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仅要奉献财富,还要塑造虔诚的同情心。
02、 天天禅语天天苦恼不够,不够,是个富人。
03、 天天禅语人生要坚持这一刻,不要空谈妄想。
04、 让一切众生快乐。《华严经》卷54,离世产品
05、 天天禅语教富是启发智慧;济贫是造福人群的。
06、 不自害,不他害,不两害。《华严经》卷十九十行
07、 如虫在混,不知东西,结在淫欲上,盖此也虫伦。
08、 佛语禅话造福世界,保护地球,都要从自己做起。
09、 奉承之心,与道相违,是因宜应直其心。佛教遗产经典
10、 爱到多时反转薄,不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
11、 真正贫穷的不是那些拥有很少的人,而是那些渴望的人
12、 珍惜别人就是珍惜自己。南传《佛教格言》·人品第一》
13、 幸福与不幸,能付出就是幸福,希望得到帮助就是辛苦。
14、 最禅意的句子无悔无怨,见证慈悲;无忧无虑,体证喜舍。
15、 佛心禅语 坚持正确的决定;对于错误的选择,这叫固执。
16、 禅语感悟人生句 如果只用刑法治国治民,就会失去老百姓。< 发布于 wwW.wENZiJI.cOm >
17、 天天禅语恶习要及时戒掉;忍一时辛苦,能得到一生的幸福。
18、 禅是禅,非禅,凡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这就是慈悲。
19、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20、 心灵禅语 自我管理是指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
21、 佛心禅语 僧问:佛法怎么大意?师日:春草自青。-云门文偃禅师
22、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发慧,就叫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
一句话佛语(二)
23、 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地都是佛,名常寂光。《观普贤行法经》
24、 羞愧不知道,不能,不干净,不好。(当代)星云《人间佛教戒定慧》
25、 禅语感悟人生句 见多识广不会失去辨别能力,视听敏感不会被迷惑。
26、 尘相虚无,从心所生,无自性,名为无相。(唐)法藏《华严义海百门》
27、 世界的艰辛与磨炼,是一种考验与修炼,也可能是幸福与财富的 基础。
28、 天天禅语每一步都要用心去做,如果走一步,看一丈,脚步很容易踩空。
29、 比如海中船,贪重沉没,佛法斯也是如此,利养灭亡。《迦牟尼说法灭尽》
30、 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之而来。(唐)大珠慧海禅师《景德传灯录》卷28
31、 一个好人不仅要在公司里扮演尽职尽责的老板,还要扮演忠诚仁义的下属。
32、 是非教育,赞美警惕;不喜欢反思,错误经历——任何批评都是宝贵的一课。
33、 佛法以人道为肇基,人道以佛为究竟。(明)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卷32
34、 若菩萨心坚强,久处生死无厌,彼当有普贤行,得佛功德无能坏。四十华严卷四
35、 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然后断绝一切,那么善巧。(古印度)提婆《四百论》
36、 用兼爱夺江山,用仁爱治天下。中国人非儒即墨,夺江山夺人心,治天下治人心。
37、 能拿到什么,一切只是心。两种从心底出现,没有我和我。《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38、 有些人隐藏灵魂的空虚,有些人描述困惑和困惑,有些人表达内心的愤怒和悲伤……
39、 要做菩萨,就要发恒心。菩萨从不把付出当苦事,而是抱着游戏世界的喜悦去付出。
40、 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华世故。《心地观经》卷一,报恩
41、 恭敬和尚和尚,恭敬阿阁梨和阿阁梨,恭敬上下座,是名威仪行。《舍利弗阿毗昙论》
42、 我们经常听道理,讲道理,但有多少人真正体会到真理的本质呢?真正的经历是什么?
一句话佛语(三)
43、 我是因为空虚,外界和我融为一体,风心显境自由,任何实现都随意。弥勒日巴大师歌集
44、 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45、 佛心禅语 要求的爱不能永远存在。能永远存在的是无形、无染、无求的爱。-证严法师
46、 佛心禅语 培养自己的气质,不要为面子而战;争取的是假的,养的是真的。一证严法师
47、 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盘,若人如此,还为所束缚。(古印度)龙树《中论》·观缚解品》
48、 痛苦是一种财富,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合理地控制和利用它,它会鼓励和激励你的生活。
49、 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无与伦比。我看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没有佛像。《佛本集经》卷四
50、 知生变似义,有情,我及。这种情况不存在,境无故识无。(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下
51、 诸法不自生,也不从他出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古印度)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52、 菩萨不因为欲望而烦恼众生,宁愿放弃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担心众生。《华严经》卷十九十行
53、 了解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本性,不起妄缘,无心无为,自由自在,动静自由,知道现在是修行。
54、 愿我们的慈悲永远传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众生沐浴在温柔明亮的月光下,得到真正的凉爽和快乐!
