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感悟人生佛家经典禅语心灵禅语

2024-03-23 03:27: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天天禅语省钱是美德,用钱用得有意义是功德。

02、 天天禅语内心常存仁德,至诚待人,自然得人心。

03、 不要把阴影覆在心里,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04、 面对痛苦,面对荣辱,谁又能做到真正的波澜不惊呢?

05、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06、 烦恼破坏时,真如恒显现。(古印度)龙树《赞法界颂》

07、 天天禅语一秒钟一辈子,能恒持一念心,就是一生的方向。

08、 人事的艰难,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长养毅力与勇气。

09、 永远不要为一处风景沉迷,否则会错过其他更迷人的景致。

10、 虽然年华已经渐渐老去,但我的心依旧是一面飘扬的旗帜。

11、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只有气场丰润,才能活色生香。

12、 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华严经》卷六十四,入法界品

13、 老当益壮自求多福,莳花品茗,逍遥自在;心安理得,随遇而安。

14、 天天禅语善用世间财利益人群,获得轻安自在,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15、 勇于承担,是一分动人的力量;勇于承担错误,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16、 当然不会。但如果我们把爱当做一颗种子,就一定可以收获爱的果实。

17、 善缘、恶缘,都在语默动静中;好话让人心开意解,坏话让人心起烦恼。

18、 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不教居士卧禅榻,唤出西厢共看来。

19、 只要我们改变面对困境的心态,时时积德行善,我们的命运便会从此改变。

20、 佛心禅语 每个人仅需一杯水就是够,快乐、富足的人生来自一颗知足之心。

21、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用菩萨的智慧,看待家人;用父母的包容,关怀天下人。

22、 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无一二三,而一二三。(隋)智颧《摩诃止观》卷一

感悟人生佛家经典禅语心灵禅语(二)

23、 清茶淡香,既可口又提神;若是太浓,则苦得喝不下。世间的情爱也是如此。

24、 身缚尚可解,心缚不可脱。心既为欲缚,常受诸苦恼。《正法念处经》卷三十二

25、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虔诚地为人群服务,不要“加减做”,加加减减就不会进步。

26、 禅语悟道爱的力量,可以抚平心灵的不安,让社会安定祥和,消除一切的灾难。

27、 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个体,尤其爱护老弱妇孺,避免家庭暴力或不伦诸事的发生。

28、 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唐)湛然《金刚经》

29、 莫使父母忧孝养父母是尽人事、尽形态,要殷勤、顺从,不要让父母烦恼、操心。

30、 佛家经典禅语 (佛祖的)道理是修行者由心领悟到的,哪里是在打坐中就能得到的呢?

31、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

32、 学佛先从做人开始,把学佛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这样,信仰才有根底,学佛才有落实的地方。

33、 把人的本性实现出来,从人生体现出全宇宙的真相,才完成人的意义。(民国)太虚《佛陀学纲》

34、 四大等不离心大。心色虽异,其性则同。色即心,心即色,无障无碍。(日本)空海《即身成佛义》

35、 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

36、 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趁年轻时好好努力,等到年纪老迈时才想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予了!

37、 多念佛,祈求阿弥陀佛保佑临终预知时至,这样可以吗?可以!但不如多念佛,好死歹死皆一任阿弥陀佛。

38、 行亦禅,坐亦禅,春来任他百花开,秋去随他黄叶散;坐亦禅,行亦禅,无穷般若心自在,清净自有菩提伴。

39、 凡人有罪,自见自知而悔过者,于当来世律仪成就,功德增长,终不退减。《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7经

40、 和人相比,我自庆运气好,因为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就像一只售货摊上的泥鳅,遇到了放生的人,就能活命。

41、 佛心禅语 佛说:是心为佛,是心是佛。心境如一,要光有光。给心境一点光, 再灰暗的心境也会充满光亮。

42、 净土为归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入楞伽经》卷九

感悟人生佛家经典禅语心灵禅语(三)

43、 我们要如何修行才能得到“真功夫”?功夫一定要从历练中得来;修行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一个字——“忍”。

44、 佛心禅语 我们常常为生活中的琐事大发雷霆,但归根结底,那都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够沉静,就像一杯混浊的水。

