈悲待人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传达给他人。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它能融化人们内心的冰雪。
54、 佛心禅语 我们只有像佛陀弟子一样,既不追悔过去,也不杞忧未来,活在现 在,才能神采奕奕,生命才能绽放奇光异彩。
55、 佛心禅语 显大机,明大用,得夫俱表,是非杳忘。绝尘绝亦,透声透色。重重无尽,事事圆融。——《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56、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每天也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干扰,让你不能专注于一个“点”,从而导致一个人的一生,碌碌无为,终无成就。
57、 佛心禅语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不妨看开一 些,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奔向新生活。
58、 佛心禅语 雁王与苏摩以他们的慈悲和知恩感恩的心,感动了猎人,启发了猎人 的善根,不但将宝物布施给贫人,并且从此不再打猎。
59、 佛心禅语 与人相处时,善意的开始必然带来快乐融洽的结果。面带微笑,心存真诚,两人相对视第一个瞬间,必定能传达出发好的信号。
60、 当我们修习正念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生命中的那些使人净化和使入神清气爽的因素,并且开始转化我们自己的痛苦和这个世界的痛苦。
61、 人格教育:以慈悲人格为学习目标,以诸佛菩萨为效法榜样,以戒定慧为求道根本,以智仁勇为做人方针,心中要建立“圣贤偶像”的观念。
62、 佛心禅语 学佛之前,生命像一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尽可由他。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格才能给人看。——证严法师
每日一句经典佛语(四)
63、 宇宙在我心中,不过是一朵花,一粒沙,一片叶,一朵浮云。瓶中水,天心月,虚空云。一句佛号,一片禅心。佛说,人生呼吸间。刹那即永恒。
64、 佛是站在众生的立足点看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而不是站在高成就上俯视芸芸的众生。”佛就在我们的周围,禅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65、 佛心禅语 不要处处争强好胜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如果你老是想赢对方,即使获胜了,那也 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66、 多情总被无情恼,不如怜惜眼前人1.缘分可遇不可求。2.惜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3.天长地久的爱情需要彼此的包容,世界没有天生完美的爱情。
67、 佛心禅语 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日:“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大珠禅师语录》
68、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69、 若人虽念真如,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70、 人性本善,找回一颗向善的心刘善人说:人一生的寿命是有数的,福分也是有数的。吃的、喝的、都有一定数量。我们不能被这个数拘住,我们得夺数、挪数。怎么挪?
71、 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譬如微少火,樵湿速令灭,于佛教法中,懈怠者亦然。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72、 一个人身上的能量与磁场,往往决定了他运势的好坏,决定了他事业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他与什么人相遇,应该做什么事,住什么样的房,这都是先天与后天能量累积的结果。
73、 人的命与相是相通的,而相会随着业而转。有人过去的面相看起来很凶恶,但如果他做了善业功德,心生欢喜,行为举止自在磊落,相就会因此改变。所以,命与相都不是绝对的。
74、 佛心禅语 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丽者都是“迷”。——证严法师
75、 佛言: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我以精进力、勇猛之心,使弥勒在后。过去恒沙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善知识品
76、 比如瘤子它作为一种“物态”是有形有相的,而它受制于无形无相的“场态”所操纵。那么这“场态”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对事物的起心动念形成的黑子场!此场不消除,割瘤无用。
77、 生活中的许多苦难,我们要学会承受,学会担当,学会在泪水中直立自己的灵魂。生活从来都是波澜起伏的,命运从来都是峰回路转的,因为有了曲折和故事,我们的生命才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