55、 佛心禅语 没有什么能束缚你 麻烦重的人,芝麻小事让他烦恼;想解脱的人,大事束缚不了他。
56、 弱者生气有什么用?强者为什么要生气?生气是没有意义的。(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57、 所有的法律都是因为原因而生的,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成就,名无生性。(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2
58、 归命佛僧,定不堕恶道,弃人已,当得天身。一心归信三宝,决定大加持,求完美。(古印度)莲花生
59、 佛教需要修证。一个人修证和实践佛教可能不会成为佛教,但一个不修证和实践佛教的学者永远解脱。
60、 你的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要么你控制生活,要么生活控制你。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士。
61、 我们的精神面貌是另一个境界,让我们的心从各种分离和执着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自脱离一切攀缘。
62、 禅语悟道不痴迷科学,不陶醉哲学,只想证明真谛。闻佛法教实证是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唯一途径。
一句话佛语(四)
63、 佛教所说的破除执着,见五蕴皆空,不是为了消灭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为了改变我们主观世界的观念。
64、 生活中,简单越珍贵,不妨在阳光下看光明,在绿荫下乘凉,在树下休息。宽处看世界,烦恼就会消失。
65、 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陀可以为众生牺牲一切,我们也可以不惜一切努力帮助众生。
66、 用智慧明鉴自心,用禅定安乐自心。用精进坚定的自我,用屈辱净化自我。用戒律清洁自我,用布施解脱自我。
67、 简单的人生哲学值得深思是善美的境界。善于接受,善于转化,把烦恼变成力量,这也是人类佛教修行的重点。
68、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不乱。禅是思维,即定慧,禅与定,是一非二。
69、 理是心,心能平等,名为理;理能照明,名为心;心理平等,名为佛心。(古印度)请那跋陀罗看《楞伽师资记》
70、 住持以众智为智,众心为心,恒恐一尽,一事无理。孜孜访纳.唯善是求。(宋)圆悟克勤禅师(禅林宝训卷2)
71、 一个喜欢把我是为了你好当成口头禅的人,在你出问题的时候会强迫他说这样一句话:你看,我一开始说的是什么?
72、 看到他怒不可遏,却能行默忍,彼此自然灭绝,不烦刀杖力。彼此得到大利,自利也利他。《不要翻译阿含经》卷2
73、 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就像来福田一样,无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则名日有足法施。《维摩经》卷上,菩萨品
74、 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对禅修者来说至关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法宝,只有宁静的清明才能专注于一切,只有柔软才能融化一切。
75、 如果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走得太快,走得太快,忘记欣赏沿途的美景,忘记欣赏生活每个阶段的意义,那么我们的生活。
76、 佛心禅语 放下就是看得开。放下是一种智慧,是顿悟后 突然开朗的一种,是重负顿释后的轻松自由,是云雾散后的阳光。
77、 修行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一个地方,让分散的心集中在一点上。控制一个地方,什么都不做。如果心能在一点点上,妄想就少了。
78、 佛心禅语 在佛家看来,只有懂得放弃,懂得布施,才能获得福报;现实中的人 看来,只有懂得放弃,才能抓住更重要的东西。
79、 佛心禅语 怕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可以消灭,安身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露居,生活满足,烦恼一时消除。(莲池大师)
80、 若见万法无起,即解苦意;若见万法无住,即可断集;若见万法毕竟涅盘,即可证灭。……若见诸法无自身,则修道。《文殊道行经》
81、 作为家里佛教的弟子,无论你信仰佛教有多虔诚,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你的工作,也就是说,你不能脱离你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82、 我希望这本书能带你去理解因果关系,并找到改变命运的法则。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带你回家,我们将非常感激。
一句话佛语(五)
83、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有一颗感恩的心,一切都有意识地感恩,我们的心态就会非常平静。这有利于我们快乐的思想,消除烦恼,消除对与错。
84、 佛心禅语 修行就是纠正你的思念和行为。如果你有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观点和错误的行为,你应该纠正它。这就是真正的实践——云先生
85、 如地狱、饿鬼、动物、人和神仙、天吉修罗、精研七趣,都是昏昏欲睡、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心、空华、元无所。《楞严经》卷九
86、 佛心禅语 问:“久久寻源,为什么不见?”师日:“为步数太多。”日:“恁幺则不觅去也。”师日:“还同避溺而投火。”——《五灯会元》
87、 忠诚这个词,义贯万行。仁若有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持、仁人爱物、众恶莫作、众善奉行。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杨椒山言行录序
88、 我们应该放弃嘲笑、啰嗦、悲叹、卑鄙、欺骗、虚伪、贪婪、骄傲、抱怨、粗鲁、堕落和愚蠢,摆脱傲慢,坚定思想。《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经》
89、 如果是恶业,本自发明,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地而降,也不是人与人之间。自妄所招,还自来受,菩提心中,都是浮虚妄想的凝结。《楞严经》卷八
90、 三轮清洁是檀香,修因德是完美的。当波罗蜜被证实时,只有心净而不是财富。如果有染心施珍财,不如净心施少分。《大乘本生观经》卷7,波罗蜜多品
91、 实践,一个要有信心,另一个要明确,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信心,只有理解,可能会陷入邪恶的观点;没有理解,只有信心,可能会变成迷信,成长无知。
92、 真正的观者,不是空的,让所有的法律都空的,而是法律的自我空的。不是无人的,名日是空的,而是空的。前空,后空,中空。《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93、 佛心禅语 只有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却误导了你一生的大事。道业未成,无常快捷,急于收敛和隐藏光芒,一心一意走向道路,不要再犯错误。(《西方确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