45、 佛心禅语 你若觉悟,就会“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宣化上人

46、 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安立无量无数无边有情于六波罗蜜多。《大般若经》卷四十九,大乘铠品

47、 我们应为别人的成就生欢喜心,视他人的成功犹如自己的成就,这就是菩萨心。常常抱持利益众生之心,就可永远不离喜乐。

48、 疑网心中有了“疑网”,别人若想走进你的心中,立刻就被疑网隔开。人生最可怜、可恼的,莫过于对人对事时时怀抱疑心。

49、 慈悲是智慧的具体展现,它源于对一切生命互为依存这一事实的认识。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时甚至要舍己利人。

50、 人生最美的境界就是内心的安静与丰富。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51、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52、 犹如母亲用生命保护自己唯一的儿子,对一切众生施以无限的仁慈心。对整个世界施以无限的仁慈心。《经集》第八章,《仁慈经》

53、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隋)僧粲《信心铭》

54、 我不共世间作诸诤论,然而世间于我强为诤论。所以者何?诸知法者,不与他诤,离我我所,共谁为论?《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佛说入胎藏会

55、 佛心禅语 我们安详禅要求人人安分守己、心安无愧。不要改变生活,……不必烧香、磕头,不要增加生活负担,现在的人够忙了。——耕云先生

56、 佛心禅语 问:“久久寻源,为什么不见?”师日:“为步数太多。”日:“恁幺则不觅去也。”师日:“还同避溺而投火。”——《五灯会元》

57、 欲行所得之道而利于人,先须克己惠物,下心于一切,然后视金帛如粪土,则四众尊而归之矣。(宋)黄龙慧南禅师告王安石语《禅林宝训》卷一

58、 用心闻法,不是用脑闻法。用脑,即使都“懂”了,也不一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用心,即使不懂,却可以很喜欢。佛法,未必要懂,喜欢就好。

59、 人人应该自谦,在一个团体中生活,才能培养“和”的气氛。不要自认为事事比人能干而耀武扬威,败坏了修善的形象,也破坏了别人对己身的观感。

60、 佛心禅语 同样的,一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并专心念佛,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61、 佛心禅语 倘若我们正遭受着别人的非议,千万不要以(mà)止(mà),而应该多向释迦 学习,只有像他那样处世,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无言以对。

62、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放下应从修持布施、奉献爱心做起。布施能放下对物质的贪执;奉献爱心能放下自私。布施分为三种:财物布施;无畏布施;法教布施。

感悟人生佛家经典禅语心灵禅语(四)

63、 病是人生最痛苦、也最无可奈何的事。有句话说:“英雄最怕病来磨!”一旦身体不健康,即使拥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没有用;所以,身体健康就是福。

64、 有一些不会处理烦恼的人,到处自找烦恼,总觉得生活在一种大家都对他有意见的气氛当中,这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作用,他不知道怎样要求自己和怎样谅解他人。

65、 佛心禅语 吸取教训,不犯第二次错误 在遭遇失败后,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 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那么你最终就是那些成功者。

66、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67、 佛心禅语 人们为名付出很多,甚至不惜失去自我,却忘了去分辨真名声与假名声、好名声与虚名之间的区别,以至于求了一辈子,最终只换来一生的伪饰和不自由。

68、 有一天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原来两人早已走上分岔路,渐行渐远……终于,走不下去了。那么,曾经拥有的美好爱恋难道都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69、 若布施,若持戒,若修定,若随喜,是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福最上第一,最妙、无上、无与等。《摩诃般若经》卷十二,随喜品

70、 这些年来,我竭力为你保留一颗不渝的心,但愿在世事变幻中如尘埃落定,以应四周的飞扬与熙攘。因为我相信爱情原可超越七情六欲;从爱欲中,可培养禅心。钟晓阳《哀歌》

71、 取长补短 善识己之短,善取人之长;要善于取先辈之长、取师长之长、取学友 之长、取部下之长,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易于成功,不善于取长补 短的人很难有所成就。

72、 佛心禅语 王阳明曾说:“防山中之贼易,防心中之贼难。”看待事物要站在人本的立场、客观的立场,以一颗公正的明心,不刻意揣测,也不认死理,较真儿。真理也要灵活运用。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