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字集人生感悟内容页

佛曰早安心语

2024-03-20 21:12:01互联网人生感悟手机版

01、 天天禅语对人虔诚,要尊重;对事虔诚,要感恩。

02、 天天禅语简单,可以净化人生;复杂,会丑化人生。

03、 佛教本质是积极的,主张人生要努力,即使辛苦也值得。

04、 佛心禅语 爱是学习付出,也是学习接受。——海涛法师

05、 不景气时,应自我教育去除贪婪、克勤固本,才能保安康。

06、 佛心禅语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07、 能救人的人就叫做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

08、 佛光会员遇有纠纷,应依国际佛光会所订之“七灭诤法”处理之。

09、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国品

10、 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要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再肯定自己的优点。

11、 有德不孤。德之极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诸佛菩萨现前护念。

12、 禅是一种生活艺术,是觉者的生活体验,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内涵。

13、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能用心,道理就在眼前;不用心,真理远在天边。

14、 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15、 佛心禅语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智者大师)

16、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卷一

17、 一个女人,若懂得阴阳规律,便知道再强悍的女人在家里都要刻意地示弱。

18、 佛心禅语 人生取决于我们所做的决定,而不是所遭遇的状况。——海涛法师

19、 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佛日:依猗慈心不怀伤害,是日持戒。一《贤劫经》

20、 盲目陷情爱,必被欲网覆,被魔罗擒捉,如鱼被筌捕。《即兴自说·贪欲经二》

21、 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22、 诽谤与赞美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美的人。

佛曰早安心语(二)

23、 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24、 结婚后,他会变得更唠叨,时常会提醒你在工作时要多看别人脸色,不要强出头。

25、 佛心禅语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文殊思业禅师

26、 天天禅语因为太期盼结果,所以往往忽略过程;因为忽略过程,所以往往失去结果。

27、 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28、 佛心禅语 不可忽视学习,同时不要只学表面、学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内在神韵。

29、 夫豪杰者,圣贤之基也;圣贤者,佛祖之阶梯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30、 我本来自性清净心,于世间、出世间最胜、最尊,故日:本尊。(日本)空海《秘藏记》

31、 有一种存在无声无息,就在清宁的世界氤氲的花开。风羁草色随心倾,如梦浮生禅心静。

32、 有在家出家者,有出家在家者,有在家在家者,有出家出家者。(明)莲池《竹窗三笔》

33、 只有完全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触世界,但是往往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要困难得多。

34、 我喜欢念佛,因为念佛轻松。念佛轻松,因为念佛无善恶。若有善有恶,人生何来轻松呢?

35、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36、 宁可以苦恼、惭愧、庸碌,但不可以耍小聪明,自以为是,抬高自我,伤害常住,亵读圣教。

37、 卑门持戒生天上,胜族毁犯堕幽冥,摩登持戒亦生天,仙人破戒人诸狱。“四十华严”卷十七

38、 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杂阿含经》卷八,第203经

39、 佛心禅语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 句,则是积口德。

40、 作事仓猝,不豫熟计,为之不谛,亡其功夫。败悔在后,唐苦亡身。《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

41、 不与父母争,不和兄妹斗,只愿家庭和睦。做人的道德和为人的品格,是从善待自己的家人开始做起。

42、 心中有爱,即使身处尴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 也满腔怨怼,哪会有幸福感可言?

佛曰早安心语(三)

43、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44、 佛心禅语 终日相逢无半面,刚然千里有知音。不须格外论奇特,只此全机耀古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45、 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个人利益才是永久的。

46、 人执着摄取就是执着死亡领域,就不会在一切世上摄取到任何东西。《经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罗弗达问》

47、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彼此难免有不同的观念,生活习惯上也有些不一样。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可能产生烦恼。

48、 把财物丢进水里,是不净布施。例如很多寺庙附近有水池,据说投钱入水能增福,实际上这是不净布施,并无福缘。

49、 学问会扼杀人的灵性,使人走上不归路,不论是世间学问,还是佛门学问。只可信仰驾驭学问,不可学问脱离信仰。

50、 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忙出价值,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矛

51、 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与对人生的解释也多了几分禅意。

52、 佛心禅语 悟字拆开是吾、心,悟到我心即是明心,明心即明白自心,见性即见到自己生命永恒不变的属性。——耕云先生

53、 修行不能远离社会人群,不能逃避现实生活。我们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当中提升自我、净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54、 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分爱必须“清净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接受者不贪婪;施与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55、 启智是进入大世界的门户,悟道是畅游大世界的路径,只要让心与智合,心与道会,你的世界将海阔天空,你的生活将美不胜收。

56、 而当我进一步走进心斋坊,了解现实中的了凡先生,竟然发现出奇的巧合,他和明朝袁了凡先生在命运轨迹上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

57、 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举心动念之间来修。起一念善,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

58、 当今世界比过去更苦难!看人心就能看出世界的灾难,这是天人感应!当下流行什么风靡什么就昭示预言着什么,如“老鼠爱大米”

59、 世间有许多事情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就是意志不坚定,不能坚持到底。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坚定意志,我们就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

60、 十地十波罗蜜,如理如量修出离道,所得转依,寂静明净,声闻缘觉,非其境界,是即名为菩提自性。《佛说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

61、 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与周围的所有人、与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

62、 生命不过是广大宇宙终极微末的一个点而已。相对来看,什么才真正伟大高超呢?怎样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平淡些,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

佛曰早安心语(四)

63、 人生最痛苦的事,不一定是“贫穷”与“疾病”,而是身心无所安置,终日盲目、忙碌、茫然;像行尸走肉般浪费粮食,如孤魂野鬼般漂泊流浪。

64、 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立,离名无别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65、 当有人诽谤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喜欢你的人,仍然赞美你;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不喜欢你的人,仍然诽谤你。

66、 一切诸苦树,放逸为根本,是故欲离苦,应当舍放逸。《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处。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

67、 佛心禅语 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师

68、 自见断十恶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欢悦;生欢悦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觉乐;身觉乐已,便得一一心。《中阿含经》卷四,《波罗牢经》

69、 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难在坚持。一颗勤奋不息的心,能够收获累累果实;一颗奋发向上的心,能够登上成功的峰巅,看到美好的风光;一颗坚持的心,能够超越梦想。

70、 佛心禅语 世界本就有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名利所得,只能苦上加苦。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是快乐无边的天堂。

71、 散光眼看弯钩月有重影,散乱的心看事物也必然重影不清。瞻前顾后,心念波动越大,弯钩月越是分离,乃至幻出第二月。活在当下,念念分明,世界也会变得清晰美好。

72、 佛心禅语 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明暗自有吉来,虚空原无动静。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原来不动。——《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73、 “释怀”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懂得释怀,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旷达高洁;被贬他乡的苏轼懂得释怀,才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

74、 佛心禅语 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虚无”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大金钱的作用,将金钱的地位拾得很高,高过人格的底线,甚至高过生命。

75、 佛心禅语 《无常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所住处皆安乐。”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佛家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包含了不惧无常,随缘则心安的理念,即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