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知足则有福,不知足则招祸。
02、 天天禅语保持清净的心,不贪婪,心平静,人则安。
03、 人缘是付出的结果,得到他人的欢喜、信任和佩服。
04、 有些人太执著于静,这样会变得槁木死灰;反之,心
05、 临死之时,知道财物守不住了,送给他人,是不净布施。
06、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大般若经》卷一七二,赞般若品
07、 佛法者,教人成佛之法,尚非声闻之法,何况人天之法。
08、 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佛遗教经》
09、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唐)百丈怀海禅师《示丛林要则》
10、 天天禅语懂理的人,不一定懂事;懂事的人,一定懂理。
11、 人会因内心的烦恼、生死的烦恼,以及根本的无明而愚痴。
12、 心灵禅语 合于自然法则,万物才能相安无事,相生相成。
13、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灵的欲念,是引发人生最痛苦的因。出处 wENZIjI.cOM
14、 佛心禅语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15、 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发菩提芽。《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16、 守谦寡欲,善善恶恶,不得不作。(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
17、 糖尿病的生活感悟:生活太甜了(阳),也是一种痛苦(阴)。
18、 心中有爱的女人是打开的、放松的、全然的,像花儿一样的开放!
19、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20、 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显真如。(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一
21、 佛心禅语 无论要获得什么样的利益,信仰都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22、 犹如狮子乳,不应注瓦器,如是大瑜伽,非器不应与。《金刚经续》
禅宇人生道路(二)
23、 向善的离天使近一些,趋恶的离鬼魅近一些,大家各自有自己的选择。
24、 善知二无我,二障烦恼断,永离二种死,是名佛知觉。《楞伽经》卷三
25、 感恩,不只是感谢大恩大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良的人性美。
26、 灵魂当掉了,再多的钱也赎不回;心被掏空了,再多的钞票也填不满。
27、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忏悔就是洗心,如清泉流过心田,洗净染污的心地。
28、 最有禅意的句子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29、 佛心禅语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30、 逆境中要勇于承担,切不可自暴自弃;顺境中要谦卑恭谨,切不可得意忘形。
31、 佛心禅语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日:“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32、 善事父母即是事佛,永怀亲恩,令生有缘今生度;本无罪性,此心能造此心消。
33、 一切恶友、诸烦恼业,即是菩萨道庄严伴。《优婆塞戒经》卷二,义菩萨心坚固品
34、 佛心禅语 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坛经·般若品第二》
35、 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道?”师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一《景福日余禅师》
36、 逢师不学去后悔。有缘遇逢名师,不知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失去了,再后悔已来不及了。
37、 有了“我”的执著,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
38、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39、 一切事业的成功,端赖人和的沟通;沟通人和的要点,必须彼此的互重。(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40、 佛教并不否认名与利。你有好的德行,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这样的人一定“名称普闻”。
41、 快乐地过就是快乐的一天,郁闷地过就是郁闷的一天。一天的心情怎样,生活如何,往往取决于自己。
42、 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行必虚。行愿相从,自他兼利。(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禅宇人生道路(三)
43、 佛心禅语 只有把智慧和实践结合起来,智慧才会产生神奇的力量,而不会成为我们前进途中的障碍。
44、 诸法共相依止,如草木山河依止于地,地依止水,是一切各各相依。(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45、 一般人由于面对的是事业、领导、管理……等,缺少能够让人培养慈悲的环境,所以容易心浮气躁,多瞋易怒。
46、 做一个好人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动力和价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47、 无“形式”则不足以显“内容”。然形式要取诸“中道”,不可野亦不可乱,尤其不可轻忽“形实如一”的掌握。
48、 佛心禅语 僧问:“教意即且置,未审如何是祖意?”师日:“烟村三月里,别是一家春。”——《泐潭文准禅师》
49、 助人,多利,善人最快乐,若能转物即如来,春至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慈悲手,摸得人心一样平。——宋·白云守端
50、 《长阿含经》卷十五,《种德经》道品楼观,以戒为柱;禅定心城,以戒为郭。(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四
51、 见乞丐者,若生是心:佛是福田,我应供养,禽兽非福田,不应供养,是非菩萨法。《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六,四摄品
52、 《贤劫经》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忍辱”,都是人们在事业、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能不能“忍辱”,就看各人的修养了。
53、 若知污染是法界体性,是名白净。然第一义无有污净,若污染法,若白净法。《大宝积经》卷二十六,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54、 佛心禅语 不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务上的布施,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佛陀的格言》
55、 生也注定,死也注定,从生到死之间的漫漫人生,注定要我们去跋涉。在这条跋涉的路上,我们一刻都无法停止心灵的颤动。
56、 佛心禅语 如果你还没有办法爱自己,你就没办法爱你的敌人。但当你可以爱自己时,你就有办法爱所有的人。——海涛法师
57、 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58、 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当学燃意灯,自炼求智慧,离垢勿染污,执烛观道地。《法句经》卷上,老耆品
59、 困难和挫折总是出现在前行的征途,是希望和成功的前奏。没有茧,就体会不到破茧而出的快乐;怕掉落,就永远不能展现飞翔的美丽。
60、 佛家禅语: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愉悦。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愉悦。
61、 所谓看开人生,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能及时行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62、 平常心就是从不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至美。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常思人之美,不以一省掩大德;常思己之过,医好心病心生乐。
禅宇人生道路(四)
63、 佛心禅语 我们安详禅要求人人安分守己、心安无愧。不要改变生活,……不必烧香、磕头,不要增加生活负担,现在的人够忙了。——耕云先生
64、 佛心禅语 与佛结缘,以佛修心,可以使心灵得以平静,智慧得以宽广,境界得 以捉升,可以感受名缰利锁之外的宁静、淡然、幸福、圆满……
65、 甚至,西方的有识之士冷静地指出:西方社会能否生存,取决于能否吸收东方首先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
66、 你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做;你不想公开自己的隐私,就不要期望别人公开;你不愿被人侮辱谩(mà),就不要去侮辱谩(mà)别人,这叫尊重。
67、 我的生命从哪里来?父母如何为我付出爱心,我应如何回报父母?做人要饮水思源。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为人处事要达到善的境界,先要从回报父母做起。
68、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浦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法句经》卷上,恶行品
69、 见(mà)见击,默受不怒,有忍辱力,是谓梵志。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避争不争,犯而不慢,恶来善待,是谓梵志。《法句经》卷下,梵志品
70、 佛心禅语 三宝加持的阳光下成长的我,由于获得恩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坚定地认知心中本来具足爱心的明灯和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轮回的黑暗。
71、 云何恶知识,现善友相者?内心实耻厌,口说我同心,造事不乐同,故知非善友。口说恩爱语,心不实相应,所作而不同,慧者应觉知。《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78经
72、 有一天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原来两人早已走上分岔路,渐行渐远……终于,走不下去了。那么,曾经拥有的美好爱恋难道都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
73、 譬如人在海洋依止于船,如是名身转起依于色;譬如船行海中依于人,如是色身转起依于名。人船相依行海中,如是名、色共相依。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说见清净品》
74、 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