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欢喜时不多言,生气时不迁怒,是为生活的密行。
02、 慈悲不只用口说,而是要身体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03、 佛语禅话有爱,就没有距离;用爱调与,能消除社会乱象。
04、 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
05、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为修养原是个人应有的行为。
06、 极乐境界:早晨,静坐中,身心意识总有一股明净爽朗的感觉。
07、 芸芸众生,或反复,或执著,或超越,或沉沦,都逃不过一个空。
08、 佛心禅语 说的有一丈,不如做一尺;说的有一尺,不如做一寸。
09、 你拥有某种气质的口头禅,你也就容易被人视为属于某种气质的人。
10、 你的善良最要紧,善良是爱的种子,是希望的蓓蕾,善良就是一切。
11、 淡泊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淡泊在于心,在于修身养性。文字集发布 WwW.WENZIji.COM
12、 佛心禅语 外在的修炼不能使人超脱,真正的感悟来自心灵的体验。
13、 天天禅语每有受灾就是福,能投入做帮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14、 借彼魔恼,坚我愿力,只要将猛,不怕贼强。(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15、 人以王为命,王以法为身,世道既和平,佛法由兹始。“四十华严”卷十二
16、 岂知有许多人过去曾显赫过、富足过,但曾几何时,却沦为被救济的对象。
17、 金融风暴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风暴;景气不好不必惊慌,怕的是人心不安。
18、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19、 天天禅语爱的力量,可以抚平心灵的不安,让社会安定祥与,消除一切的灾难。
20、 佛心禅语 在佛家眼里,有和无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无中生有,有中有无。
21、 古风基地煮一壶高山流水,倾一曲前尘绝唱;品一道云水禅心,悟一幕花开花落。
22、 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禅心经说说(二)
23、 不取天眼等五通造事外道,唯取人理凡夫耳。(唐)法融禅师(《宗镜录》卷八十)
24、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
25、 佛心禅语 安详禅修行的起点就是反省,借着反省来认识真正的自己。——耕云先生
26、 以诸法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古印度)龙树《七十空性论》
27、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世俗人则称作“运气”。
28、 佛心禅语 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 人。
29、 佛家经典禅语 把有好处的事情让给别人,而自己去做吃亏的事情,这是上等人的表现。
30、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31、 佛心禅语 爱,如果能像清水一样清净、自在,普润一切众生,那该有多好!——海涛法师
32、 自治其心·自净其心若人善治心,则除诸过患,离过乃智人,于苦则不受。《诸法集要经》卷五
33、 一个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自然不敢做丧理败德的事情。所以,修行学佛一定要有惭愧心,知羞耻。
34、 怎样看待那些“天生好命”的人?佛日:高才勇猛有大智慧,已于过去深种善根。一《付法藏因缘经》
35、 一个人要会讲、会写、会听、会看、会想、会笑、会唱、会做……全部都会最好,否则至少也要会得一半
36、 在家菩萨若得自在,为大国主,拥护民庶犹如一子,教离诸恶,修行善法。《优婆塞戒经》卷三,摄取品
37、 止修罗战,断烦恼诤,灭怖死心,发降魔愿,兴立正法须弥山王,承办众生一切事业。“四十华严”卷七
38、 治怨良方我现在为心中有恨的人们开一帖药方,这帖药方可以解开恨与怨的心结,那就是——“感恩药”。
39、 不付老子财,不寄边境民,不信奸狡人,及诸悭惜者、亲附成事者。《杂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283经
40、 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
41、 虽复处居家,服宝严身具,善摄诸情根,厌离于五欲。若能如此者,是为真出家。《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
42、 佛心禅语 世间一切现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生命的事物必然会有命尽的时候,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死亡。
禅心经说说(三)
43、 生活的禅法,在于生活中活泼的运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烦恼障碍与困惑,充实生活,宁静生活,祥与生活。
44、 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菩萨若不发教化众生心者,犯轻垢罪。《梵网经》卷下
45、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渡;高人点渡,不如自己顿悟。
46、 简单的生活哲理值得深思为善美的境界。于接受,善于转化,将烦恼转成力量,这也是人间佛教的修行重点。
47、 无所拥护,名为大舍;若不见我、法相、己身,见一切法平等无二,是名大舍。《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48、 在禅者所谓的一炷香里,心能横遍十方,机能竖穷三际,心机能与无为法响应,虽然「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了。
49、 佛心禅语 世间本没有天生的东西,是自己的过错就要敢于承认,不找借口推脱给别人。认错才会懂得反省,更新自我。
50、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祸得祸,因福得福,所有这些都是要由自己来承当的,没有谁能够替代。
51、 如果今天我们大家都有“慈悲心”,发挥慈悲的力量正己助人,深信必能化解暴戾之气,促进政治的清明,增添社会的祥和。
52、 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落花随水去。”日:“意旨如何?”师日:“修竹引风来。”——《石霜庆诸禅师》
53、 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优婆塞戒经》卷一,集会品
54、 佛心禅语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 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55、 或许我们还没有真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点渡,但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寻求顿悟,悟通这辈子所为何来?所要的是什么?
56、 大缘起陀罗尼法,若无一即一切不成。……随去一缘即一切不成,是故一中即具多者,方名缘起一耳。(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57、 佛心禅语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行由第一》
58、 佛心禅语 以深信因果、取舍正当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专心行善、珍惜当下让安定的心稳固,以追求真理、启迪智慧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59、 微命如虫蚁,虽然愚痴,并不骄慢。人不仅愚痴,而且骄慢,骄慢到他自以为可以和诸佛对等说话,可以判断真理是非。这样,人的罪比虫蚁更重。
60、 剽窃虽然是他人的观点、见解,我们如果深深认同,就是我们的;反过来,我们的主张见解,他人深深认同,也就是他的。这之间并没有谁抄袭谁。
61、 四大原则 无论做什么,都要学会运用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 然这四大原则,因为我们周围的人、事、物都属于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62、 自食其果。世间上的善善恶恶、好好坏坏,是我们自己所做的,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因为一切的好与坏都是自己造作的,不是由神明来指挥我们做的。
63、 若用智慧返观心性,则能通行心,至法华、念佛、般舟、觉意、首楞严诸大三昧,及自性禅乃至清净禅等,是出世间上上禅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
64、 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仁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故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杨椒山言行录序》
65、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五,高贵德王菩萨品
66、 有些人,有些事,只有用心去体味,才能了解得更真实。把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快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67、 当你放下别人给你带来的不愉快,你的幸福就来到了。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68、 偈云: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任何事物,都像草木生长一样,有繁茂时,有枯萎时,如果想荣怕枯,就会患得患失,乱了方寸;如果任荣任枯、得失随缘,自然身心安泰。
69、 要让学生对读书发生兴趣,教师先要热爱读书,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不是通过说教。我认为一所学校爱读书的老师越多,教育越有希望,好学生必定层出不穷。
